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有这样一则消息刷爆了各大网站和朋友圈——就是北京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这起事件直接导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严重后果。各大媒体纷纷在规则和人性的高点上争论地不可开交。而也就是在最近几日,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汉唐网转发了一条“书香门第之猫,求收养”的微博,让碑林博物馆的猫一下子也上了热搜。这两件事情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我们经常会将一些年龄小、调皮捣蛋,喜欢做一些不可思议并且带有破坏性的事情的小孩称之为”熊孩子“。“熊孩子”所做下的恼人之事不胜枚举:乱翻人家东西、四处搞破坏、公众场合不守规矩,停车场用钥匙划坏你的车、摔坏你最心爱的奖杯、划烂你的屏幕,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每一家饭馆和每一节车厢里,而最新的一件事就是爸妈辛苦打工,熊孩子眨眼花掉3万打赏美女主播……对于这些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他们的父母是真的疏忽没看到,还是视而不见,甚至是觉得理所应当呢?

熊孩子揭短爸妈(是谁造就了熊孩子)(1)

而与之相对应的一些为人父母,喜欢任性而为,不懂得遵守规矩和尊重规则的大人,我会称之为”水母爹妈“。水母,众所周知,美丽却凶猛。例如在炎热的夏天里,当我们在海边弄潮游泳时,有时会突然感到身体的前胸、后背或四肢一阵刺痛,犹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觉,那准是水母作怪在刺人。“水母爹妈”的含义在于父母只在意当时自己的活动,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自身子女和社会的影响,是极富有情绪化的个人表现。并且对自身子女的不正当行为和错误行为完全不加以管制和约束,就像水母一样会群体攻击其他物种。其实除了父母一些不遵守规则的成年人也可以被称为水母人。

那么,是谁造就了“熊孩子”和“水母爹妈”,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教育系统和道德社会化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恶性循环下的结果。

  1. 道德教育的榜样性缺失。水母爹妈的家庭教育错误指导,社会教育的教育短板,舆论教育的反榜样化夸大,使熊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摔了一个大大的跟头。

  2. 道德情操的培养欠缺。我们常听说一个词叫“道德绑架”。年轻人不分任何场合下就该给老年让座,哥哥喜欢的东西不分轻重就应该给了弟弟,施舍者捐赠的东西太少会被认为是抠门等等。多个生活中的事情大家有可能会遇到。这就是所谓的道德绑架。熊孩子犯错了,永远会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搪塞过去,这样只会让孩子在认知上越错越深。

  3. 道德实践和法律的盲区。小学生作案近年来愈加频繁,一般的措施就是家庭和社区教育,可以万一是一个水母爹妈呢,本来是要扼杀在萌芽中反而会成为滋润犯罪幼苗的帮凶。

  1. 每一个都具有社会性,身上都担负或多或少的社会责任。水母爸妈的出现是教育,社会多方面问题的产物。但是如何才能将这个恶性循环逐步转化为良性循环呢?

  2. 我们的社会常有这样一个问题:用道德绑架法律,用人情逃避责任,反过来,法律太一网打尽,制度太束缚人性。也许现在说这样的话有失偏颇,但是,就对北京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来看,尽管没有小孩子的出现,我们仍然可以把他划分为水母爹妈的范围中来。无视规则和制度,这件事情本事是错误的,我们毋庸置疑。然而后续的事态就有被舆论扩大化的意味。我们应该强调how而不是what,思考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水母爹妈和熊孩子的感觉就像咖啡和伴侣,不要一味强调熊孩子的顽皮,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水母爹妈,才有了那么多无法挽回的惨剧。

最后,老虎案件中死者为大,大家请平息情绪,理性看待每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