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让我们共同走近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青年志愿者柏云、陶静,看她们不忘初心学雷锋、青年志愿我先行的精彩故事——

她,千里迢迢远赴广西支教,把知识的阳光带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为困难学子筹集学费,让81只“雏鹰”展翅高飞;带领贫困家庭的孩子游学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助他们打开心门、树立自信。

她,难忘儿时好心老乡的“一饭之恩”,心中埋下爱的种子;坚持义务献血十五载,为病患输送一腔热血;带动同事和家人关爱孤寡老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践行微公益。

她们,用柔弱的肩膀分担别人的负担,用温暖的双手把爱的温度向社会有需要的地方传递。她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集团公司青年志愿者队伍中的优秀代表——电力公司职工柏云和物资供销分公司职工陶静。

柏云:“小橘灯”点亮贫困学子前行路

种子播撒青少年的心田(用爱心播撒希望的种子)(1)

图为柏云(中)正和受捐助的孩子交流。

2014年8月里的一天,电力公司职工柏云向单位请好了10天年休假,背上行囊独自踏上支教的征程。那是她第一次赴外地参加支教活动,目的地是2000公里外的广西里当瑶族乡龙琴小学。

到了广西,换乘汽车来到里当瑶族乡,再去小学就只能坐摩托车了。“我坐在破旧的摩托车上,在大山里兜转了无数个上坡下坡,路边就是悬崖。摩托车突突突地狂响,我的心也跟着砰砰砰地坐了一路‘过山车’。”回忆起那次支教路上的惊险,柏云不好意思地笑了。

到了学校,艰苦的条件让柏云吓了一跳。很小的房间里放了16张床,人只能侧着身子进去,晚上躺在床上,还能听到老鼠在耳边乱窜。这种体验对于独生女柏云来说也是人生的头一遭。

但一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这些恶劣的条件都被抛诸脑后。公益组织分给她的任务是为几个年级的孩子上生理卫生课。为了短短几天的课程,柏云认真准备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包含ppt、小视频等素材在内的一整套课件,图文并茂的生动讲解获得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志愿者们的一致好评。

其实,在这次广西支教之前,柏云早已是淮南公益战线上的“老兵”了。为了给本地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2008年她通过QQ群认识了我市一批爱心人士,找到了公益组织,开启了自己的爱心征程。

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是去福利院看孩子,“让我特别受触动的是,当我给他们换上新鞋子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没有袜子,或者袜子有破洞,小脚很凉还脏脏的,顿时感到一阵心酸。”柏云回忆道,“也是从那时起,我觉得自己还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做更多的事。”

打那以后,柏云便积极参与群里的公益活动,逐渐成为团队骨干。2012年,这个爱心组织正式更名为淮南小橘灯爱心社,名字源自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寓意用志愿者的微光点燃孩子们的希望。爱心社也确定了救助困难家庭孩子的活动方向。2014年,柏云接过爱心接力棒,正式成为小橘灯爱心社的群主。

从广西支教回来不久,柏云便组织策划了“雏鹰展翅”一对一助学计划。爱心社和孔店乡的几所学校联系,通过资格审核、家访等方式的层层筛选,确定待帮扶的孩子,再通过淮南公益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向社会征集爱心家庭结对子。2014年以来,该计划已让81个困难家庭孩子有了学习生活经济保障,该项目也被评为省学雷锋典型示范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柏云并不满足于解决困难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还想通过游学活动,带他们开阔视野、树立自信。2014年以来,她带着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游览学习了安徽理工大学、合肥先进技术研究所等6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让孩子们亲身体验3D打印技术的先进和大学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去年,这些孩子中有4人顺利考入高中。

考上一中的受资助女孩朱蒙蒙,家里靠种田为生,原本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经过几年公益活动的锻炼,如今已能落落大方地表达:“是小橘灯爱心社改变了我,没想到社会上还会有人关心我、帮助我!”她激动地表示。

因在志愿者服务上的出色表现,小橘灯爱心社获得了市十佳公益组织称号,柏云本人也荣获了淮南市学雷锋标兵等一系列荣誉。但她却一直很低调,从没有因公益活动耽误工作,很多活动都是在孩子睡下后的深夜策划的。直到去年她热心公益的事迹才被单位了解,很多同事也加入到活动中。

“人生在世,总要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困难家庭的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激励他们用行动改变自己,这就是我的初心。”柏云坦言。

陶静:微公益助人悦己扬美德

种子播撒青少年的心田(用爱心播撒希望的种子)(2)

图为陶静(左一)在敬老院照顾老人吃东西。

陶静是物资供销分公司潘谢仓储配送中心的一名普通的验收员,她的爱心故事要从一碗玉米饭说起。

7岁时,父母带着她在贵州六盘水老鹰山煤矿上班。一天,小陶静为了听山歌跑到山里玩,和小伙伴们走散迷路了。“是山里老乡救了我,还给我吃了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一碗玉米饭,要不然可要在山里喂豹子了。”陶静回忆说,“虽然那时候很小,也感到了被人救助的珍贵。”之后不久,她便跟随父母回到淮南。

2000年,陶静前往深圳打工,认识了一位因为驼背很难找到工作的贵州老乡,她通过朋友为驼背老乡争取到了一份工作。这既还了陶静多年的报恩心愿,也让她真切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2004年赶上集团公司招工,陶静回到企业工作。也是这一年,她第一次参加了献血,之后便每年坚持。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中华骨髓库来我市采集DNA样本,陶静毫不犹豫地就去报名了。现在,淮南血站每每血库告急的时候,为更快地凑齐急需的血量,像陶静这样经常献血的爱心人士都会收到短信召唤,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总会去献上一份爱心。

“我在医院见到过急需用血的人和他们的家人有多焦灼,能帮别人一点就帮,我觉得很平常。”她谦虚地表示。然而这份坚持却并不简单,15年间,陶静已累计献血6000CC,相当于捐了一个半人的血液量,一般人无法做到。

随着投身公益时间的增长,陶静开始积极参加本地各类志愿者活动。2013年,她调入物资供销分公司,该分公司非常重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为她参加公益活动搭建了更丰富的平台。福利院、敬老院都留下了她爱的足迹。

去年重阳节,陶静和同事们到潘集福寿敬老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包饺子。“走的时候,一位老太太站在门口拉着我的手,问我什么时候再来。这让我感到,孤寡老人最需要的其实是关爱,我们能为他们做得还很多。”陶静深有感触地说。

这两年,关爱流浪动物的公益事业逐渐走进陶静的视野。她经常为单位周边的流浪狗带狗粮,利用周末去流浪动物救助站打扫卫生,她家养的小动物也都是捡来的。每月5日是流浪动物救助群里为小动物们捐款的日子,陶静会和同事们一起捐款。“三五块钱,小猫小狗一天的饭就有着落了。”陶静表示,“微公益就在你我身边,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陶静不仅自己热心公益,还积极带动家人、同事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分享助人为乐的快乐。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孩子在小区里看到一对老夫妇来回转悠,便让妈妈问问是怎么回事。陶静一问才知道,老夫妇是来看儿子的,记错地址迷路了。几经周折,终于把老夫妇送回了家,母子二人都感到特别开心。在单位,陶静也经常动员年轻人多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一开始,也有人不理解,但她不放弃,细心做工作。

“你可能不信,我们单位很多年轻人参加了公益活动后,家里人都反映他们变得懂事了,工作比以前更积极了。”她告诉记者,“真的,心中有爱的人,心胸会更开阔,活得会更大气!”(淮南矿工报 曹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