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拒绝死记硬背,而是在记忆前进行“知识转换”;

聪明人能回归事物的起点,通过总结提高概括力;

聪明人可以在纷杂的信息中去芜存菁,明确要表达和传递的观点;

聪明人对1个信息从多种视角来观察,进行逆向思维;

聪明人会全局观和细节观相结合,抓住问题的本质。

在本书中,作者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五大思维方法,让广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培养高效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1.原因思维

聪明的人并不等于记忆力好,而是善于提取信息,找到其中的关联。

作者做过一个调查:东京大学的学生们使用哪个词语的频率最高?

答案是:为什么。

因为学霸们极其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发现其中的关联性,从而形成长期记忆。

2.起点思维

作者认为,概括能力是衡量是否聪明的另一指标。

所谓概括能力,是指找出中心思想的能力。

一件事物,开头是起点,结局是终点,中间是框架,聪明的人往往通过起点追溯终点,轻松地揪出关键词,总结出核心内容。

3.目标思维

稻盛和夫曾说过:所有的成功之道,不过是明确了这三点——目标、思维、行动。

作者提出聪明人的共性之三是表达能力强。而他们非常擅长用目标法来达到表达目的。

乔布斯的表达法就是应用了目标思维,为了达到让听众听懂的效果,他常常借用人们已知的事物。

因为人类很难理解复杂事物,所以拆解目标,借用已知信息,可以让对方轻松听懂自己。

4.逆向思维

遇到问题,如果正向行不通,不如换个角度。

换个角度,指不定就找到了成功的密码。

聪明的人常常会锻炼思维力,正向切入,再反向推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世界,多立场、多角度地看问题。

5.本质思维

聪明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赞,因为他们善用本质思维。

在东京大学,那些学霸们在考前执着于翻看教科书,因为课本是高度概括事物本质的重要载体。

延伸一下,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信息,深入思考,才能找到书本和生活的联系,并应用到其它领域。

精彩书摘:

任何一个从糟糕境况下逆袭的学生都有独特的方法,这主要是由于“逆袭者们”没有像优等生们一样自始至终紧跟学校节奏,而是落后于教学节奏,最终实现了赶超,这对于自学能力的要求是极高的。

聪明人观察世界时,就是高分辨率地去观察,他们可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获取信息,就像随身揣着一台高像素的相机一样。

真正的勤奋,绝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最简单的事情,而是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思维方式(普通人和聪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