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老套的句式开启这篇文章,那会是——
如今当我们在讨论时装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创新变得越来越难,或是技术突破与日俱减,这是否也意味着越发的趋于稳定?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经历的时尚少了新风貌、变革运动……而人们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有的是在新老轮回中寻找潮流新生;有的则是赋予事物更深层次的含义;有的则是通过打通不同的界限,将时尚进行“泛时尚”化。
就以上这几点来说, Prada都是箇中好手。
无论你是爱时装,还是爱文化或是爱艺术,你都很难不爱Prada。
Miuccia Prada在操刀 Prada 的时候,似乎就没有单纯只想要做衣服,或卖衣服。
起码在我看来 Prada 是以高级时装作为体裁的艺术、文化、设计的共同体。
它除了让人们鲜衣怒马外,同样的也能够引发除了时尚之外,多维度的讨论和思索。
无论是最近 Nicolas Winding Refn 和 Austin Butler 两位男演员,对 Prada 进行拆分和联想——
还是品牌与蔡徐坤进行一次又一次,充满深度与时代性的不同项目合作——
这都是让人们感到 Prada 不仅仅拘于时装本身。
当然,它的大秀同样更是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在 2020 春夏大秀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和大侃反叛的赛博情结。
同样也能依循 Nikola Tesla 的科学实验,体会到科学怪人想要再建乌托邦的 ugly chic 浪潮。
那么,在 21 世纪 20 年代的品牌的第一场秀里,向来言之有物,敢于发言的 Prada 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和时尚面貌呢?
第一场
形而上的视觉重现
依旧是在熟悉的FONDAZIONE PRADA,依旧是 OMA 操刀的秀场布景。
光线、色彩与空间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沉浸式感官体验。无论是形式还是视觉上,都让人想到了 James Turrell 的作品。
如果跟随着大秀开始前的镜头探寻,你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联动的对称空间。
两边都打造成了下城市广场的形式,结合光线形成的阴影,从而产生立体感。
配合四周的金属罗马柱、场中央的3D拼图雕塑,犹如临时搭建了一个帕拉第奥式建筑。
仔细端详,你会发现这像极了意大利超现实主义流派画家 Giorgio de Chirico 的 Metaphysical Town Square (形而上的城市广场)系列作品。
1909年,重返意大利的 Giorgio de Chirico 受到圣十字广场(Piazza Santa Croce)以及都灵公共纪念碑等文艺复兴遗迹的感染,进行了创作。
学者经常评价 Giorgio de Chirico 的作品有种奇特感,似乎预示着在我们生活和存在的现实之下,隐藏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本质。
就好比这个被装点成广场的 Prada 秀场,实则是利用广场诞生之初,就是人们聚集交换信息场所这一功能,试图让沉浸于社交媒体与数字生活的人们,回归信息交流的原初形态。
而用数字化去表达这种“形而上学”的视觉,童年时对未来的幻想——秀场视觉呈现上 Prada 是一把好手。
激光红、深绿、粉红、桃红、紫……这些风靡于千禧年后的色系,被用来与这个广场与雕像进行对撞。
这个对撞的完成,也代表着 “超现实古典” 篇章的大幕拉开。
像是置身在一个充满复古迷幻电子素材的“蒸汽波”风格超现实空间之中。
每一个元素都可以独立于当下的时空背景而存在,也毫不违和。
第二场
非英雄式男装凯旋
也是在这场秀里,Miuccia Prada决定,是时候让“男性”回归了。
当男女混秀、性别模糊运动依旧如火如荼展开时,她选择用一场纯男装大秀“另辟蹊径”。
秀场里,那个像极了硬纸板3D拼图玩具的骑马雕塑,充满玩味情绪。
但其实,这各地广场里标配设置的骑马雕像,它象征了权力,更是男性权力。
但向来“明白事理”的缪姨接受采访大方表示,自己想要一个马术雕塑,但又担心其政治不正确(考虑到女性运动的崛起),所以决定和 Rem Koolhaas 一同创作一个非英雄主义的马术雕塑。
如果要用一座现实中的骑马雕像与它类比,它不会是 Donatello 的《加塔梅拉特骑马像》、也不会是 Andrea del Verrocchio 的《柯莱奥尼骑马像》。而是 Campidoglio 广场上的《奥勒留骑马像》(Equestrian Statue of Marcus Aurelius)。
这也是少数展现出智慧、思考,而非气宇轩昂,不可一世的君王雕塑。
比起英雄,这位罗马帝国的最后皇帝更像是一位哲学家。
由他所著的《沉思录》充满了自省式的哲思,感人至深。
这种儒雅文艺,睿智内敛的书卷气,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印象中 Prada 男士十分契合。
在没有印刷术的古希腊时期,广场其实是被赋予了学术的内涵。
当时阶段的学术交流,其实就是通过“广场活动”进行的。学者们往往会跑到广场宣讲自己的见解,并和其他学者争论。
而这些缓缓走在“广场”上的模特,同样也有像二元论一样强势对立,又相互寓于其中的矛盾。
就像几套开场 Look,羊毛套头背心与 Full-print 无袖衬衫的组合,本应是不合理,并冲突的。
但却着实让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观众大呼精妙。
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一种搭配方式可以将纯色羊毛套头背心这样的单品年轻化起来。
但在这里,这一场秀里,Prada做到了。
在三个同样以 Full-print 衬衫在细节呼应,搭配 Prada 宽版廓形正装套装的“过渡 Look”之后,秀场上的叙事节奏明显开始有了变化。
以红、黄、蓝、绿这些饱和度极高的色系为主的Look,用别样的方式呈现着 Prada 经典男士套装的形态,与秀场营造的超现实感相辅相成。
与这些色系呼应的,同样也是各种颇有复古意味的质地。
细绒斜纹羊呢、灯芯绒、灰白混纺羊毛甚至蜡面……
每一个仿佛从黄金时代穿过时空门走出来的“经典”,都在现代工艺的演绎之下被续写成为了新的篇章。
而 Prada 近年间因主攻年轻市场而呈现的,将科技感、功能性、未来设计笔触等多种创作元素,融合而成的风貌,在这场秀上也同样被娓娓道出。
即便如此,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观众,都会有种 Deja Vu 的感受。
甚至还会发现它与 8 年前的 Prada 2012 秋冬男装大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Prada 2012FW Men's wear
它们都是让男性精神再度回到男性本身的。
并且都以古典精神出发的主题演绎、同样的全男模展示、同样的“红与黑”…
Prada 2012FW Men's wear
也是在那场秀上, Tim Roth、Willem Dafoe、Adrien Brody 和 Gary Oldman 四位实力派好莱坞男影星的压轴出演,彻底定义了 Prada 在全球男性衣橱中的定位——用最大气,最出人意料,却也最切合主题的形式存在。
Prada 2012FW Men's wear
第三场
分离流派下的回归
这次 2020 秋冬男装大秀的音乐,同样也很切合主题。
古典交响乐与电子音乐不断切换,中间夹杂着喝彩与欢呼声。
有趣的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罗马皇帝Marcus Aurelius,在他之后也标志着古希腊罗马世界中,古典风格受到挑战,统治地位全面失陷。
关于风格的更替思考,也不断出现在这个系列之中。
不仅是BGM,同时秀场里“超现实主义”本身的矛盾性与二元性、科技元素与古典主义、未来感与现代感、反英雄与阳刚气质,都是在互相更迭交替着的。
这里有不同材质的相互拼贴、打破常规的组合选择。
表达着 Prada 2020 秋冬男装系列对传统、对已知和其他事物本质认识的打破。
就像那被放大了至少 0.5 倍的 Prada 三角铭牌设计成为这季的视觉引领者那样。
围绕着它,Miuccia将这些尼龙系列的口袋、领口等细节上做出了同样的呼应。
用具有弹性的硬质材料,将设计中最为尖锐的线条一一体现。这些哑光的细节设计加上橡胶基底的三角铭牌,组成完整视觉语言。
同样“来自传统,突破传统”的设计,要指名给这些被调整成斜 45 度的格纹元素。
无论在毛呢外套还是在保龄球手袋上,它们都是足够吸睛的存在。
如果说到传统和经典,印花自然也是我们印象中最标志性 Prada 的一部分,甚至比那些花哨的衬衫更有代表性。
无论是成衣的轮廓、面料的使用,再到对配色的大胆选择,你很难不承认 Miuccia Prada 受到过 Mary Quant 充满活力和色彩的 60 年代风格的影响。
在当时 Mary Quant 就是在街头掀起了时尚革命,重述女性主义。
在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Miuccia Prada对 Prada 男装做了同样的事情,只是放在当下这就不再是变革和创新了,是更需要勇气的回归。
从秀场地面橄榄绿与薰衣草紫拼色,再到衣服上各色的平铺图案,其实都是受到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里的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 ,也称新艺术派的影响。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包括 Gustav Klimt 的《吻》,之前 LOEWE 合作的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同样也是来自这个流派。
出现在 Miuccia Prada 的 Mood Board 的则是另一个代表性人物——奥地利艺术家Koloman Moser。
他也是 Wiener Werkstätte (维也纳工坊)的创始人。
即使苹果公司要在维也纳开店,也都不忘记去先致敬这个传奇艺术家工坊。
在 Koloman Moser 的作品中,你很容易就可以捕捉到他对线条和几何的驾轻就熟,他也直接影响了之后 20 世纪的图形艺术发展。
在当时,维也纳分离派反对相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并与之决裂。
但它并没有像其他流派那样拥有明确的纲领,而是由一群思想、创作类型相近的艺术家组成。
这些青年艺术家们也常常会在一起聚会,发表各自对艺术创作的新见解,从而达成共识。
最终形成了这一反对传统古典风格、反对花形图案过度使用,更强调运用几何形状的流派形式。
这个故事,不就同样也与 Prada 的“广场”和“交流”的设定不谋而合吗?
侧面说,这也更加明确了 Miuccia Prada 想要突破现状的决心。
以大众化的形式,来体现时代特征。
维也纳分离派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他们往往会赋予艺术之外更多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不局限于单一的呈现手法,这种艺术还常以建筑、工艺设计、招贴画、插图等形式出现。
如今 Prada 赋予它时装的功能,也正是呼应了其中的本质。我想 Miuccia Prada 显然也是看到了两者之间的这份共通。
就像“实穿”,显然也是这一季里最重要关键词那样。
无论是合身的剪裁、恰到好处的色彩。Prada就算回归到文艺腔调,在几何的颜色错觉下。
我们目睹的这一切,都是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一切都恰到好处的。
闭秀时,男模从不同的门走出来,集结在中央广场,又向不同方向离开的样子,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上下班通勤那样。
聚合离散间、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谱写出 Prada 男士们从秀场走向生活的不同场合、无缝衔接的直观缩影。
“当代科技将成历史,现在就是即将到来的过去。观点和语境通过连结、重置和对比成为打造服饰的工具。”
这是 Prada 官方对这场秀的描述。同时,它也解答了我在开篇提出的疑问——
我们通过不同方式,赋予时装更深刻的意义。
或许它是超脱现实形而上的,或许它是政治正确并有迹可循的,亦或它是逆反并渴望改变的……
但不可否定的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赋予,让其产生了超脱于本身的价值。
面对对错、性别、甚至是这个世界里更为复杂的问题,有时候,唯有“行动”才能够得到解答。
Prada在这季大秀上,带给了人们三场义无反顾的回归与一场时装的沉思。
终点会走向何方暂无定局,但至少它已经足够精彩了,不是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所有者,文字为博主原创。
本期文字助理:Milo & 奶油烩饭俐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向来不毒舌,内心充满爱的「吉良先生」微信公众账号,会精选过去未来从前以后的所有时尚界、美容圈、科技业,以及旅行、美食等相关生活领域里的有趣内容。基本是一个无节操也不靠谱的资讯平台,甚至偶尔偷懒时会以(自认为)迷人的嗓音来跟大家插科打诨。
点击下面的文章标题,即可快速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