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军阀割据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此时出现了一位奇女子,杨三姐杨三姐告状的故事家喻户晓,经过评剧舞台上新凤霞和谷文月的演绎,杨三姐为姐姐报仇,历经千辛万苦的形象更是让人挑起大指一个弱女子,不畏权贵,坚持上告,终于为姐姐报仇雪恨可谓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施剑翘杀孙传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施剑翘杀孙传芳(侠女施剑翘为父报仇蛰伏十年)

施剑翘杀孙传芳

中华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军阀割据。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此时出现了一位奇女子,杨三姐。杨三姐告状的故事家喻户晓,经过评剧舞台上新凤霞和谷文月的演绎,杨三姐为姐姐报仇,历经千辛万苦的形象更是让人挑起大指。一个弱女子,不畏权贵,坚持上告,终于为姐姐报仇雪恨。可谓有胆有识,有勇有谋。

民国时期其实还有另外一位弱女子,同杨三姐一样侠肝义胆。只不过杨三姐是为姐姐报仇雪恨,而这位奇女子是为父报仇。杨三姐是用法律作为武器,让仇人高占英绳之以法。而这位奇女子则是亲手血刃杀父仇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位奇女子就是女杰---施剑翘,被施剑翘手刃的就是大军阀---孙传芳。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娓娓道来。

一、晴天霹雳 父亲被枭首

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最黑暗是时期,有一定的道理。“身体像大象,脑子像蠢猪,脾气像老虎”。军阀为了争夺地盘,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遭殃的是穷苦百姓。

1925年,直系军阀孙传芳就和有名的军阀张宗昌为抢夺地盘大打出手。张宗昌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军队、有多少姨太太而闻名。但是手下却有一个军官对张宗昌忠心耿耿,这个军官就是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

施从滨是张宗昌的前敌总指挥。孙传芳早就想把有军事才华的施从滨收到自己的麾下,为他孙传芳卖命。但是施从滨拒绝了孙传芳的所谓的好意,而且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了。最终在安徽的固镇,双方经过激烈的交锋后,施从滨成了孙传芳的俘虏。

这时候孙传芳依然有收降施从滨的想法,想效仿三国时期曹操收复大将庞德,或者是曹操收复大将张辽一样,用信义和高官厚禄笼络施从滨,让施从滨为他在战场上厮杀。结果呢,施从滨却是个“死脑筋”,没有像张辽和庞德一样跪在曹操面前感恩戴德,而是忠于那个会作诗打油诗“远看泰山黑乎乎”的张宗昌。

孙传芳也是一时军阀的老虎脾气发作,“敬酒不吃吃罚酒”“给脸不要脸”,最后下令把施从滨枭首在蚌埠火车站。不仅仅是枭首,还要示众三日,以儆效尤。在孙传芳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权势,那就是在我孙传芳面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头颅示众三日之后,施从滨的三弟才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得到允许,把施从滨的尸首运到安徽桐城,草草埋葬。然后给施从滨的家里报丧。

施从滨被杀害的消息传到了家里,施从滨的夫人和女儿施剑翘得知了这个噩耗。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灾祸,一家人哭成一团。一家之主撒手人寰,剩下孤儿寡母,该如何面对这血淋淋的现实?孤儿寡母,该怎么生活?

二、立下壮志 弱女要复仇

施从滨被孙传芳杀害时,施剑翘才仅仅二十岁。施剑翘原名是施谷兰,取空谷幽兰的意思。在家里,母亲对二十岁的施谷兰有着依赖,自己的弟弟年龄还很小,妹妹更加幼小。从小就读书的施谷兰对史书《列女传》中的烈女非常崇敬,对《史记刺客列传》里的刺客也感兴趣。

柔弱的施剑翘这时候想的是:如果父亲因为战争死在战场之上,那没有什么可说的。打仗就是要有死人。但是父亲已经是俘虏,就是因为不愿意为孙传芳卖命就被杀害,而且还被枭首,要要示众三日。这是施剑翘所不能容忍的。不知道这个弱女子头脑中有没有《国际法》的意识:禁止虐待和屠杀战俘。但是她的脑子里已经有朴素的这种意识了。

施剑翘就赋诗明志: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但是,一个弱女子想报仇,谈何容易?孙传芳是当时的一大军阀,手下有重兵,手中有枪炮。

但是施剑翘没有畏惧,开始了她长达十年的为父亲报仇雪恨的漫漫之路。

三、希望破灭 复仇靠自己

施剑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堂弟施中诚。施中诚从小没有了父亲,是施从滨抚养长大成人。在保定军校毕业后,在施从滨的部下任职。施剑翘认为自己的堂弟得到父亲的帮助和提携,能够帮助自己为父报仇。就让自己的母亲找到军阀张宗昌,晓以利害,诉说施从滨对张宗昌的忠心耿耿,能够看在死去的施从滨的面子上,对施中诚有所照顾。张宗昌也是大权在握,也是感念施从滨对自己的忠心耿耿。

在1926年,被张宗昌提拔为团长,1929年升为烟台警备司令。但是随着权势的增大,施中诚对堂妹提出的,为死去的伯父复仇的想法也烟消云散。反过来劝说自己的堂妹施剑翘“冤家宜解不宜结”、“都已经过去了的事了”、“复仇,谈何容易”等等,施剑翘感觉自己受到了堂兄的欺骗,堂兄施中诚忘恩负义,贪恋权势,不是正人君子。

于是断然和堂兄断绝了关系,从此天各一方,“老死不相往来”。虽然后来施中诚后来在抗日战场上为抗日立下了赫赫战功,参加过著名的 1945年的湘西会战。可以说实现了对国家的“忠”,但是对家族的“孝”和对堂妹的“信”,以及做人的“义”则有亏,不知道晚年跟随蒋介石到台湾的施从滨是否有过悔恨。

因为后来施剑翘在大仇得报之后,原谅了自己的堂兄。堂兄妹的关系得以缓和。原因是施剑翘劝说堂兄施中诚不要和跟着蒋介石和人民为敌,不要和解放军为敌。

1928年,在父亲被杀害三年之后,当时施中诚的有个同学,巧合的是那个同学也姓施,名叫施靖公,是阎锡山的手下。施靖公听说了施剑翘母女的泪水涟涟的诉说和施中诚的麻木不仁之后,一时热血沸腾,表示愿意帮助施剑翘。

施剑翘为了父亲能够大仇得报,就决定嫁给施靖公,期望这个男人成为自己的红颜知己,能够让自己为父报仇的大愿得偿。在结婚前,施剑翘和施靖公在父亲的遗像前发誓,要尽早报仇。

施剑翘能够依靠丈夫报复仇吗?

结婚后,施剑翘为施靖公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施靖公对为死去的岳父报仇的事情越来越失去了激情,对妻子提出的早日想办法报仇的要求越来越不耐烦。可能是一方面考虑到自己的前途,一方面想到的是除掉孙传芳有太多的困难,也就知难而退了。施剑翘看到指望丈夫为自己的父亲报仇已经不可能了,就在1935年和施靖公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回到了娘家。

柔弱女子,带着两个幼子,还想复仇?能吗?

宫二原型施剑翘

四、矢志不渝 放足练枪法

堂兄不可靠,所谓的红颜知己不可靠。可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施剑翘这时候正式改名,将施谷兰改为施剑翘。两个儿子改名为:佥刃和羽尧。组合起来就是:剑翘。

回到娘家不久,施剑翘的弟弟施则凡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弟弟已经长大成人,已经长成了风度翩翩的大小伙子,而且学业有成,施剑翘有了很大的欣慰。姐弟俩的心思没有任何改变,那就是为父报仇。

弟弟带回一把日本军刀,和姐姐施剑翘说自己要血刃仇人,为父亲报仇,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施剑翘一方面担心万一不成会打草惊蛇;另一方面担心弟弟一旦出现意外,就断了父亲的香火。就不同意弟弟去刺杀孙传芳。这个重任还是由自己来完成。

1935年,施剑翘忍受了剧烈的疼痛,找到了西医,放开了自己的缠足,同时苦练枪法。她这时候想的是,既然堂弟和曾经的丈夫都不可靠,那就是上天有意安排,让她自己手刃仇人。虽然父兄和弟弟都是军旅出身,但是自己作为一个传统女性,手握者冷冰冰的枪,还是紧张得很。但是心中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弱女子,那就是要为父报仇,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复仇的念头不仅没有消弭,反而更加强烈。

五、弱女歼仇 终扬名中外

说了半天,仇人孙传芳现在到底在哪里?

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始,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是北伐。北伐的对象是三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孙传芳的兵力被北伐军消灭,孙传芳失去了军队的支持。

没有了军队,昔日不可一世的孙传芳成了孤家寡人,只能投奔张学良,在张学良手下混一碗饭,接受张学良的嗟来之食。面对着人生的大起大落,孙传芳也是心灰意冷,笃信了佛教。我想绝对不是对原来杀人无数的忏悔,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孙传芳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十年前杀害了施从滨,是年后,施从滨的女儿会来报仇雪恨。

1935年11月13日,施剑翘在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充分了解孙传芳的相貌、说话的口音、在天津的居住地、日常活动的规律等等。并且还准备了《告国人书》,她要在手刃仇人之后,告知天下,让世人知晓她为什么要刺杀孙传芳。

11月13日,正当孙传芳在天津佛教居士林跪在佛堂前听讲经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的施剑翘也装作要听讲佛经,靠近了孙传芳。当众多佛教信徒虔诚地闭着眼睛听讲佛经的时候,施剑翘掏出了擦得锃亮、寄托了她太多希望的勃朗宁手枪,先后对准了孙传芳的后脑勺子、太阳穴和腰部,连开三枪!孙传芳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他已经放下屠刀了,为什么不能立地成佛,反而遭到三枪连射。

刺杀成功以后,佛堂大乱,一时间鬼哭狼嚎,人们争相逃窜,生怕成为下一个枪击的对象。施剑翘则把实现印刷好的《告国人书》洒向人群,大声呼喊自己是施剑翘,目的就是为父报仇,与别人无干。并向警察局报案自首。

曾经的大军阀孙传芳被弱女子枪杀,一霎时,各大城市的各大报纸争相报道,轰动全国。

那么,奇女子施剑翘的结局如何呢?

六、感动华夏 施剑翘特赦

刺杀孙传芳成功以后,施剑翘抱着必死的想法等待法庭的宣判。这时候内心非常平静,十年前的血海深仇,今天终于得报。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地下的父亲了,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开始,天津地方法院判处施剑翘十年监狱徒刑。

第二年,施剑翘案件继续在全国发酵,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尤其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李烈钧等出面干涉,要求特赦施剑翘。最充分的理由是孙传芳是大军阀,当年曾经阻止北伐军的北上统一,是国民革命的死敌。施剑翘是为父报仇,甚至可以说为民除害。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布特赦令:释放出狱。

在监狱呆了十一个月的施剑翘, 出狱后的施剑翘和母亲弟弟生活在一起。、

必须要说明的是施剑翘绝不仅仅是看到了自己的个人仇恨。面对着抗战爆发以后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掠,积极投身抗日活动中,用自己曾经的名声发起募捐,加上拍卖自己多年的首饰和徐悲鸿大师赠给她的绘画,为抗战募捐了三架飞机。还积极救助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流浪儿童和孤苦无助的孤儿。

慢慢地,施剑翘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越来越多,深明大义的施剑翘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劝说了弟弟施则凡留在大陆为中国共产党工作,不要再为国民党卖命。施则凡也是深明大义,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辨明是非,听了姐姐施剑翘的的话,没有跟随蒋介石到台湾。留在大陆为我党工作。1949年,施剑翘后来先后送两个儿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以后,施剑翘把她自己创办的小学校交给了人民政府。在1957年当选为北京市的政协委员。1979年因为直肠癌病逝,享年74岁。临终,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曾经的丈夫施靖公。在施剑翘刺杀成功,被捕入狱后,施靖公曾经到监狱师徒看望施剑翘,诉说一下自己的艰难。被施剑翘断然拒绝,坚决不见。全国解放后,施靖公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战俘,组织上为了改造施靖公,也曾经想让施剑翘能够见见施靖公,施剑翘同样是“我意已决”。因为在施剑翘的心里,这个她曾经给予厚望的男人,太让她失望了,“哀莫大于心死”。

民国时期的两位奇女子,杨三姐是通过法律的手段,不断告状,最终为姐姐报仇雪恨。施剑翘是用侠客的刺杀手段,为父亲报仇雪恨。都同样让人们尊敬。杨三姐,因为有评剧大师成兆才的剧本《杨三姐告状》和新凤霞、谷文月的精彩演出,更多的国人了解。也希望有某种艺术形式,演绎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千古侠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