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中北部的勐养镇生活着一支古老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没有自己的文字,祖先来自哪里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从老一辈的口中代代相传。随着时光的流逝,口口相传也逐渐模糊,祖先来自哪里已经无从考究。因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民族辨别时都没能注明其民族身份,直到现在这支古老的民族来自哪里还是个谜。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1)

勐养镇昆格村的纳回帕、纳板、纳蚌汤等7个村民小组生活的这支古老民族,共有300多户人家1600口人。地处于山区,是个远离城区的小山村,相对比较神秘,若不是近些年修通进村的公路,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这支古老民族的熟知越来越多,前来参观和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它也有所关注。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2)

老人口中相传其先祖从一个叫“纳库里”的地方迁徙而来,原本想前去暹逻(泰国),因肚子饿就停下来烤螃蟹吃。螃蟹还没烤熟大部队已经出发,肚子饿的部分人只能吃饱肚子后再出发。吃饱后继续赶路,沿途看到大部队砍香蕉树做的记号,但砍过的香蕉树新芽已经长得好高,认为追不上大部队只能停留下来繁衍生息。这个地方就是昆格村,这支民族也叫昆格人。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3)

大部队最终抵达暹逻,最后演变成现在的傣族。昆格在傣族的语言里是“空格”,“遗留的人”的意思,方言称之为忽人。昆格人说是跟傣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但是其语言、生活习惯和民族信仰差别有很大。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昆格人视龙为吉祥物,两者的吉祥物各有不同。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昆格人只信仰原始宗教,傣族和昆格人都信仰原始宗教,或许这就是两者共同之处。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4)

纳库里具体是哪个地方从无考究,说前去泰国倒有点眉目。历史上曾经有一支民族为躲避战乱大举迁徙泰国,就是北宋年间大举迁徙的广西土著壮族。北宋初期,广西壮族土著侬智高起兵作乱,想统治广西当土皇帝。北宋名将狄青率领10万大军进入岭南,将南蛮土著杀个片甲不留,其中有一支残存的蛮族沿右江而上,进入云南然后借道迁往泰国,泰国的傣族大部分都是侬智高的后裔。文史上有过简略的记载,昆格人是不是侬智高的后人无从考究,但迁徙轨迹如此相似,又不得不怀疑。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5)

饮食习惯上跟壮族还真有点相似,壮族人很喜欢吃木瓜,熟了可以直接吃,据说常吃木瓜可以促进上半身的肌肉增长,特别是女性常吃木瓜会变得丰腴。女性常吃木瓜长得丰腴是不是真的没去考究,自己常吃木瓜从水平面长到小a是真的。小时候比较贪吃,木瓜还没等熟就摘下来腌酸吃,酸木瓜下稀饭能把肚子给吃到爆,本人是壮族,对木瓜太熟悉不过了。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6)

黑猪是云南、桂西北一带最常见的家畜,跟白猪不同的是黑猪只长到120斤就停止生长,最重不超过150斤。投喂的都是谷物和青菜,投喂时间长,生长周期慢,猪肉吃起来有嚼劲又不塞牙。更难得的是猪肉几乎没有水分,炼猪油的时候锅里没有冒水汽,而是纯猪油。炼猪油或者爆炒猪肉的时候,方圆一公里之内都能闻到香味。小时候嗅觉比较灵敏,哪家有肉吃,只要下锅就能知道。想想现在的猪肉,要是没有足够的配料还真吃不出味道来。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7)

生活的区域相对较闭塞,昆格人大多数的生活用品都是自给自足,要不是现在公路修通和人逐渐变懒,可能香皂、牙膏、盐等生活必需品都要亲手制作。昆格人真的是男耕女织的生活,男人大多数都外出干重活,女性基本都是待在家里从事家务活。昆格人只要是女性几乎都会织布,传统手艺或许也只有这里才能保存下来。同时能够过上这等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还真是有几分羡慕。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8)

昆格人的传统服饰跟壮族又有相当大的区别,壮族分有白衣壮和黑衣壮。自己虽然是壮族,但不是南洞蛮土著,而是北宋南征将领胜奇公后裔,原籍山东白马县的汉人,先祖在广西繁衍生息1000多年,生活习惯已经被壮化,民族识别后依生活习惯划入壮族。昆格人在第三次民族识别的时候划入布朗族,有傣族的生活习惯和血统,但宗教信仰跟布朗族相似,划入布朗族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分两个族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9)

大爷80多岁,还能削竹子制作编织品,帽子最有印象,小时候爷爷也喜欢戴同款帽子。爷爷也喜欢制作编织品,最常见的就是编织箩筐和猪笼,赶集的时候挑到集市上去卖,换点烟酒钱。扁竹子手艺很多年没见,本以为已经失传,没想到这里还能看到真是三生有幸。男耕女织的生活想感受一下的有机会何不前来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