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历来在我们印象中都是一个神秘,残忍的角色,人人闻之色变,而今天说到的刺客却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春秋战国中最强刺客?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春秋战国中最强刺客(刺杀春秋五霸之首)

春秋战国中最强刺客

刺客历来在我们印象中都是一个神秘,残忍的角色,人人闻之色变,而今天说到的刺客却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

山东淄博:齐国历史博物馆(资料)

鲁国将军曹沫,与齐国三战三败,不得已鲁庄公姬同向齐桓公姜小白求和,条件是割献遂邑(近山东省肥城县南)。

姜小白接受了姬同求和的条件,双方约定在齐国的柯邑会盟。

会盟当日,曹沫陪同鲁庄公来到了会盟的地点,一切已经准备得当,仪式正式开始。

坛下,作为三次败军之将的曹沫不动声色的坐着,似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双方都认为已成定局的会盟在不久之后会发生如此惊人的逆转,没有人能想到,一把匕首正躺在曹沫的胸前正跃跃欲试。

当曹沫起身向坮上走去时,会盟仪式已接近尾声......曹沫的步子很快,如疾风般飘了过去,当卫士们准备阻拦时,一把匕首已经横在了姜小白的脖前。

曹沫劫持齐桓公

我们可以通过山东嘉祥武粱祠汉画像石上,看到当时的画面:曹沫手中的匕首正威胁着姜小白的性命,左手前伸似乎抓住了姜小白的衣服。事发突然,原本端坐的齐桓公姜小白被眼前的一幕惊的目瞪口呆。曹沫身后的鲁庄公姬同仿佛也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显得手足无措。唯有齐桓公身后的管仲对此十分镇定,,似乎正与曹沫谈判......

面对这幅不曾想到的画面,冲上的卫士自然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我们可以大致描绘当时的画面。

管仲说:“你想干什么?”

曹沫答道:“齐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屡次欺压我们鲁国,如今还要我们割地献城才能求得和解。您才应该想想怎么办吧!”

曹沫的意思很明确,齐国侵占鲁国这么多徒土地,还请尽数归还吧,否则齐桓公的性命我可不敢保证。

曹沫明白,如果他真的杀了姜小白,他、陪同前来的所有官员以及身后的鲁庄公今日必然性命难保。但曹沫不怕死,因为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但是姜小白却不这么想,他才刚刚登上君位,还没有实现他的宏图霸业,区区一个鲁庄公和一个败军之将还不值得他用生命相换。

曹沫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目的也不是以命抵命,而是威胁姜小白答应他的条件,所以他既要令对方恐惧,又要防止对方鱼死网破。

劫持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

利刃之下,管仲的相劝以及内心的生命的渴望,最终让姜小白妥协了,答应了曹沫提出的要求。

目的达到,曹沫随手扔掉了匕首,镇定自若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而姜小白作为一国之主,被一个小小的敌国将军所劫持,还屈辱的答应他的条件,他堂堂齐国君主的脸面往哪里放?虽然性命保住了,但盛怒难消。姜小白当即就要违背承诺,处死曹沫。但管仲有阻止他:“不可,贪小利而背信,就会失去天下的人心。还是把土地还给鲁国吧!”

尽管心中愤恨难消,但姜小白还是接受了管仲的劝谏。虽然在这次会盟中齐桓公颜面尽失,但对两个国家来说,这可谓是一个双赢。鲁国收回了曹沫三次战败损失的领土,齐国则收获了名声,其他各诸侯国见齐国信守承诺,纷纷投向齐国,间接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但曹沫算一个刺客吗?如果按照现在我们的理解,刺客应该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秘密刺杀目标,一击不中必然远遁,还不能让人认出自己。从这方面看,曹沫显然不是一个刺客。但司马迁所理解的刺客显然不同。

在《史记▪刺客列传》的结尾,司马迁如此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在这里,司马迁强调一个“义”字。司马迁并不看重刺杀的过程、形式、结果,他看重的是这个人所象征的精神,是弱小者反抗强权时的奋不顾身、一往直前。也许今天接受英美思维的人们会说,曹沫这种行为违反了战争的规则,但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中,如果没有人反抗强权,强权就会压倒一切。

很喜欢一句话:“强权在这个世界上始终存在,但只要它横行,就一定有反抗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