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正式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相较于其他帝王规格的陵墓而言,霸陵中的陪葬品并不多,且较为简朴和低调不过,这恰好符合了史书对它的记载,见于《史记·孝文帝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历史上的贾谊有多厉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历史上的贾谊有多厉害(被李世民视为学习榜样)

历史上的贾谊有多厉害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正式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相较于其他帝王规格的陵墓而言,霸陵中的陪葬品并不多,且较为简朴和低调。不过,这恰好符合了史书对它的记载,见于《史记·孝文帝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汉文帝的节俭,顿时引来不少人的热烈讨论。虽说这位曾开创过“文景之治”的帝王如今“热度”不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在很多古代帝王眼中,他却是个“学习榜样”。明万历首辅大臣朱国桢甚至直言:“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那么,看似“低调”的汉文帝,为何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上图_ 汉太宗,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

汉文帝执政极简史

汉文帝刘恒出身不高,其母薄姬只是“诸姬”之一,未有“夫人”位格。可以想象,若无诸吕之乱,代王刘恒恐怕也只能当个藩王。不过错有错着,刘恒虽早早离开权力中枢,反倒躲过几次祸乱。陈平、周勃等人见他“国小势弱”,又“平平无奇”,故而力排众议,将其拥戴为了新帝。

但他们都没想到,汉文帝却拥有极为高明的政治手腕。吕家之败,根源在于吕禄过早交出兵权;汉文帝引以为鉴,在将陈平、周勃等功勋旧臣“高高举起”的同时,又不动声色地令心腹宋昌掌握了南、北二军的兵权;与他一同来到中枢的代国老臣也很快得到升迁,一行六人,“官皆至九卿”。

由此,汉文帝成功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为强化皇权,汉文帝又不遗余力地打击勋贵旧臣。周勃二次罢相之间,丞相之位去二去其一,太尉之职也被取消,“臣强主弱”的局面终于得到有效缓解。对于各诸侯国,汉文帝也是恩威并施,齐王刘襄、琅琊王(即燕王刘泽)从龙有功,加官进爵不在话下;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阴谋作乱,登时便被雷霆镇压。

上图_ 周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

在此期间,汉文帝内政手段更加不容小觑:

一是选贤与能,诏举良才;二是罢黜贪官,赏拔廉吏;

三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四是监查天下,督巡百官;

五是轻徭薄赋,劝农与桑;六是改革币制,丰盈谷物;

七是开源节流,休养生息;八是止兵修戈,恩抚南越。

在此情形之下,汉文帝虽在位只有二十三年(前180—前157),但却能让西汉国力稳步上升,进而开启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文景之治。哪怕是汉武帝一手造就的“强汉”,也离不开昔年汉文帝积累的战马、钱粮与器械装备……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帝王的“学习榜样”

司马迁评曰:“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三代以降,世人论贤主仁君,汉文帝名列前茅。非但朱国桢对汉文帝赞不绝口,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将汉文帝当做自己的执政“榜样”。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唐贞观二年(628年),有臣子欲为太宗李世民修建阁楼,理由是李世民现居西宫地势较低,不利于养(风湿)病。然而李世民却拿汉文帝的例子来“背书”,称“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遂拒之。

上图_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类似例子,不止一次。似乎“汉文帝都怎样怎样,我也要如何如何”,已成了李世民的“口头禅”。为此,他还专门给汉文帝举办过大型祭祀活动。及至高宗继位,为满足其父“梦想”,遂将其谥号定为“文”;巧合的是,两人的庙号都是“太宗”,且同样在位23年。

可惜“人无完人”,哪怕汉文帝被誉为一代贤主,但仍有人对他的执政生涯表示不满。有人认为他示弱匈奴,没有魄力;还有人则表示:汉文帝“驱逐”贾谊,未有识人之才、容人之量。那么,汉文帝为何要将贾谊贬出京城呢?

上图_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显然,贾谊的时运并不算太好。他有幸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得以闻名一时;可不幸的是,他早生了十几年,以致于壮志满怀,却无从实现。从表面上看,贾谊被贬是遭到了功勋旧臣的排挤。

据《史记·贾生列传》记载:“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周勃、灌婴是硕果仅存的开国元勋,又是平定诸吕之乱、扶持文帝继位的从龙之臣。他们的建议或诉求,汉文帝不会不考虑。由此看来,这似乎坐实了汉文帝的妥协与软弱;且另有说法认为:贾谊情商不高,他太过锋芒毕露,所以得罪了朝臣。

上图_ 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

可政治上的问题,哪里会有这么简单?倘若汉文帝真的对贾谊不喜,为何还要采纳他提出的诸多建议呢?

屈原《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贾谊“意不自得”,被贬出京,与昔日屈原何其相似?感同身受之下,他写下《吊屈原赋》,以抒发内心困顿。

贾谊此举,何尝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抱怨。对此,汉文帝想来是知道的,但他却纵容了这个儒生。原因无他,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大多主张,后者是认可并付诸实践的。而这,也是贾谊与屈原的最大不同。

上图_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既是退让,又有进取

贾谊在临行之前,曾作《论积贮疏》,提倡重视农业生产与粮食的囤积。汉文帝欣然采纳,于是劝农天下,不仅减免一半田租,还为农民提供了种子。对于盘踞在中枢的功勋旧臣,贾谊也曾建议,让“列侯悉就其国”以“分散其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后,汉文帝成功“劝说”绛候周勃让出丞相之职,遣其就国。

自此以后,贾谊与功勋旧臣之间,可谓势同水火。当贾谊再次作出《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改秦制,定汉制”的想法后,功勋旧臣就更加坐不住了。

据《汉书·礼乐志》记载:“(贾谊)乃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

秦汉以降,社会崇尚功利之风,功勋旧臣皆以军功封爵,故而他们不修礼法,大多主张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在此情形之下,儒生贾谊以“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为由,替汉文帝构建出了一个内在的、能起到自我约束的道德伦理体系。这对功勋旧臣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力约束。到了这一步,贾谊在功勋旧臣眼中,便不得不除掉了。

上图_ 贾谊井的石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太平街贾谊故居

更为关键的是,贾谊的主张过于超前,汉文帝若完全改定汉制,势必要自上而下掀起一场全国性的“革新”。而这般激进的主张,显然与汉文帝更为看重的“无为而治”相冲突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功勋旧臣与贾谊之间,汉文帝终究选择了前者。因为此时的朝堂,还经不起太大折腾,是以汉文帝只能暂时委屈贾谊。

不过,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没多久,便转为梁王太傅。须知,梁王乃汉文帝颇为喜爱的幼子,贾谊任梁王太傅,未必不能重返朝堂,这又何尝不是汉文帝对他的一种保护?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旧唐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