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如何安顿这身臭皮囊?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养颐为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养颐为患(寿则多辱)

养颐为患

人到晚年如何安顿这身臭皮囊?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寿则多辱”是庄子说的,这里的“寿”指高龄之人,活过了多数人的平均年龄,“辱”是“受辱”、“屈辱”的意思。小时不明这说的是什么,有点莫名奇妙,”寿”是人人追求的好东西,是“五福”之一,怎么会跟”辱”字沾边?

后来,见到了好多寿者晚年的遭罪,尤其是身边熟人悲凉的晚景,才明白这句哲理的深刻寓意。

一些动物老了会自行了断,不致给家族造成负担,人类社会摒弃这一环,提倡“尊老爱幼”,祝辞都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对长寿的追求超过对财富的追求。但是,长寿就好吗?自古以来,没有人比庄子看的透。

肌体退化萎缩,齿落发白,满脸沟壑,人见人厌,这是辱的开始。比如有些场合,老人若不自觉,还想去凑合,容易遭人嫌恶,年轻人看到你那副面孔,第一个反应就是离你远点。

我舅父年轻时也是阳光灿烂的人,八十多岁时,要他出来外面走走,他不去,说羞于见人。当时有点不解,现在回想,他是很通透的,既然行将就木,何必让熟人看到形容枯槁神情憔悴的样子。

小区里那个爱说”活过头了”的老头也是一个通透之人,我总是记起他说这句话时的羞涩样子,像小孩做错事,”活过头”很不好意思,要走也走不了,你总不能活得好好的去上吊自尽吧,那样做儿女们如何做人?连孔夫子都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若给儿女面上抹黑,那不就像做贼一样么?不就要遭来侮辱么?不管有无做贼一样的心理,只有尽力争取不给别人增添负累,受辱也就少点。

有位邻居带着孙子去看瘫痪在床的老奶奶,孙子不进屋,说害怕,屋里又臭哄哄的,只能让他在门外等。老奶奶九十多岁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可是耳不聋眼不花,胃口尚佳,她不糊涂时总是叫儿女们不要喂她,让她快点走,发糊涂时要求儿子”叫个鬼”来抓她走,她是活得很不耐烦,说实在话,这样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没任何生活质量可言,可是她又死不了,不像她一个远房侄女,身强体壮无病无灾五十岁突发脑溢血倒下便走了。世上事就是这样,该走的不走,不该走的却走了,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她女儿说,看她妈那神气,还不知要活到什么时候。

想起小时候,村里有个长寿老人叫“啪伯”,听人讲已经九十岁,他爱坐在家隔壁的民兵营房门口石阶上晒太阳,像一尊雕像,一坐就是大半天。

在那个五十岁就是老人的年代,九十岁就像神一般的存在,小孩不敢从他前面走过,看着这么老的人不由自主地害怕。我远远端详他闭目养神或者用无齿嘴巴含弄烟团,心里常纳闷:人为什么可以活到这么老呢?

夸他比人多活了半辈子,这是一种廉价的恭维而已,多活了那么久又怎么样呢?不一定谁都愿意行尸走肉般活着,谁能明了他内心的无奈?生不由己,死也不由已的,只能这样一日日一年年熬着,什么时候归去,看各人造化。

周作人说过,人在五十岁后死掉最为得体,因为灿烂已过,枯败未至,屈辱的日子也未到来,而他自已却活了八十二岁,也算长寿,可能尝到了屈辱的滋味,羡慕他兄长周树人(鲁迅)五十多岁死去,没有受辱,尽是哀荣。

周作人的说法虽极端,却也有合理成份,活五十岁是死,活一百岁也是死,何不早点死去,不但少受辱,还保留个美好的形象,按这个逻辑,邓丽君、黛安娜、李小龙、乔布斯、于月仙等等,就死得恰到好处,百年千年之后,他们永葆青春。这是个悖论,生物性上合理,人性上不合理,人如果不遭遇意外,都是追求长寿的,没有人为了“永葆青春”而断送自己生命。

”寿者多辱”细品之下得出这二层意思:”长寿”是把双韧剑,一方面因为活的久而受到祝福,一方面必须面对失去尊严的“屈辱”。体弱多病,丧失自理能力,衣食住行都需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这无疑是一种屈辱,是一种悲哀,“辱”的深意是从这里生发的。

什么情况下能够“寿者不辱”,活出最理想的晚年状态?条件很简单,唯一的前提是有自理能力,不添负累。

我见识一位老者,已活到九十岁耄耋之年,但他依然象小伙子那样骑着摩托车到镇上购物,老俩口开了一个小百货店,自食其力,每日过的逍遥自在,众人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赞叹这才是幸福的晚年。

人生是个圆,从原点到终点转了一圈,人生也像日出日落,两端都是脆弱无助的,但出发时的无助有大人呵护,结束时的无助只能自求多福。

“银色社会”已经到来,老年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度过后半生?老年人的共识是:除去种种因素,自己能够打理自己是最重要条件。

关于老年人的“劝世文”汗牛充栋,其核心归结为一点:健康地活着,其他皆为云烟。问题在于,健康不是想要就有的,买不来求不来,完全由造化安排。保健,养生,都是商家赚钱做的梗,毫无半点用处,但老年人思想单纯,容易洗脑,白花花的钱流入商人口袋,不过有一点好处,相信连篇鬼话,总比心疑生暗鬼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