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前,不用为早餐犯愁,

走出小区就能吃上美味的餐点;

下班后,不用为买菜头疼,

家门口的便利市场,

蔬菜、水果、禽蛋、水产随意挑选;

业务办理、政策咨询等政务服务事项

不用“跑断腿”,

实现“就近办、家门口办”;

养老和医疗服务向社区延伸,

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专业服务……

作为群众生活的中心,“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满足“衣食住行,文体教卫”等生活日常所需,步行15分钟内可达的社区生活基本单元。近年来,南昌市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生活圈中,社区医院、口袋公园、健身点、便利市场等应有尽有,改善了生活条件,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下面,一起去南昌多个街道、社区

看看“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怎样服务大家的生活吧!

# 15分钟生活消费圈 #

打通民生消费最后一公里

2月9日早上7点30分,家住青山湖区湖滨社区香溢花城小区的马国明和徐丽娟夫妇步行将孙子按时送到香溢花城小学,和往常一样,在送完孙子后,他们来到学校对面的谊品生鲜超市挑选生鲜。“现在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不出社区就能满足多样化日常消费,太方便了。”提着两条鲜活鲈鱼,徐丽娟笑着说。当天8时,上班族们陆续从小区里走出,在门口便利店里拎过打包好的早餐,开启新的一天。

这样的生活场景,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区中。随着我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盒马鲜生、永辉超市、赣悦汇、浩山生鲜、悦美购等经营连锁化、服务多样化的生鲜超市、便利店业态呈迅猛发展态势,即食性商品、小百货等经营单品达千余种;果蔬产品、生鲜肉制品、酱卤食品、预制菜、冷鲜冻品等品种达200种以上。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1)

以丰富生鲜农产品、预制菜、成品菜及短保质期冷链食品供给为重点,我市社区生鲜便利店建设致力于将生鲜便利店打造成社区居民手机上的“菜篮子”,家门口的“小厨房”。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2)

在此基础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实体门店的快速发展还衍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即时零售。当实体门店与外卖平台“牵手”,零售业务中的“最后一公里”需求得到满足,大卖场、便利店、连锁超市、药店、鲜花店等纷纷入驻线上平台,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购物时的便利。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在红谷滩区丽景社区的一家本土连锁便利店内,几名店内员工手提环保袋按照订单上备注,来回穿梭拣选货品。记者发现,短短几十分钟里,就有多名外卖骑手匆匆往来,拿走各自的订单,十分繁忙。

而在距离该便利店不远处的一家连锁药房里,也有多名骑手前来取单。“外卖订单有了新变化,除了小吃快餐,我现在接到越来越多如医药品、日化用品等非餐饮类消费订单。”一名外卖平台骑手说。

家住红谷滩区红谷凯旋小区的陈辉是一名从事设计的自由职业者,工作内容主要都在电脑上完成。“灵感来之不易,有时怕被打断思路,所以不便出门,外卖服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陈辉说,前段时间家里加湿器坏了,他就在外卖平台上下单了一台新的加湿器,“没想到就在配送范围内,免去了配送费,实在太方便了。”

据了解,在红谷滩区,一家24小时营业的平价超市,一个月在美团的线上订单能超过一万笔 。“外卖不够快”是即时零售得到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许多消费需求是临时起意,“即需即买、即买即送”解决了“线下找不到,线上来不及”的问题。

随着“30分钟万物到家”配送方式的逐渐发展,以“本地门店 即时配送”的即时零售新模式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也标志着我市便民生活圈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 15分钟文化生活圈 #

打开城市文化生活新空间

“公园就在家门口”“图书馆似乎抬眼可见”“出门就能运动健身”……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南昌“15分钟文化生活圈”已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城乡群众享受到了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3)

2021年,南昌经开区中央公园对外开放,一座集居住、休闲、公园、文体、商圈、学习等多功能城市空间为一体的公园,以及19万平方米的绿地景观、彩色游步道等成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

“以前周围篮球场少,我们能去玩的地方也少,现在家门口就建设起了公园,公园里就有篮球场、羽毛球场,非常方便,我现在经常与朋友一起来这里打球。”家住万科金域国际的高一学生李凡殊说,家与公园只相隔一条马路,作为一名篮球爱好者,自从经开区中央公园对外开放后,他就经常来这“打卡”。

公园建在家门口,百姓美在心里头,如今,家门口的公园成为了市民的“新宠”。

2月7日,在东湖区上营坊社区休闲广场,三两好友欢聚一堂,散步、聊天、锻炼……好不惬意。“这里休闲娱乐设施很多,早上就跟老伴一起来这里健身,场地很大,离家不远,很便利也很舒适。”市民杨立秋说,以前要休闲健身,需要到距离较远的阳明公园,但现在家门口就有休闲场地,儿童设施乐园和老年健身中心等设施配备齐全,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城市书房化为一个温暖的文化符号,市民只花费15分钟就能寻得一处静谧,在沉浸式的书香体验中,收获些许积极向上的能量。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4)

“这个书房建设得非常好,离家又近,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我经常会带着小孩到孺子书房学习,这里图书种类很多,也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小孩可以经常感受传统文化熏陶,书香抬眼可见,学习随时随地。”2月8日,在红谷滩区铜锣湾孺子书房内,市民张利红正带着孩子安静地阅读,她告诉我们,自从孺子书房开放以来,就经常带孩子来阅读,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便利的阅读圈的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伸向基层的“末梢”,不仅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在潜移默化中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与书相遇,也提升了城市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市民就近享受“悦读”时光。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5)

2022年,“孺子书房”建设被列入我市年度票决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是继“香樟树”“24小时智慧书屋”“十大精品图书馆”等全民阅读文化工程以来,又一次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精准化的重大举措。南昌计划用2年时间,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设100家孺子书房,走出一条全民覆盖、精准供给、特色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近年来,南昌着力拓宽百姓文化生活空间,从家门口公园到社区村组的健身器材,再到阅读场所的覆盖,全面渗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居民在出门步行15分钟生活圈中,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 15分钟政务服务圈 #

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

155项高频服务事项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就近办”;政务事项视频指南合集,让群众线上直接办理或只跑一次大厅……近年来,我市以街道、村级基层政务服务建设为抓手,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为目标,结合群众需求,依托便民服务中心(站)、公安派出所、银行网点等,着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缩短为民服务半径,节约群众办事时间,实现便民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网上办”,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6)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站就能办成事!”家住安义县龙津镇朝阳社区的熊先生开心地说,他想开办企业,恰好看见宣传屏幕上在播放安义县政务服务“就近办”宣传片,在朝阳社区“小赣事”帮代员的帮助下,不到一个小时,所有材料都顺利通过了。

“为了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落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我们社区增设了政务服务综合自助一体机,建立了‘小赣事’帮代办员制度,实现网格员与帮代办深度融合,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办事,办成事。”龙津镇朝阳社区书记曾小玲介绍。

据了解,为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下沉基层,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安义县围绕打造“零时差、零障碍”政务服务要求,积极完善7镇3乡10个便民服务中心、13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规范服务窗口、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场所标准、规范服务队伍,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7)

不仅有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不见面”“无纸化”的政务服务,也获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据了解,南昌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将企业群众询问最多的问题打包梳理,由高频到低频、从口头叙述到一对一指导帮办,根据事项办理性质和企业群众反馈,制定政务事项视频指南合集,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让办事群众了解政务事项的办理流程、网上办操作方法及各项申请所需材料等,把政府便民、惠民、惠企的相关政策传递出去,进一步打造更优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看了政务事项视频指南合集,首先了解了自己需要哪些材料,把材料准备齐了,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施工许可证很快就拿到了!”南昌御江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嘉山谈到“15分钟政务服务圈”后连连称赞,“这个非常好,办事方便,五星好评!”

据悉,我市将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税费服务等155项高频服务事项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就近办”,并配备专门的办事员队伍,及时公布服务指南、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方便群众15分钟内“就近可办、零跑快办”,大大提升了群众办事便捷性和透明度。针对需至窗口办理的业务,南昌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政务服务中心还推出中午“不断岗”、假日“预约办”、紧急情况“上门办”、多部门“联合办”等暖心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跑腿、少跑腿成为常态。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8)

# 15分钟医养服务圈 #

打造居家养老“南昌”新样板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2月8日10时,在南昌高新区艾溪湖管理处的长天康养万科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岁的张巨良大爷每天在棋牌室和棋友下完棋之后,习惯性地回到了住处,躺在床上等待护理员来康复治疗。“养老院了解到我患有脚疾后,专门安排了懂医疗的护理员每天帮我康复治疗,现在脚比以前舒服多了,感谢党和政府为老人提供了这么好的养老待遇。”张巨良说。

近年来,为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南昌开展了许多积极尝试,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9)

“我们与医院合作,在南昌高新区、红谷滩区建设了23个15分钟医养结合的便民服务圈,将医疗资源融入社区、家庭,实现辖区内全体老龄人医康护养一体化服务全覆盖。建立起‘以养老机构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医院为服务载体,专业医师和护理团队为基础’的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江西省长天松康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林说,以“医”作保障,以“养”为核心、签约合作医院为养老院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真正把医疗融于养老服务中、我们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护上做加法,在用药上做减法,让医养结合的阳光把老年人的心照亮。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10)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设施,在家里就能享受适老化改造的便利,我市以满足辖区老年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新样板,健全15分钟城市养老服务网络和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城市“养老院”。率先在全省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推动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目前,累计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59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54个。

与张大爷不同,今年86岁的邓大妈选择了居家养老服务。“卫生干净、住得舒服又方便,平常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一个电话,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就会来。”由于子女都要上班,自己又不想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养老院,邓大妈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在家里,有人帮他取药、去医院也有人陪,日常理疗也不是难事。

为全面提升社区医疗健康,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融合专业医疗、卫生等资源,共同打造“15分钟医养结合便民服务圈”,西湖区耶苏堂社区以医疗服务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行动不便的居民解决日常生活。

“社区在打造15分钟医养结合的便民服务圈上,得到社区居民的满意,与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不断探索监督服务体系分不开。”西湖区人大代表战晓茜说,如今,当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成一站式医疗服务新模式,若有高危居民在住院治疗回来以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出院小结,会给居民做院后的干预和随访,家庭医生会定期上户检查,全程保障居民的健康状况,促进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服务迈进。

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在南昌15分钟能干什么)(11)

近年来,南昌市通过开展骨干社区医生培训、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等多项举措,使社区医院医疗条件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家庭医生均接受过医学专业教育,具备常见健康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截至目前,南昌共有14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搭建起“城乡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90%以上的乡村医生参与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