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干刘氏三兄弟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每个人都对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贡献,在中国文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合传《流风》(胡美凤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刘氏三兄弟为传主,通过大量生活细节还原人物,融入历史时代风云和江阴风土人情,艺术再现兄弟三人的艺术道路,感人至深也发人省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少数民族文学代表作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少数民族文学代表作品(写就民族文艺史上的一段佳话)

少数民族文学代表作品

作者:王 干

刘氏三兄弟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每个人都对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贡献,在中国文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合传《流风》(胡美凤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刘氏三兄弟为传主,通过大量生活细节还原人物,融入历史时代风云和江阴风土人情,艺术再现兄弟三人的艺术道路,感人至深也发人省思。

刘氏三兄弟生命与艺术最初的滋养来自祖母夏氏的好生之德,来自家人唱的民歌童谣、讲的民间故事,来自江阴街头二胡艺人的吟唱以及父亲办的学堂。三兄弟最终在艺术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则离不开他们终其一生的探索精神、起伏动荡的生活历练,以及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激荡交汇。

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自幼同时接受国学教育和现代教育。作为长子,刘半农自少年时代就有重振家族的使命感,其刻苦精神令人惊叹。早在常州中学堂时期他就大量翻译英文,同时创作旧体长诗。在上海结识陈独秀后,他深入思考白话文与文言文的不同,在自身文学创作经验基础上写出《我之文学改良观》;其创作的现代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传递出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与爱,流传至今,并开启汉字中“她”的使用。可以说,刘半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推动白话文的使用与传播。旅英旅法6年间,刘半农带着家人饱受生活之艰苦,同时精研实验语音学,其博士学位论文《汉语字声实验录》被视为汉语研究一大突破。在此期间,他抄录敦煌史料、研究图书馆编辑学,求学之刻苦、成果之丰富,在这本《流风》里有着较为全面的刻画。

刘半农同时还是中国民歌整理的开拓者,二弟刘天华自幼与哥哥一起学习,接受民族艺术熏染。大哥侧重记录民歌歌词,二弟则更爱民歌曲调,同时兼修西洋乐器,直到去世前,他还在努力学习小提琴。刘天华尤其喜爱二胡,自己买的琴被父亲摔断,就偷偷到寺院习琴,并摆脱世人偏见,跟许多民间艺人学习二胡、琵琶,民族音乐之路走得很艰难。刘半农很早就认识到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一直支持并鼓励着二弟。

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开启刘天华创作之路,也无意中成为作曲家当时生活艰难、郁郁不得志的存照。后人称刘天华为“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殊不知艺术家曾经受多少困顿,若没有超越常人的意志力,怎会取得如此成就。刘天华和刘半农是民族音乐领域的知音,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支持下,兄弟二人在全国推行民歌整理,在语音实验方面也多有合作。

三弟刘北茂幼年时就失去双亲,由大哥和二哥照看长大。两位兄长中,刘北茂受二哥刘天华影响更大。刘天华逝世后,刘北茂辞去大学教授的稳定职位,继承二哥“改进国乐”遗志,改授二胡,并先后创作《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百余首二胡演奏曲,成为我国现代民族音乐史上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时至今日,中国民乐传承有自,广为传播,刘氏三兄弟功莫大焉。

《流风》再现三兄弟艰苦求学、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记载三兄弟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卓越成就,读来颇受启发和鼓舞。《流风》文笔流畅,叙述详尽,尤擅细节叙事,引人入胜,再现手足情深,也写就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如果附上创作时所参考的主要史料,或将利于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探索考证;若能把相关历史照片附印其中,相信也会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王 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