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遯。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此即禅宗著名的公案“风幡之议”,时间在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地点为广州法性寺。法性寺,正是如今领衔岭南诸刹的光孝寺。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号为羊城最古之伽蓝。据寺志记载,寺址初为西汉第五代南越王故宅。三国时,吴国骑都尉虞翻谪徙广州,居此聚徒讲学,辟为苑舍。园中多植萍婆、柯子成林,时人称为“虞苑”、“柯林”。其死后,家人舍宅作寺,匾曰“制止”,“制止寺”为光孝寺最早之名。

东晋时,罽宾国僧人昙摩耶舍于虞翻旧苑创建大殿五间,改寺名为“王苑朝延寺”,又名“王园寺”,是为光孝寺开山之祖。南朝刘宋时,求那跋陀罗在此驻锡,创建戒坛和毗卢殿。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

自有“风幡之议”后,光孝寺以六祖道场之名一跃成为禅宗祖庭之一,禅净密律,迭相敷扬,名僧往来,译经讲学,“一时宝坊净域,为震旦称首”。

名山大寺,寺额多由敕赐,光孝寺亦几易其称,唐时称“乾明”、“法性”,入宋改“崇宁万寿”、“天宁万寿”,南宋初改“报恩广孝”,绍兴二十一年(1151),又易“广”为“光”,光孝之称,由此始矣,沿用至今。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

据《光孝寺志》记载,寺内原有十三殿、六堂、三阁及僧舍坛台等,号称“十房四院”,占地广袤,规模宏大,为岭南佛教丛林之冠,有“光孝和尚,跑马烧香”之说。

明末清初,八旗军入羊城,光孝寺被占为兵营,隔年又由于广东贡院毁于战火,光孝寺被改为贡院,建筑多有损毁。

“虞园虽是古浮图,诃子成林久已无。一片花宫生白草,牛羊争上尉佗都。”屈大均此诗正是当时写照。

清朝末年,光孝寺被广南中学、八旗小学占用。民国期间,寺院仍长期被学校占用。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

▲民国时期大雄宝殿前的广东法官学校大门

1949年之后,广东省立艺专被搬走撤销,遣散全部僧侣,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进驻。此间,天王殿的四大天王泥塑被砸毁,大殿的如来佛祖金身被砸烂后,发现佛祖腹中藏有许多佛家法物,广东省文物单位闻讯赶来抢救,这批文物才得以保住。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6)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7)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8)

▲大殿佛像旧貌

七十年代,光孝寺进行全面复建和修葺。八十年代寺院重归佛教协会并对外开放。

如今的光孝寺,殿堂楼阁多历经重修,古韵犹存。“旧煎诃子泉犹冽,新种菩提叶又繁”,千年名刹,禅门重地,景物依然。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9)

巍巍大殿,宋韵犹存

光孝寺中轴线由南往北的建筑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其西有鼓楼、卧佛殿、西铁塔;其东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碑廊;再东有洗砚池、东铁塔等。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0)

▲九十年代所建山门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1)

▲新建山门

山门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2017年向南移七米重建,格局略同。明间楹联“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背面高悬明代万历年间的“诃林”匾,明万历年间诗人区大相所题,据称是广州最古老的木牌匾了。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2)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3)

千年名刹,历代题额无数,如今却只遗存此匾以作“虞苑”的注脚。

山门过后为天王殿,单檐歇山顶,五开间,石柱穿斗。从民国旧影看,殿内无尊像,现有佛像为近些年新造。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4)

▲天王殿民国旧貌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5)

▲天王殿

天王殿两侧设回廊,九十年代重建,石柱月梁,颇见古意。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6)

东侧回廊前有洗钵泉,传为达摩初祖洗钵之处,显为附会,称六祖遗迹或更近实。清时编光孝寺志,更将达摩井绘入,则是好事者将悟性寺与光孝寺混为一谈所致。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7)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8)

与洗钵泉相对,西侧回廊前亦有一亭,亭中一座古经幢。

经幢青石造,唐宝历二年(826)建。最下四方座基,每面四角和正中有力士承托,其上为八角幢座。幢身八面,所刻并非唐经幢中最常见的“佛顶尊胜陀罗尼”,而是“大悲咒”,则此唐经幢应称为“大悲陀罗尼幢”。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19)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0)

幢身上施宝盖,盖底于檐枋与角梁相交处刻出一跳华拱承托宝盖。从旧照看,幢底原有宝珠,如今已失。

幢身东南面题款一行云:“宝历二年岁次丙午十二月一日法性寺住持天德兼蒲涧寺大德僧钦造书”。此幢应是寺中遗存最古之物,可惜经幢残损风化严重。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1)

沿中轴线向北,巍巍大殿,赫然眼前,在广庭古榕掩映之下,更显雄阔壮观。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2)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3)

大雄宝殿为广州境内大殿体量之冠。寺志称始建于东晋隆安元年至五年,原为五开间,此后历代存废修葺,清顺治十一年(1654)增扩为七开间,现存大殿便为是次遗构。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4)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5)

▲光孝寺大雄宝殿清代旧影

大殿重檐歇山顶,从立面看檐柱较低矮,下檐斗栱雄大,山檐深远。上檐不用斗拱铺作出跳,仅在内檐柱用一跳插拱出挑,出檐较小,上檐与副阶起脊处垂直距离较小,使上下屋顶距离颇近。

加之屋顶坡度平缓,下以平阔低矮月台承托,使大殿予人以造型庄严稳固之感。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6)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7)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8)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29)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0)

大殿平面柱网整齐,外檐柱二十根,内檐柱十根,金柱八根,用“金厢斗底槽”,是为宋构之典型做法。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1)

正立面在檐柱间全部开门窗,斗拱间无拱壁板,使其稳重造型之中不乏岭南古建筑空间通透之特色。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2)

▲光孝寺大雄宝殿正立面示意图

屋脊线从中间向两端缓缓升起,配上优美屋顶和翼角檐口曲线及屋脊上的各种脊饰,又给大殿平添几分活泼优雅。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3)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4)

外观整体风格既有北方官式殿堂建筑之稳重,又不失江南殿堂建筑之轻盈,呈现出特有的岭南风。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5)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6)

大殿用斗拱制度为心间、次间各两朵补间铺作,梢间与尽间各一朵,符合宋式抬梁式建筑的规制。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7)

大殿斗栱用单杪双下昂六铺作,双下昂皆为假昂。昂为琴面昂,琴头不同于宋元的琴面昂之向内收,而是向外斜出,于人以檐牙高啄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大殿外檐柱头正心慢栱不到正常位置,于头部出向下的假昂。此处做法并无实用价值,但使铺作净间距变小,拱间空间轮廓更为优美,斗拱造型更富于变化。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8)

大殿月台之上,左右各有一八角七级石塔,清时旧照即有,不知何时所建。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39)

▲远处高塔为六榕寺花塔,殿前建筑已不存

塔为实心,每级八面皆开假券窗,逐层出檐,略有收分。除基座外,各级皆别无装饰,素雅而挺拔,与大殿的古意雄浑相映成趣,韵味深长。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0)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1)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2)

风幡有堂,瘗发有塔

“风幡之议”为禅宗史上一大公案,于光孝寺而言,修殿阁以为纪念,自是应有之义。

关于风幡堂的建置,寺志谓“风幡堂三间,今在东廊外白莲池水亭后”,并详曰:

按风幡堂,旧有阁,供睡佛于阁上,旧志但纪风幡堂为唐法师印宗建,睡佛阁为唐神龙间建...今查寺内旧碑...题名记与旧志合参,则睡佛风幡同为一阁无疑,今仍称堂者从今置也。

如依旧志,则风幡堂唐时已有,其后屡有兴废,至清顺治六年(1649),遗民僧人函昰天然住持光孝寺,修葺殿堂,因有《复风幡旧址》诗云:

梦断风幡不可寻,虚堂犹见古人心。一池春水临高阁,十亩荒烟想故林。人事暗流芳草尽,道情偏共乱云深。月明此地知何限,薄影横窗曾几吟。

诗中正有遗民心事。函昰天然并有手书“风幡堂”。民国时,风幡堂仍存,旧影中可见天然手书匾额依然高悬。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3)

但如今寺内何处是风幡堂,各处介绍语焉不详。有人认为旧照中这一殿宇即是风幡堂。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4)

▲伽蓝殿旧影

从照片来看,此处殿宇左边为大雄宝殿。此位置现存殿宇与旧影相似,但却标注为伽蓝殿,因供奉泰国赠送的佛像也称为泰佛殿。则此处并非天然函昰所复建的风幡堂。却不知风幡堂在寺中何处,天然手书之匾额是否仍存。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5)

▲卧佛殿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6)

▲泰佛殿

泰佛殿与西面新建的卧佛殿分居大殿左右,两座建筑规制相同,均为三开间殿宇。檐柱与大殿相同,为梭柱式,上下都有缓和卷杀,造型丰腴优美。此种柱式极为罕见,专家认为是古制。两殿所用斗栱亦用大殿相同。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7)

▲或是卧佛殿旧物

大雄宝殿之后又有祖堂,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初建,又称六祖殿。南宋咸淳五年(1269)被焚毁后重建,明清皆有重修。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8)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49)

▲六祖殿

祖堂五开间,前后檐柱用八角石柱。殿内金柱莲华柱础有推测是宋代遗存,柱础之上为明清或近现代重修之物。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0)

▲祖堂金柱柱础,图源:清航

大雄宝殿之后,有另一与六祖相关之名物,瘗发塔。

丁福保在《六祖坛经笺注》云:“六祖发塔,在广州光孝寺佛殿后,六祖初剃发时,其徒为藏发于此。盖发冢也。”稽之各灯史、传记、《坛经》等文献,只记印宗法师亲为六祖慧能薙发剃度,而未见有建塔瘗发之事。寺志卷三《古迹志》云: “瘗发塔在菩提树右。唐仪凤元年四月八日法性寺住持僧法才募众建塔在菩提树之右,为六祖瘗发立碑纪之。塔以石基灰砂筑成七层,高二丈”。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1)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2)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3)

▲瘗发塔旧影

据法才撰写的《瘗发塔记》所言:该塔初建成时,“八面严结,腾空七层,端如涌出”。现瘗发塔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近八米,仿楼阁式实心砖石塔。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4)

此塔最下塔基八角形三层叠涩,之上单层须弥座,承托七层塔身。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5)

塔身每面辟八个拱形佛龛,龛中有佛像端坐于莲台之上。塔身设有扁形倚柱,柱与柱之间施阑额,无普拍枋。柱头和补间安栌斗,出一跳。斗底刻出皿板,古意犹存。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6)

斗栱之后叠涩出檐,无平座,逐层收分,最上有葫芦形塔刹结顶。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7)

瘗发塔经后世历代重修,面目模糊,但总体从体型和结构而言,宋塔无疑。

寺中古物,还有东西铁塔,均为五代时南汉旧物,极为珍罕,可惜当时双塔均在维修封闭中,只能远观,无从细看。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应无所住)(58)

▲西铁塔远望

浩劫虞翻宅,沙门大士居。寒烟万井外,春树六朝馀。是日风幡动,诸天夕照虚。更寻濠上乐,偶坐一观鱼。

时在春暮,困居沪上,重看六祖遗迹,追忆旧日游踪。末以朱竹垞“过光孝寺”一首为结,万古嘉猷,巍然不磨,聊叙梗概,以记岁月云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