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与刘伯承都是新中国开国元帅,一个位居第二,一个位居第四,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新中国的功臣。但很显然,二人在性格脾气、指挥风格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

彭总在关家垴战役前线抵近观察敌情

除了军事方面的头衔外,刘帅还多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而彭帅多了“政治家”这一头衔。

这主要是因为,刘帅是妥妥的军事科班出身,善于理论教育,他先后当过两任红军大学的校长,而彭德怀没有。建国后,刘帅急流勇退,到南京创办军事学院,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军事教育工作中,不在军队、政府中担任任何职务。而彭德怀在1959年庐山会议前一直没离开过军队,先后任西北(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2)

刘伯承在红军时期

刘帅是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开州区)人,生于1892年12月,比伟人还大1岁,也是十大元帅中年龄第二大的,仅次于朱老总。刘帅的资历很老,辛亥革命时就开始从军,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功赫赫。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3)

左起:博古,周恩来、朱德,伟人

刘帅是标准的军事科班出身,有“军中孙武”的美誉。他20岁就考入蜀军将校学堂,系统学习近代军事课程,熟读中国古代兵书,精通兵法,《孙子》、《吴子》等兵书他出口成章。而且刘伯承举止端正,有操守,不沾恶习,学业出众,很正派的一个人,在学校时就被同学们戏称为“菩萨”。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4)

年轻时的刘伯承

刘伯承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他是从军队底层干起的,在旧军队中当过司务长、排长、连长乃至军长、川军总指挥。

南昌起义时,刘伯承是武汉国民政府任命的暂编第15军军长,他率部参加起义,任前敌委员会参谋长。南昌起义后,刘伯承奉命去苏联学习军事,他先是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又转入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回国后,刘伯承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协助军委书记周恩来处理军委日常工作。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5)

刘师长与邓政委

1932年,刘伯承前往瑞金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他不仅精通军事,还擅长教学,先后开办多期军事训练班,负责讲授起义方略、游击战、运动战课程,还撰写了很多军事著作,翻译了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长征前,刘伯承因得罪了博古、李德,被降职为五军团参谋长,遵义会议后复职。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6)

博古(秦邦宪),24岁成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

彭德怀是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出生,他比刘伯承小6岁,与伟人是老乡,都是湖南湘潭人。彭德怀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中仅次于朱老总的第二位元帅,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军、政治家、军事家,人民军队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7)

彭德怀

对比刘帅,彭帅出身贫苦,童年时就要饭,幼年时只读过两年私塾,辍学后下窑当矿工,家中亲人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地主恶霸害死,只剩下一个弟弟。1922年,24岁的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而后才开始走上了从军的道路。他先后任湘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北伐时结识了共产党员段德昌,在后者的影响下,于1928年入党。所以,彭德怀是十大元帅中最后一个入党的。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8)

红军时期的彭德怀

1928年7月,彭德怀与滕代远、黄公略一起,发动平江起义,而后率部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

红军时期,彭德怀任红三军团军团长,与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并驾齐驱,但很明显,彭德怀的资历是强于林彪的。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有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而唯独缺红三方面军,就是因为彭德怀谦让,他的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合并为红一方面军,否则的话,红三军团就是红三方面军。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9)

左起:邓小平,刘伯承,滕代远

红军时期,尤其是王明把控的临时中央迁到瑞金后,红军指挥权并不在伟人手里,所以从苏联回来的刘帅被教条派们器重,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而彭德怀是三军团军团长,从隶属关系上来说,刘帅是大于彭帅的。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0)

周恩来、博古、王明、叶剑英

宁都会议上,伟人被解职,刘帅刚升任总参谋长,就是他就投了洋教条派们的关键一票,令伟人黯然离开红军领导岗位。而且他还写文章批评红军存在游击习气,不会打正规战,不能打阵地战、大兵团作战。彭德怀、林彪读过这篇文章后,对刘伯承这种脱离实际的军事观点颇为不满,彭德怀说:“按他刘伯承的打法,我们这几亩地早卖光了。其他人都不行,就他行?”林彪也说:“游击战有什么不好?打正规战,拿什么打?他刘伯承一个人去打就行了。”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1)

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

其实这是个误会,完全可以理解。当时刘伯承刚从苏联回来不久,并不了解红军的实际情况,而博古等教条主义者不懂军事,他们依靠科班出身的刘伯承是水到渠成的事,刘伯承是在不自觉中卷入了“土洋之争”中。事后,刘伯承很快就认识到了洋教条派们的主张不对,不符合红军的实际情况,于是就转而全力支持伟人。而伟人是何等胸怀,遵义会议后屡次重用刘伯承,并且在长征途中称赞刘伯承是“过江一条龙”。八路军成立后,伟人也是任命刘伯承为129师师长。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2)

鬼子扫荡部队

抗战时期,彭德怀升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而刘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二者正好掉了个个,刘帅变成了彭帅的下属。这里再额外啰嗦几句,八路军129师战斗力强悍,它主要是由原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成,而原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没有出任129师师长,而是当了副师长,可见伟人对刘伯承还是非常信任的。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3)

左起:周恩来、毛主席、博古

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发生了著名的关家垴战役,八路军129师主力在关家垴围歼日军冈崎大队,这场战役至今还有争论,它也是彭总回忆录里自称的平生四大败仗之一。该战,八路军近2万兵力围歼日军冈崎大队500人,血战三天两夜,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后,竟未能全歼,残敌80余人在援军的接应下,从容突围而去。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4)

刘伯承(左起第四)

关家垴战役异常激烈,彭总严令129师务必全歼冈崎大队,决不能放走一个鬼子。而日军占据了有利地形,顽强坚守,疯狂反扑,固守待援。八路军势在必得,日军拼死据守,因此注定这一仗非常的艰难。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5)

冈崎大队据守关家垴待援

关家垴战役到底该不该打?至今仍争论不休,各说各的道理。彭总是站在战略全局的角度考量,而刘伯承是基于129师巨大的伤亡现实考虑,反对继续攻打关家垴。所以二人的矛盾再一次爆发,刘伯承坚决反对再打下去,他不忍心看着战士们前赴后继地倒下去,要求撤围,放冈崎下山,另寻机会打他个伏击。而彭总否决他的意见,坚持必须全歼冈崎,拿下关家垴,否则提头来见。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6)

关家垴战役地形图

二人在电话里争执不下,129师政委邓小平、386旅旅长陈赓都支持刘伯承的意见,也都向彭总陈述利弊,反对再继续打下去。八路军装备差,没有重武器,无法进行攻坚战,而冈崎大队占据关家垴制高点,居高临下,又与对面的柳树垴形成交叉火力,封锁了上关家垴的唯一的一条小路,八路军伤亡很大,这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战法,刘伯承是不愿意看到的。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7)

一名八路军战士在剪断鬼子的电话线

关家垴地势太险要,三面是绝壁,只有南面一条小路能上去,而日军的工事完备,装备了大量的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天上还有飞机助战,八路军战士没有掩体,完全暴露在日军的火力之下。而八路军人数虽多,但只能进行添油战术,无法发挥自己的人多优势。伤亡自然是无法避免的了。当然还有一点,八路军刚刚经过大扩军,很多战士刚入伍,没有实战经验,只会凭着一腔热血硬冲。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8)

八路军阻击日军援军示意图

战士们在浴血奋战,刘伯承痛心疾首,他拨通彭总的电话,强烈要求撤围,另寻战机,但被彭总一口否决,他下了死命令:“必须全歼冈崎大队,拿不下关家垴,我撤销你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刘伯承被噎得喘不开气,他回复说:“你这是赌气,不负责任的蛮横指挥。”彭总说:“有意见可以保留,但命令必须执行?”放下电话,刘伯承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邓政委赶紧劝他,二人决定亲临前线阵地去想想办法。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19)

抗日军民破坏敌人的铁路

而彭总在讲完这句话,也觉得有些失态,毕竟刘伯承德高望重,在我军中的资格、威望都是很大的,且年龄比自己还要大六岁。旁边的左权参谋长也批评彭总说:“你怎么能这样跟刘师长讲话呢!”彭总也后悔地说:“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性格啊!我对刘师长的态度确实不对,等打完这仗,我向他请罪去。”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20)

今日的关家垴

战斗结束后,彭总亲自向刘师长道歉,他握住刘伯承的双手,满怀歉疚地说:“伯承兄,小弟向你赔罪了……”而刘伯承表情哽咽,颤抖着说:“彭总,别这样说,你我站立的角度不同……”两位老帅冰释前嫌,彼此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然而此战,129师的官兵对彭总的意见大,这是肯定的。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21)

八路军在进攻

关家垴之战,八路军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竟然没能全歼冈崎大队500人,这的确是有点划不来。然而,从当时的敌我态势、国共之间的微妙关系上来说,此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我军虽然伤亡大,但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当时日军一个大队就敢深入我抗日根据地扫荡,极其嚣张,八路军不顾伤亡,勇敢进攻,冈崎大队狼狈不堪,连军旗都销毁了,做了全军覆没的打算。而冈村宁次也大惊失色,调动关家垴周围武乡、辽县的日军前往增援。一次小小的战役,甚至连日本大本营都惊动了。因为当时在敌后战场,还没有过一个大队被八路军歼灭的先例。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22)

八路军战士在射击

关家垴战役沉重打击了华北日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很大,他们重新审视了八路军的顽强战斗力,日军内部对此战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华北方面今后的作战,以八路军为重点的指导思想。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23)

刘帅与夫人汪荣华

而国民党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八路军是敌后战场的主力。蒋介石的“游击,游击,游而不击”的谬论也被粉碎。彭总坚持打此战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推迟日军的扫荡频率;二是粉碎国民党的谣言,向全国人民证明,八路军是敌后正规军,不但会打游击战,必要时也能攻坚;三是锻炼八路军的攻坚能力,证明八路军也敢于打攻坚战,啃硬骨头。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24)

八路军强行军,参加战斗

于关家垴战役的利弊,各有说辞,很难定论。延安整风时,有人拿此战说事,说百团大战过早地暴露了我军的实力,让蒋介石对八路军起了忌惮之心,也断了八路军的军饷,继而限制、围困江南新四军,接着就发生了皖南事变。还有人说彭总发动百团大战没经过延安批准,是擅自行动等,都是无端的猜测,不足为信。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25)

百团大战总结报告

单就彭、刘两位老帅的争执来看,各有道理,因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很难说谁对谁错。就个人风格来说,彭总横刀立马,雷厉风行,敢打敢拼,大开大合,以泰山压顶、雷霆万钧之势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而刘帅更具备军事素养,行事更周到全面,考虑得更周全,指挥起来更兼顾其他因素。二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说性格脾气,当然刘帅更委婉绵柔一些。彭总性情火爆,但心直口快,铁血柔肠,标准的“刀子嘴豆腐心”;而刘帅则温和多了,他很少震怒,一副敦厚的长者风范。

关家垴战役伤亡对比(彭德怀与刘伯承意见不一)(26)

延安整风时,伟人在讲话

刘帅后来在延安整风时提及关家垴战役,也是就事论事,绝没有针对彭总的意思。至于当时个别人的推波助澜,另有所图,那就另当别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