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所以叫重庆,跟从重庆出来一个皇帝有关,这位皇帝就是南宋第三任皇帝——宋光宗。他继位185天后,将恭州(今重庆)改为重庆府。
“重庆“”的“庆”字来历。
宋光宗
淳熙十六年八月甲午(初七),即1189年9月18日星期一,新皇帝下诏将潜藩之地(龙兴之地)恭州升为府,并改名重庆,这就是重庆的来源。福垊多说一句,宋朝一般是次年改元,故而1189年称为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在两宋时期,皇帝继位一般都干两件事:改名、改地名。而且这地名一般都跟“庆”字有关。泰宁军节度使赵光义继位后,是为宋太宗,改名为赵炅(jiong),龙兴之地泰宁军节度使(兖州)升级改名为袭庆府。端王赵佶称帝后,将龙兴之地端州升级改名为肇庆府。而且宋徽宗还将渝州(重庆)改名为恭州,因为僚人赵谂(shěn)同情苏轼的文字狱境遇,而跟人发牢骚,称天子,立年号隆兴;赵佶认为“渝”有改变之意(至死不渝,就是到死也不改变),就将“渝”字改为“恭”字。而康王赵构称帝后,将龙兴之地康州升级改名为德庆府。
“重庆”的“重”字来历。
绍兴三十二年九月甲午(朔,初一),即1162年10月10日星期三,宋孝宗第三子赵淳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恭王。赵惇的封地就是今天的重庆,昔日的恭州。乾道七年二月癸丑(初八,春分),即1171年3月16日星期三,立端王为皇太子太子。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初二),即1189年2月18日星期六,赵惇继位,史称宋光宗。
“重庆”的“重”字,最广泛的说法是双重喜庆。可从端王到皇太子赵惇用了九年,从太子到天子赵惇用了十八年。说起来应该三喜啊,怎么能是双重喜庆呢?再说,时间跨度那么大,重庆之说似乎有些牵强吧。而且赵惇继位的同时,也没有生皇子、公主,反倒是五个孩子(两男三女),早卒了四个,只剩下一个赵扩。
“重庆”的“重”字,非主流的说法是两庆之间。明朝曹学佺的《蜀中广记》载:“重庆者,以介乎顺绍二庆之间也。”这种说法曾被《四川通志》、《重庆指南》所引用,但一不符合逻辑,二不符合历史(事实)。重庆处于两者之间,如何而用“间庆”、“中庆”尚可,重庆表达不了其位置啊。更大问题还在于,绍庆府是1228年升级改名的,顺庆府是1227年升级改名的,而重庆府是1189年升级改名的。很明显“闽中十子”之首的曹学佺在这方面犯下了低级的错误。
李凤娘
“重庆”的“重”字,来历探析。重庆的沿革先后是巴国、巴都郡、巴郡、巴州、楚州、渝州、恭州,然而从沿革上我们找不到“重“字的来源。福垊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宋光宗八月初七将恭州改名升级,九月初四就是万寿节(皇帝诞辰)。那么会不会是宋光宗在万寿节来临之前,将恭州升级改名用以纪念称帝和过生日呢?甚至来说,会不会皇后的生日就是八月初七这天呢?要知道皇后是宋光宗最怕的人,他会不会以修改地名来讨皇后李凤娘的欢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