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过桥米线是云南的特色名名吃,米线做起来是很讲究,酸浆米线、20多种配料、鸡汤三部分组成。做法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吃法独特,并以滋味清鲜、咸淡适口、油而不腻的风味特点闻名全国。

过桥米线的12种吃法(1种主食20多种配菜1碗鸡汤)(1)

过桥米线 1种主食20多种配菜1碗鸡汤 你知道过桥米线的传说吗?

米线,又叫米面,米线的叫法大概是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大批的北方人来到云南,带来了北方的面条,为了区分米面和面条。因为米线是经过大米发酵后磨制而成,又有酸浆米线的叫法。

关于过桥米线的传说有很多种,感觉比较靠谱的来历是因为烹调方法而得名。过桥是一种烹调方法,扬州名菜将军过桥也是这种烹调方法。"将军过桥"又称"黑鱼两吃"。"将军"指黑鱼,是鳢鱼的一种,又名乌鱼。因头上有七个小白点,亦名七星鱼。此鱼力大皮厚,传说为"龙宫"大将,故称"将军"。将鱼皮、骨、肠先在沸水中略烫去腥味,在移到汤汁中炖煮,这个过程被称为过桥。过桥米线就是讲烫煮好的米线,在放到鸡汤中加热而来。

过桥米线的12种吃法(1种主食20多种配菜1碗鸡汤)(2)

另一种传说是清光绪年间,滇南蒙自县的南湖中有一小岛,绿树成荫,有一秀才为了赶考在这个小岛上攻读。他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秀才特别喜欢吃米线,其妻子长给他做米线吃,因路途比较遥远还要经过一座比较长的桥才能到达小岛,饭菜已经凉了。一天中午,她煮了

过桥米线的12种吃法(1种主食20多种配菜1碗鸡汤)(3)

一只鸡和米线一起入罐再炖,汤面浮了一层很厚的油,准备送给丈夫吃。她刚要出门时,突然晕倒在地,待到醒来,已经到了下午,她用手摸汤罐还是热烘烘的,连忙送去给丈夫吃,鸡汤和米线仍然是热的,丈夫吃了很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鸡汤被厚厚的一层鸡油覆盖着,保住了热气。其妻从中得到启发,后来又把猪肉片、生鱼片等放入汤中余熟后,和米线一起入罐保温。这样秀才就能常常吃到热米线了。"过桥米线"由此得名。后来,建水县李马田锁龙桥外有一米线馆,收集和总结了当地群众食用米线的各种烹调方法,采用汤余米线法,很受群众欢迎。人们常常相约过锁龙桥吃米线,这样"过桥米线"就更加广泛流传开来。如今,它已成为闻名中外的菜品。吃云南"过桥米线"如用量较大,是以鸡鸭成批煮汤制作。

过桥米线的12种吃法(1种主食20多种配菜1碗鸡汤)(4)

云南过桥米线 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吃法独特、油而不腻的风味

做过桥米线先做汤,将鸡750克、鸭750克去内脏洗净,同洗净的猪骨2000克一起人开水锅中略焯,去除血污,然后人锅,加水3000克,焖烧3小时左右,至汤呈乳白色时,捞出鸡鸭(鸡鸭不宜煮得过烂,另作别用),取汤待用。

过桥米线

原料:酸浆米线300克,鸡脯肉20克,猪里脊20克,猪肚尖20克,猪腰子20克,乌鱼肉20克,瘦火腿20克,香菜20克,水发鱿鱼20克,油发鱼肚20克,葱头20克,水发豆腐皮50克,白菜心50克,豌豆尖50克,韭菜50克,绿豆芽50克,草芽50克,精盐10克,味精2克,油椒子30克,鸡油100克,胡椒粉2克。

过桥米线的12种吃法(1种主食20多种配菜1碗鸡汤)(5)

做法:将鸡脯肉、猪里脊、猪肚尖、猪腰子、乌鱼肉、鱿鱼、鱼肚、火腿、鸡分别切成薄片。再将肚片、鱿鱼片、鱼肚片、腰片焯水晾凉。最后将上述原料一料一碟整齐码好。将豆腐皮、白菜心、韭菜、绿豆芽、草芽、豌豆尖洗干净,焯水后再入冷开水中漂冷,取出切成寸段,并一碟一料码好。香菜、葱头择洗干净,切末分装于小碟中,油辣子也装小碟中。米线用沸水烫好后装入碗中(将上述已装盘的原料与米粉一同先行上桌)。

过桥米线准备好之后,上桌烫煮,将烧沸的鸡、鸭、筒子骨汤倒入大海碗中,并撒上盐、味精、胡椒粉倒入海碗中。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下人鸡油烧至约200℃时,装人大海碗中上桌。

过桥米线的12种吃法(1种主食20多种配菜1碗鸡汤)(6)

过桥米线的烫制,将各种肉片人汤中烫至变色时,下人绿色蔬菜、豆腐皮等,稍后再撒入葱末、香菜末。将米线下人汤中稍烫,然后连同肉、菜一同挑入已调味的碗中即可(食用时先吃米线及肉、菜,最后再喝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