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晓峰,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

吴晓芳,闽南师范大学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新型智库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台湾语言社会学、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

摘要:本文分为三大部分:保护闽南方言的意义,闽南方言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提出以下几个观点:1.从社区概念的角度给闽南方言分区,分为五个区:厦漳泉闽南方言核心区、大陆闽南方言非核心区、台湾地区、东南亚地区、其他境外地区。共时状态下,它们与闽南方言是一种本体与变体的关系。2.共时状态下,厦漳泉闽南方言与台湾闽南方言是两个平行的变体。3.从两岸交流的视域看,厦漳泉闽南方言不仅肩负着扩大文化交流,构建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础的重任,更在于肩负着主导闽南文化话语权的重任。4.厦漳泉闽南方言流失严重。5.保护闽南方言就是保护推广闽南文化。6.保护闽南方言的措施:a规划闽南方言的定位与功能,b培养双语儿童,c把学校的闽南方言教育定位在推广闽南文化的概念里。

关键词:厦漳泉闽南方言 两岸交流 闽南文化 调查

缘起

2007年国家在厦漳泉地区设立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覆盖厦漳泉所属行政区域。设立保护区的意义在于:“保护、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闽南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2014年4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经文化部同意实施。但是,在诸多保护对象中,我们没有看到“闽南方言”。是闽南方言不重要吗?不是,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基石。而且,保护区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闽南童谣、灯谜、锦歌、漳州南词、东山歌册、答嘴鼓、厦门方言说古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都离不开闽南方言。那么,是“闽南方言”活动能力强吗?经过取样调查,在厦漳泉主城区,在厦漳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主城区,母语流失严重。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语言政策下,应该如何科学保护闽南方言?

一、共时状态中的两个语言变体:厦漳泉闽南方言与台湾闽南方言的关系

(一)闽南方言区的划分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一个重要方言,它源于古汉语,是上古、中古前期和南北朝等时期移民南下的中原汉人所说的汉语与福建土著语言相融合,于唐宋年间在厦漳泉地区逐渐形成并定型的汉语方言。之后,闽南方言跟随移民流播到潮汕、浙南、海南、台湾、东南亚等地区,是一个跨地区、跨省界、走出国门的汉语方言。初步估计,现在全球说闽南方言的人口有六千万人以上。据说,美国曾经发射了两颗“旅行者”号宇宙探测器进入太空,这宇宙探测器携带的物品中有一套“地球之音”的唱片,唱片录制了60种世界语言口述的问候语,其中便有一种是闽南方言的代表——厦门话。语言学家从当今世界上大约二千五百种语言中选中了闽南方言作为“地球之音”的代表之一,可见其古老和代表性。

典型的闽南方言区包括厦门、漳州、泉州、台湾、龙岩、潮汕、浙南。海南、雷州等地的闽南方言由于语言接触等原因,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界仍把它归属于闽南方言。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是闽南方言的发源地。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个概念中,厦门、漳州、泉州三地被称为闽南方言核心区。比照《全球华语词典》(李宇明主编,商务印书馆2010)对社区华语的分类,我们把闽南方言分为五个社区:厦漳泉闽南方言核心区、大陆闽南方言非核心区、台湾地区、东南亚地区、其他境外地区。

(二)历时:厦漳泉闽南方言与台湾闽南方言是源流关系

台湾早期移民大多来自漳州、泉州,特别是明清以来,漳州人、泉州人因海上商贸和军事活动大量移民台湾,将闽南方言传播到台湾。闽南方言在台湾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有别于祖地的特色。

语音上,漳州音与泉州音互相移借、渗透,并形成了一种“不漳不泉”的台湾音。大陆学者张振兴指出:在地理分布上,北部台北、基隆和鹿港、淡水一带,南部高雄至恒春沿海一线主要同行泉州腔,中部嘉义、南投一带和东北部宜兰、罗东苏澳等地主要同行漳州腔;而西部台南、台中以及东部新城、花莲一带,漳泉腔交错分布的情况则很复杂,经常分不清哪一种是主要的。他把台湾闽南话分为三个次方言:漳州腔、泉州腔、漳泉腔交错。同时,提出:“漳州腔”与“漳州音”“泉州腔”与“泉州音”之间有一种渊源上及其密切的关系,但是又不完全一样,所以厦漳泉的闽南语与台湾的闽南语必须加以区分。台湾学者董忠司(2001)为了做出区分,把漳州腔称为“内埔腔”,泉州腔称为“海口腔”,“不漳不泉、亦漳亦泉”称为“优势腔”。台湾学者洪惟仁(1992)的调查资料支持张振兴的观点:台湾汉语方言有闽南语和客家语两种,尤其是闽南语,不仅有原乡的次方言,如“泉州腔”“漳州腔”“厦门腔”,更有来台后自然形成的“漳泉混合区”。

词汇上,台湾社会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台湾闽南方言吸收了许多外来语,如早期的“平埔族语”、荷兰话、日语、英语等。这些外来语丰富了台湾闽南语的词汇,使其成为具有台湾特色的台湾闽南语。在台湾,闽南语又称“河洛话”“鹤佬话”“河佬话”“holo话”“台湾话”“台语”。 “台湾话”“台语”广义上指台湾人平时使用的各种语言,包括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甚至台湾普通话,狭义上指闽南话。在台湾,通常意义上,“台湾话”“台语”指台湾闽南语。

大陆学者周长辑(2006)也把厦漳泉的闽南方言与台湾的闽南方言作比较,指出台湾闽南方言内部的区别主要是对应于闽南一带泉州腔和漳州腔的区别,方言的分布由先前的有分界到现在由于混居,不同地区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相互交流、滲透和融合,呈现出“漳泉厦滥”的现象;台湾闽南方言的语音系统,基本上跟福建的闽南方言的语音系统是相同的;台湾闽南方言的特征词,90%左右是跟厦门、漳州、泉州三地闽南方言的词语相同。两地学者的调查研究证实了厦漳泉闽南语与台湾闽南语的源流关系和台湾闽南语的演变发展情况。如图所示:

海峡之声闽南语(边疆时空林晓峰)(1)

(三)共时:厦漳泉闽南方言与台湾闽南方言是彼此平行的语言变体

现在,对现代汉语本体构成有一种新认识:“民族共同语和地域方言都是语言的使用变体”。

我们认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一种“本——变体“的共时状态,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应该是汉民族共同语下位的两个同层次的变体(二者不仅是名称上的差异)。我们把这样一种构成叫做“一语两话”或“一语两体”(两种变体)。

根据李宇明的汉语层级理论(2014),比照李行健、仇志群(2014)对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关系的定位,在新的语言规划理念下,我们也提出:在历时状态下,厦漳泉闽南方言是源,其他社区的闽南方言是流。在共时状态下,厦漳泉闽南方言与其他社区的闽南方言是各自平行的语言变体。如图所示

海峡之声闽南语(边疆时空林晓峰)(2)

二、保护闽南方言的新认识

对于保护闽南方言的意义,学术界一般认为:1.从知识保存的角度看,失去语言,失去知识。同时失去以口语传承的闽南文化表现形式,如歌谣、笑话、谜语等。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方言保留的古汉语字、词、句与中原古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古汉语活化石有利于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2.从闽南语的形成与流播史上看,闽南语是一个跨出省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汉语方言,全世界使用人口有6000多万人,是联系全世界闽南人、促进闽南文化交流的纽带。3.从两岸关系上看,“对于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

1.从保护母语的角度看,保护母语是民族的天职。“母语是文化纵向传承的基本渠道,是个人文化归属的身份证。正因为如此,热爱母语,守望母语为民族之圣人、个人之天职”。

2.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看,保护闽南方言就是保护推广闽南文化。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闽南方言在认知和情感层面上,最能贴切地表达和诠释闽南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闽南方言蕴含着闽南人的文化基因、民族记忆和知识智慧,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正是由于闽南方言的存在,才使得闽南文化得以继承、传播和发展,失去了闽南方言也就极大地失去了表达、传播、诠释闽南文化的能力。

3.从两岸关系上看,失去闽南方言也就失去了表达闽南文化的话语权。厦漳泉闽南方言不仅肩负着扩大文化交流,构建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础的重任,还肩负着表达闽南文化的重任。台湾有2300万人口,其中1700万闽南人,厦漳泉的闽南方言在流失,并不意味着台湾的闽南方言也在流失,或者说,有相同程度的流失。台湾在30年前就启动了方言母语保护,台湾政治解严后,兴起了一股重振失落母语、维护族群母语文化风潮,1990年母语教育首先在民进党执政的县市实施。同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函示:政府对各地方言并未禁止;国小教师应使用国语教学,方言可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由此开始,方言教学从利用课外时间到利用乡土教学活动和团体活动时间(1993年),从非课程到纳入正式课程(1998年),从选修课到列为必修课(2000)。国民中小学中将乡土语言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虽然只是短短一节课,却将台语文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许多大学也纷纷成立台语文相关系所。闽南话的活动能力从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中也可看出。我们看到,这些参选的政治精英,有相当一部分选用闽南语歌曲作为选战歌曲,16个获选的县市长其获选感言有相当一部分人用闽南语演讲。

一边是方言萎缩,一边是方言扩张(几近通语或准通语的地位),几代人之后,可以想见,闽南语的核心区将移到台湾,而且伴随着承载着闽南文化的闽南方言的流失,闽南文化中的那些与语言相关的表现形式如歌谣、戏曲、歌曲等也将逐步流失。所以,为了维护巩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了更好地表达、传播、诠释闽南文化,我们应该花大力气保护闽南方言。

三、 闽南方言的现状与对策

(一)2015年漳州市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情况调查(详情另文报告,本文报告受访人的闽南语世代传承情况、家庭场域语言使用情况。)

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政策下,闽南语地区形成了“双言双语”现象 ,普通话和方言“共存共用”,闽南方言仍在社会交际和闽南文化的保存、传承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为人注意的是,在轰轰烈烈开展闽南文化保护推广的厦漳泉主城区,一个较少参与当下社会生活,却是未来社会主人的群体——中小学生,在各种场合几乎不讲或很少讲闽南话——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会讲闽南话。以漳州芗城区为例,初步调查显示:漳州城区大部分中小学生最先学会的语言是普通话,大部分人听不懂闽南话,不会讲闽南话。孩子跟闽南籍父母讲普通话,闽南籍父母跟孩子也讲普通话,家庭语言为普通话。孩子、家长对闽南方言是否流失漠不关心,家长不会有意识地传承闽南方言。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发放问卷126份,回收126份,有效问卷126份,有些学生题目填答不完整,我们以题目计算,不影响问卷的有效性。

1.闽南语世代传承情况

假设1:母亲的母语与下一代人的母语显著相关(第3题)。

祖母——“父亲”,外祖母——“母亲”,“母亲”——受访人

海峡之声闽南语(边疆时空林晓峰)(3)

说明:在95%的显著水平下,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可以发现:

(1)自己(受访人)“最先学会的语言”与父母亲“最先学会的语言”没有显著相关,与祖父母先学会语言没有显著相关,也与外祖父母先学会语言没有显著相关。表明父辈和祖辈的母语背景对受访人“最先学会语言”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2)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先学会的语言”和儿女“最先先学会的语言”显著相关,表明祖辈的母语背景对下一辈最先学会语言产生显著影响。

2.受访人家庭场域语言使用情况

假设2:不同家庭语言背景的受访人在家庭场域使用的语言有显著差异。

家庭语言背景分为三类:父母双方的族语都是闽南语;父母至少一方的族语是闽南语;父母双方族语都不是闽南语。

海峡之声闽南语(边疆时空林晓峰)(4)

说明:在95%的显著水平下,不同类型群体的受访人在跟家庭成员交谈时使用语言方面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的结论:三种家庭语言背景的受访人在家庭场域使用的语言没有区别。

3.受访人语言能力

假设3:各类群体中父母亲教育程度与受试人闽南语能力有显著关联。

海峡之声闽南语(边疆时空林晓峰)(5)

说明:在95%的显著水平下,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可以发现:

(1)各类群体的受访人使用语言能力与父亲的教育程度没有显著正相关,表明父亲教育程度不能对受访人使用语言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不支持“父亲教育程度越高,受访人更倾向于使用闽南语”的观点;

(2)各类群体的受访人使用语言能力与母亲的教育程度不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母亲教育程度不能对小孩使用语言能力产生影响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不支持“母亲教育程度越高,受访人更倾向于使用闽南语”的观点。

(二)分析与结论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闽南语代际传承明确危险.综合其他因素,闽南语处于濒危状态。

1.代际之间的语言传承上,明确危险——大体上是父母一代(含)以上的人使用。95%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将闽南方言传承给儿女,而95%的父母不将闽南语传承给儿女(受访人)。不论父母的教育背景和父母的语言背景如何,父母都无意将闽南话传承给下一代,95%的受访人最先学会的语言是普通话。在95%的显著水平下,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可以发现:不支持“父亲母亲教育程度越高,受访人更倾向于使用闽南语”的观点,这说明30-45岁的闽南语族知识精英没有较一般人更强烈的族群意识。

2.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父母都是闽南语族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也基本不使用闽南方言。一般广为接受的多语言社会的语言场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宗教、朋友间等五个场域。(Fishman,1971),家庭场域是使用母语的场域,在本案中,学校、朋友、校外、宗教场合全部使用普通话,原本应该使用闽南方言的场域---家庭也被普通话取代,说明普通话强势扩散,闽南话正在转移。95%的情况是,不同家庭语言背景的受访人在家庭场域中不使用闽南话。即父母都是闽南语族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也不使用闽南方言。这与上文(1)的数据互相印证。语言的转移表示该语言活力正在萎缩(Giles et al,1977),而95%家庭语言不是闽南方言,说明了在闽南语核心区的主城区,闽南方言明确危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Language Vitality and Endangerment)中列出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九个衡量因素即A.代际之间的语言传承;B.使用一种语言的绝对人口;C.总人口中使用该语言的比例;D.现存语言使用领域的趋势;E.新领域和媒体的回应;F.用于语言教育和学习材料的数量;G.政府对语言的态度与政策;H.社群成员对自己语言的态度;I.语言相关典藏的数量与质量。其中,A~F评估闽南方言的活力与所面对的威胁。G~H评估语言态度。I评估语言典藏的急迫性。

这九个衡量因素从5到0的分出六个濒危程度等级,对照之下,我们得出,闽南语的活动能力相当低,其前景堪忧。闽南语处于濒危状态。

(三)对策

1.根据国家的语言政策和两岸关系方针,规划闽南方言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到国家的语言政策(2013)是:“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科学规划各种语言文字的定位和功能,妥善处理语言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两岸关系方针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途径就是:“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

所以,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在国家新的语言规划纲要下,规划闽南方言的定位和功能。努力落实“国家语言文字纲要(2012—2020)”和十八大精神,把闽南方言规划和推广闽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础。

2.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若干个闽南方言研究机构

2015年4月3日在福建省语委官方网站上有这么一条消息“福建方言被列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为什么需要保护?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珍贵,二是因为状态不好,这印证了我们所做的调查:厦漳泉闽南方言处于濒危状态。那么如何保护呢?从哪些方面保护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声明中提到:

增进濒危语言活力的迫切要求,包括了语言典藏、新语言材料、训练有素的本土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新政策的推动、民众意识的提升,以及各个不同层面的支持:从个别语言专家到民间组织,从各地政府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国际机构。语言的存亡,最终取决于社群的成员,而非局外人所能左右。只有社群成员才能作是否与如何复兴、维持与强化自己的语言的抉择。

语言保护牵涉面广,所以,我们建议在闽南文化核心区设立闽南方言研究机构,为保护推广闽南语提供保障。

(1)推动闽南方言规划、闽南方言使用情况调查、闽南方言活动能力评估、闽南方言典籍、语料库建设等工作。

(2) 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升民众使用母语的意识和水平,营造和谐语言生活环境。如鼓励家庭母语传承,在家庭生活中学习和使用闽南语;荣耀闽南语的历史和在保护闽南文化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作用,把家庭社区建设成为保护闽南方言的重要基地。有句闽南话俗语“树头顾乎在,母惊树尾做风台”,家庭就是我们的“树头”,闽南方言一旦成了家庭的第一语言,加上又有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闽南方言就不会是濒危语言。当然,这过程需要有相当多的措施,需要克服普通话的同化压力。

(3)奖励支持闽南语基础研究、奖励支持提升闽南语能力的各项研究及活动,彰显闽南文化的生机活力。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中提及的各种保护方法应用于闽南方言上。

3.闽南方言教育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在幼儿园、小学培养双语(普通话 闽南话)儿童。

(1)重视母语教育是当前国际语言教育的趋势。 早在195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该组织不但建议初期的教育需要使用母语,更建议母语教育在教育体制的使用尽量向后延伸。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件《语言活力与濒危》指出,当今世界已到了面临语言健康和活力的新挑战。已到了强调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关键时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宪章》确立了永久保持语言多样性的基本原则。重视母语教育已经成为国际语言教育的趋势。目前国际上幼儿教育课程普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

(2)推广普通话与推广方言不矛盾。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母语(闽南方言)发展是第二语言(普通话)发展的基础,双语现象对儿童的语言与教育发展有正面效果,学校花在方言母语的教学时间,不会妨碍儿童透过学校的强势语言(普通话)进行的学业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家里说毛利语的新西兰原住民儿童,其英语成绩及学业成绩优于在家里说英语的原住民儿童。

(3)闽南方言进入学校教育系统,表明了官方、公共政策或舆论的正面支持。父母对母语的态度深受政府的语言政策的影响。在上文提及的调查中,在95%显著水平下父母没有传承闽南方言的意愿,这与单语政策有很大关系。

现在,国家在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构建和谐语言社会”, 而“比照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框架,和谐语言生活最主要的特征应该是语言多样、语言观多样,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所以,在国家新的语言规划理论下,我们建议,在幼儿园、小学培养双语(普通话 闽南话)儿童。

闽南方言进入校园后,面临的是教学大纲、教材、师资、教法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组织专家调研。如师资培训,可以从现有的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吸收一部分人培训,成为合格的闽南语教师。也可以在厦漳泉有条件的师范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开设闽南方言师资班等。

(4)把学校的闽南方言教育定位在推广闽南文化的概念里。学校的闽南语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听、说能力,提高母语沟通能力,还在于增进对闽南人文风情的了解,从而有效推广闽南文化。把木偶、歌仔戏、闽南语讲古、灯谜、歌谣、童谣、答嘴鼓、闽南语歌曲等诸多闽南文化表现形式融进闽南方言的教学里,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闽南语,在学习闽南语的过程中传授和推广闽南文化,实现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的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学习闽南语与推广闽南文化二者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另外,我们建议制定闽南方言等级测试纲要:历史上语言传播成功的主要诱因之一是“提供实质的利益”(Fishman,1979)若是小学入学必备闽南方言等级证书,必定带动整个厦漳泉地区对闽南方言的学习热情。

四、 结语

语言是最方便的族群区别标志,三十年来,随着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深入,闽南方言的沟通与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台湾和海外也有不少同胞操闽南方言,通过闽南方言沟通台湾和海外同胞的感情,事关民族大业,也应纳入福建语言规划”。我们相信,随着福建自贸区的设立,闽南方言在“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科学保护、利用、研究闽南方言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注】文章原载于《东南学术》2015第6期。

责编:李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