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人们都说刚出生的孩子单纯得像白纸,什么都不懂,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学习。

不过,新生儿有些本领和能力是天生就掌握的,就是所谓的“本能”。比如呼吸到外面的第一口空气时会哭泣、会主动吸吮妈妈的乳汁,紧紧握住自己的小手等等。

这些反应就像是深深刻入骨髓一般,无需学习也能运用得很好。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不是脑损伤(新生儿的8种反射)(1)

我们把这些本能叫做新生儿“反射”,这是婴儿生存和表达的需要,同时也是医生判断婴儿是否健康的依据,若缺乏很可能是“脑损伤”。

新生儿的反射大概可归为8种,它们6个月内基本都会陆续消失,这代表着宝宝的身体发育逐渐完善。


新生儿的8种反射

1)觅食反射

新手妈妈都会发现,第一次喂奶时,宝宝就会自己左右摇头找奶吃,只需要用手稍微引导,宝宝就能顺利进食。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不是脑损伤(新生儿的8种反射)(2)

而且,随着喂奶次数增加,宝宝的进步也很快,不会像之前一样困难寻找,能准确找到目标。

事实上,宝宝刚开始左右试探找奶的行为,就是觅食反射。但它的存在时间很短,当宝宝能立刻准确地找到目标后就会消失,一般大约在3周左右。

2)吸吮反射

吸吮对宝宝来说是项很重要的能力,它关系着宝宝能否生存下来。

我们都知道,宝宝出生后就会吃奶,却不知道他们没出生之前就学会了吸吮的动作。

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产检的趣事,做检查时医生告诉她,孩子发育得很好,现在正在吸吮自己的手指呢,还指给她看了。这是她第一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自己真的在孕育一个鲜活的小生命。

事实上,胎宝宝不仅会吸手指,有时也会吸到羊水,偶尔还打嗝,光想想就觉得很可爱。

不过,吸吮虽是宝宝的本能,但还是需要宝妈的帮助,使其准确含到R头,接触到口腔上颚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吸吮了。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不是脑损伤(新生儿的8种反射)(3)

小贴士:

平时宝妈也要注意喂奶姿势,以免早期宝宝喝奶不熟练吸入空气,出现吐奶、胀气现象。而且,喂奶姿势不当,也会让宝妈感觉很痛苦。

如果你感觉喂奶的体验很差,就要自查一下是否存在姿势上的问题了。

一般在宝宝四个月大左右,就会有主动的进食动作(晚上睡觉还会习惯性地吸吮),这种反射也会消失不见。

3)击剑姿势

一听到“击剑姿势”这几个字,想必宝妈们就已经在脑海中想像到宝宝有趣的样子了。

乍一听仿佛有些奇怪,其实击剑姿势是种比喻。一般宝宝躺着转头时,一侧的手臂会伸直,而另一侧手臂就会弯曲,像击剑一样。

不必担心,这种反射是正常的,大约在宝宝五六个月大时就消失了。当然,这种反射也因人而异,宝宝被干扰或大声哭闹时,可能不会出现击剑姿势。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不是脑损伤(新生儿的8种反射)(4)

4)拥抱反射

宝妈们在平时留心就会发现,宝宝受惊或向后仰身时,双手会下意识地伸出来抱住你,然后就会放声哭泣,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这就是宝宝自我保护的反射——拥抱反射,一般在两个月大左右消失。

5)抓握反射

宝宝刚出生时,两个小手都是紧握着的,而且宝妈如果把手指放进宝宝的手心,也会立刻被紧紧握住,这就是抓握反射。

别看宝宝小,力气可挺大,宝妈需要用一番巧劲儿,才能把手指抽出来。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不是脑损伤(新生儿的8种反射)(5)

而且,宝宝的这种反射也会出现在脚上,还挺有趣的。

一般情况下,宝宝手部的反射在四个月大就会消失,脚部要再过一段时间,大约6—12月才消失。

6)踏步反射

这种反射一般出现在家长把宝宝竖立着站起来的情况下,宝宝的双脚会逐一做踏步样,和我们平时走路差不多。

还有的宝妈喜欢把宝宝的双脚抬高换尿不湿,这种情况下也会触发踏步反射,不少妈妈还以为是宝宝在“抗议”呢~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不是脑损伤(新生儿的8种反射)(6)

不过,把宝宝竖着立起来是有风险的,家长一定要多加注意。这种反射在十到十二个月,宝宝学走路时就会消失。

7)惊跳反射

大部分宝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抱着哄宝宝时好像已经熟睡了,然而只要把宝宝一放下,就会立刻惊醒,两个胳膊挥舞着,五个手指头还分开,头往后仰。

这就是惊跳反射,医学上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遗存现象,不必奇怪,等到宝宝三个月大左右就会消失。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不是脑损伤(新生儿的8种反射)(7)

8)巴宾斯基反射

宝妈们听到这个名字时,都会感觉到很陌生,不过一听到“椎体束症”,可能就明白了。

椎体束症,指的就是宝妈从宝宝的脚尖向脚脖轻抚,宝宝的脚趾会分开再合拢,脚也向里扭动。

这种反射会在六到十个月大时消失,如果这之后还不消失,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不是脑损伤(新生儿的8种反射)(8)

这八种反射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宝妈以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不要听取谣言,采取不科学的措施,会伤害到宝宝的健康。

还是那句话,若宝宝没有出现其中的一些反射,就要考虑是否脑部发育出现了问题,及时检查,千万别因大意耽误了孩子。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