是的,你没有看错,“推恩令”这项制度的原创竟然作者正是贾谊那么贾谊究竟是谁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贾谊写过秦论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贾谊写过秦论的原因(的原创作者竟然是贾谊)

贾谊写过秦论的原因

是的,你没有看错,“推恩令”这项制度的原创竟然作者正是贾谊。那么贾谊究竟是谁呢?

年少轻狂遭人嫉,贬入长沙历劫去。

贾谊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史记》中讲,贾谊十八岁就名满洛阳,被当时的河南守吴廷尉招揽。文帝即位后,吴廷尉被文帝征为廷尉,“吴廷尉”的名号由此而来。

吴廷尉向文帝举荐贾谊,文帝便征召他为博士。当时,贾谊年仅二十岁,在一众博士中是最小的一个,结果也是最有才的那个,每次御前奏对,别人答不上来的,他都能答上来。不仅如此,当时正值汉朝初年,所有的制度都得重新制定,贾谊几乎包揽了所有制度、律令的制定,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升到了太中大夫的位置。

这在当时也称得上是“奇迹”了,按照时人的说法,文帝喜欢用年老的人,像贾谊这样年纪轻轻就如此重用的,在文帝时期非常罕见。

果不其然,最后贾谊也没能逃过这一劫。当年贾谊办妥了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文帝十分开心,所以文帝就主张让贾谊位列公卿,结果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这些人都说贾谊年纪轻轻的一点都不沉稳,刚刚有了点东西就想着大权独揽,把朝政搞得乱七八糟的。

众人这么七嘴八舌一说,再加上贾谊确实年少有为,让汉文帝心里有些犯嘀咕。于是,文帝渐渐疏远了贾谊,最后干脆把他放逐到长沙去了。

这便是“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的典故了。

终是仙人落凡尘,一遇风云便化龙。

要说这人啊,有才终究是有才,无论怎样都能凭着自己的本事东山再起。

贾谊虽然被贬到了长沙,可终究是要回来复命的。文帝一见到他就想他请教鬼神之事。这鬼神之事,现在说起来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再当时,鬼神之事其实更多的指的是关于山川祭祀、礼仪制度的相关事宜。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

所以,这君臣二人一讨论就讨论到了半夜。这时候文帝恍然发现,终究贾谊还是贾谊,这满腹的才华和智慧,我是真的不如啊。

于是,就让贾谊做他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托付给了贾谊。

《治安策》开推恩令,众建诸侯少其力。

当上梁王太傅后,贾谊上表就《治安策》提出时事“有可为痛苦者一”,便是诸侯王难以节制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对策,正是我们所熟知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把诸侯王的土地分给他们的兄弟或子孙,来达到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后来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淮南国一分为三。通过这种柔和的手段一点一点的削弱诸侯国。

当然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强硬的将诸侯国的土地收回中央,于是诸侯国起兵反击,打着“清君侧”的名号,爆发了“七国之乱”。结果就是,被周亚夫率领的中央军,仅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这之后,景帝顺理成章的把诸侯国的权利收回中央,诸侯们彻底成了领“食禄”的闲人。

再之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汉武帝,双管齐下,以方便通过“推恩令”,蚕食诸侯的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借口进行夺爵、削地和除国,强干弱枝,削弱地方的权利。

至此,历经三代人的努力,曾经煊赫一时的诸侯王们终于被收拾了个干干净净,再也无力和中央进行对抗了。

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贾谊,也因为梁怀王从马背上摔死而心中有愧,年仅三十三岁就忧郁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