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的9个骷髅头是从哪来的(原来沙僧取经路上并没有挂佛珠)(1)

(蜗牛看西游第2080期)

文/范泛记书

西天取经的主角是唐僧师徒四人。不论在原著还是电影电视剧等其他艺术表现中,三藏、悟空、八戒的形象都比较一致,唯独沙和尚有诸多不同,特别是一些细节可能颠覆大家的惯常认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一番。

首先,沙僧头上并没有月牙箍。86版电视剧中,沙僧和猪八戒的头上都有类似紧箍咒的东西,一看就是大师兄孙悟空同款产品。但真实情况,老沙是个光头,脑袋上不仅没毛更有了配饰。原著二十二回,唐僧收下沙僧,叫:“悟空,取戒刀来,与他落了发。”也正因为杀悟净光头形象极为符合和尚形象,唐僧才给他再起名“沙和尚”。

其次,沙僧胸前并没有挂着大串佛珠。在收伏杀僧前,他胸前的确挂着串起来的九颗骷髅,那是他曾吃过的九个和尚头颅。电视剧显示,沙僧皈依后,那九颗骷髅变成了九颗佛珠,仍然叮叮当当的挂着。其实原著并非这样。按照观音的指示,沙僧将骷髅结成九宫格的样式,在中间安上宝葫芦做成了一艘法船。法船载着唐僧渡河后,木叉收了葫芦,“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骷髅完成了使命,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再是沙和尚形象的标配。

再次,杀僧手上的并非月牙铲,而是一根降妖宝杖。这是老沙戏里戏外变化最大的地方。原著中多次提到杀僧的武器,那是两头圆圆的一根棍子。其出处也了不得,原是吴刚从月宫桂树上伐下的一截枝干。宝杖本身不仅是个宝物,又经鲁班精工磨制,嵌以八宝金丝,最终成为一件上等神兵。这件兵器先是谨献给玉帝,玉帝再赏赐贴身侍卫卷帘大将。我们印象深刻的月牙铲在西游记中也有出现,不过没有那么显眼,乃是碧波谭九头虫的兵器,在做工和威力上跟降妖宝杖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第四,沙僧并不是专业挑夫。电视剧中,师兄弟三人是这样分工的:孙悟空负责领路打前站,多数化缘的任务也归他;猪八戒负责照料马匹,始终围着马屁股转;沙和尚在后面挑担,一路跟着小跑。但实际上老猪和老沙的工种正好相反,八戒才是正儿八经的挑夫。四人到达灵山后如俩佛祖论功行赏,到猪八戒时说道:“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个净坛使者。”这是老猪挑担的最有力证据。八戒挑担,那沙僧干啥?老沙的任务是贴身护卫师父,鞍前马后服侍老和尚。毕竟,他在天上干的就是这行,那工作标准和质量是非常过硬的。

原著中的沙僧跟我们印象中的沙僧竟有这么多不同?其原因大概与中国传统戏曲有关系。中国传统戏曲中不乏威猛高大的和尚形象,最有名的就是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如果我们看一下京剧中鲁智深的样貌,就会发现与电视剧里沙僧极为相似:头戴月牙箍,手拿月牙铲,胸前大颗佛珠乱摆。在师兄弟三人中,沙僧不仅最像和尚,也最想人,不需要猴子、老猪那样特异的造型,所以在鲁智深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搞定了。在影像技术出现之前,沙僧的舞台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之影视剧的推波助澜,沙和尚的形象就与原著原来越远了。

可能还有读者追问:样子也就罢了,咋把工种还给改了呢?沙僧又为何去挑担?道理也简单,舞台上的猪八戒一身行头已然十分沉重,你让他再去挑着行李,那不把演员累死才怪。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取经成功后,为何唯有对沙僧的承诺观音没有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