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合杭沿线行”采访组在合肥包公祠听取包河区包公文化研究会会长卢萍讲解包公。 采访组记者 魏文慧 摄
7月1日,搭乘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后的首班G3113次列车,带着“殷商之源、通达商丘”的问候,“商合杭沿线行”商丘全媒体采访组分别到沿线的安徽合肥和浙江湖州、杭州对接交流。作为合肥采访组领队,记者首次踏上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合肥,顿感不足两个半小时的高铁车程把两省两地拉得真近。三天探访参观,尤其是与合肥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立群、合肥日报总编辑解光平、合肥市包河区包公文化研究会会长卢萍关于两地历史文化的交流对话,深感商合两地的历史文化机缘更近更深。
一、包公时代之前的两地历史机缘
千年传颂、家喻户晓的北宋名臣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美誉。尤其是通过武侠小说、各种戏曲、现代电影电视剧薪火相传地神话演绎,黑脸包公的艺术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清官的代名词。“包拯家乡”自然成为合肥最为响亮的一张历史名片。
包公生活的北宋时期,合肥是淮南道庐州府治所,商丘是居于陪都地位的应天府南京、而且是京东路治所。那么,北宋之前的历史长河中,合肥和商丘两地又有哪些历史机缘呢?
与合肥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立群的座谈交流中,起初感到,处在江淮之间、环抱巢湖的合肥,在北宋之前有文字记载的漫长历史中,似乎与“殷商之源”商丘的交集不多。
合肥县名字最早的记载是“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之前,从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秦朝设县隶属九江郡,到西汉时期相继隶属九江王国、九江郡、淮南王国、淮南郡,“合肥”作为地名似乎寂寂无闻;之后,合肥在东汉时期一度称合肥侯国,后复改合肥县,三国纷争时期因“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张辽威震逍遥津”“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孙权六攻合肥而不下”等故事,为今天合肥留下“三国故地”的另一张文化名片。而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则来源于隋唐时期最早将合肥定为庐州州治和庐州郡治。
商丘在成为北宋应天府南京之前的历史显然更厚重辉煌一些。商丘的名字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的是殷商始祖契被封到商丘的故事;契的六世孙王亥在商丘开启商业先河,被称为“华商始祖”;契的十四世孙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并在商丘(时称亳)定都,将夏桀放逐到现在合肥一带的南巢氏(这里权且算作合肥与商丘一次间接的交集);之后的商朝国都多次迁徙也多次回归商丘故地,直到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又封纣王哥哥微子启到商丘建立宋国;商宋一脉相传上千年,尤其是宋国一度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更有庄子、墨子、惠施等圣贤辈出,形成“中华圣人文化圈”现象。“殷商之源”商丘之后更是成为很多朝代的名邑大都,如西汉时期是富可敌国的梁国都城,隋唐时期是隋唐大运河畔繁华富庶的宋州睢阳城,五代十国时期因赵匡胤在商丘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任上起兵发迹,在东京开封建国,国号称“宋”,而商丘作为大宋“龙潜之地”先升应天府后封南京城。
然而,往远古时期追溯,合肥与商丘似乎不期而遇——两地竟然是神话传说中华夏文明最古老的两个源头。
新闻同行、合肥日报总编辑解光平先生提供的史料表明,巢湖流域的合肥一代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而被称为“中华第一人文圣祖”的有巢氏就是在这里率领原始人走出洞穴、构木为巢,建立有巢国,开启了人类从原始穴居向巢居的文明启蒙时代。后来还有有巢氏后裔巢父拒谢唐尧禅位躲避到合肥巢湖巢山隐居的美丽传说。
远古传说中,有巢氏之后就是商丘的燧人氏。燧明国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结束了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商丘燧皇陵因此成为华夏文明之火的发源地。合肥有巢氏、商丘燧人氏以及发端于商丘周边的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被称为传说中的中华最古老的人文始祖。
于无声处听惊雷。合肥的“巢文化”与商丘的“火文化”,照亮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征程,在“殷商之源”与“包拯家乡”的历史对话中机缘闪亮。
二、“历史真实包公”的两地机缘交集
依护城河而建的合肥包公园,是“包拯家乡”历史遗产的重要载体。
蒙蒙细雨中,沿着满是绿荷红莲的包河畔行走,听着“铁面鱼无丝藕”寓意包公铁面无私的传说;拜谒138年前合肥老乡、清朝重臣李鸿章捐资修建的包公祠,上头有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题写的匾额“色正芒寒”,匾额下的包公塑像正气威严,两边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三口铜铡”的标配,感叹历史真实的包公即便在家乡也免不了艺术的呈现;苍松翠柏、肃穆幽静的包公墓,把我们从文学化的包公印象拉回到历史真实的包公缅怀。
坐在包公祠旁、包河岸边的流芳亭下,据说这里是包公小时候读书玩耍的地方,合肥市包河区包公文化研究会会长卢萍女士给我们还原了历史真实的包公。
宋代名臣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出生地在今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龙山、虎山一带。包公镇有小包村、大包村,至今尚有花园井、衣胞地等古遗址和包氏宗祠,包公后裔数千人。包拯27岁参加了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那场著名的科举考试,登进士第,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然而父母年迈多病,包拯辞职告假10年在家奉孝双亲,一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期满才赴京听选,37岁才从天长知县干起,开始真正的从政生涯。
包拯从政以后岗位频繁调动,先后干过天长知县,端州知府,京中殿中丞、监察御史,出使契丹正旦使,京中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路转运使,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朝中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高阳关路安抚使,知瀛州、知扬州、知庐州、知池州、知江宁府。嘉祐元年(1056年),履历极为丰富的包拯被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开启被后人广为演绎传颂的“开封有个包青天”高光时刻。其实包公“打坐开封府”仅一年半时间,就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继而再升任给事中、三司使、拜枢密副使。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64岁的包拯病逝在枢密院视察的岗位上。宋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包公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历史上包拯的一生是忠孝两全的一生,后半生的从政经历更是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兴利除弊、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政绩卓著,被称为历史名臣、杰出清官当之无愧。考察包公的从政经历,记者发现合肥人包拯至少有以下几点与商丘人有交集。
一是天圣五年(1027年)科举大考。与包拯同登进士榜的前三名有两名都是商丘人,分别是状元王尧臣和探花赵概,而且二人还是应天府南京虞城(今商丘市虞城县古王集乡)的同乡。
二是庆历六年(1046年)包公担任过10个月的京东路转运使职务。转运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兼交通厅长吧,而京东路的治所就在时称应天府南京城的商丘。其间有一则故事,说包公到宋城县永定乡(今睢阳区包公庙镇)暗访调研灾情,为民申冤,依法惩治了当地为非作歹的“南霸天”,并开仓救济灾民。乡民感恩戴德捐资立下包公庙,永定乡后来也改成包公庙乡,传承900多年一直到今天。据统计,全国以包公命名的乡镇,只有合肥包公镇和商丘包公庙镇。
三是嘉祐四年(1059年)包公接连弹劾三司使。三司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先是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被包拯上章弹劾免官,理由是以权谋私——“利用职权贱买富民邸舍”;宋祁接任三司使,接着又被老包弹劾免职,理由是奢靡之风“在蜀燕饮过度”。宋祁被免后,宋仁宗让包拯接任三司使。对此,欧阳修以蹊田夺牛的典故讥讽,让本来对腐败零容忍的包公很是纠结。而这里提到的张方平、宋祁都是商丘人。张方平老家就在当时的宋城县永定乡,他才华出众,政绩突出,是北宋三朝重臣,后来曾官拜参知政事(副宰相),与大文豪苏轼有着莫逆之交,享年85岁。宋祁是现今民权县双塔乡立双塔纪念北宋“兄弟双状元”中的弟弟,说的是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祁与哥哥宋庠同举甲子科进士,本来礼部奏宋祁第一、宋庠第三,结果被朝廷以长幼有序的名义改成哥哥宋庠第一,因此留下兄弟“双状元”的佳话。宋祁哥俩都是北宋大臣,而且都是著名文学家,但似乎都不太着重小节,都受到包公的举报弹劾。哥哥宋庠是在宰相任上因“家法不严、纵容子弟过错”的理由被包公弹劾罢相降职的。瑕不掩瑜,被包公弹劾降职或调任的上述商丘三位名人,之后都得到再次重用,都留下了很正面的历史评价。
三、“文学艺术包公”的两地传承弘扬
“黑脸月牙、声如洪钟、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三口铜铡”等脸谱式形象及其标配,是记者从小喜欢包公戏、相信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喜欢的包公形象。事实上,这种包公形象及其标配大多是艺术虚构,因此称“文学艺术包公”。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卢萍女士说,包公去世前后,与其有关的传奇故事已在民间开始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包公逐渐走进了传奇故事、话本、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包公形象变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有传奇色彩。于是,历史包公便演变成了具有戏剧性的文学包公。
无论是喊响“包拯家乡”文化品牌的合肥,还是积极打造“包公故里”品牌影响力的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他们一直在致力修复保护、挖掘整理有关包公的历史遗迹遗存,重现历史真实的包公及其家乡的历史风貌。但是文学艺术包公的形象也如影随形般在这里发扬光大。比如合肥市包公祠展厅,可以看到各种包公戏的影视光盘收藏和门类繁多的包公文学书籍;包公文化蜡像馆里展示的依然是包公戏里的人物;包公镇包氏宗祠里守护《包氏宗谱》的塑像除了包公,也有戏剧中的王朝马汉等等。
“文学艺术包公”形象在商丘同样得到广泛深入地传承弘扬。商丘是“戏剧之乡”,代代传承的包公戏唱红了很多享誉全国的豫剧大师。已故著名豫剧大师李斯忠,商丘市宁陵人,是家喻户晓的“豫剧第一黑头”“黑脸王”,他一生饰演过黑头的剧目很多,如《老包放羊》《老包赶考》《下陈州》《秦香莲》《铡赵王》《断乌盆》《九头案》等90多出,从童年的包公一直演到晚年的包公。商丘豫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今年83岁的吴心平,以唱包公戏闻名省内外,早在1979年他在彩色电影戏曲片《包青天》中扮演包拯,赢得豫剧“活包公”的赞誉,其唱腔至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记者看到,合肥包公祠展厅里就赫然摆放着诸多李斯忠、吴心平包公戏的光碟。
商丘还有一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稀有剧种“四平调”,《小包公》是商丘四平调剧团的代表剧目。四平调大师拜金荣以其特有的宽厚明亮的声音和泼辣逼真的表演技艺,成功塑造了包拯幼年的艺术形象,唱响大江南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代传承,豫剧黑头戏、四平调小包公的扮演者在商丘新人辈出。
“家住安徽庐州府,小包村上有我的门庭。爹爹包忠人称员外,我的名字叫包拯。自幼南学把书念,十四岁进京来求名……”
商合杭高铁一线牵,置身庐州府故地合肥,在合肥包公园里感受历史包公,记者不由得想起商丘的包河、包公庙镇、界沟包公晒米台等关于包公的传说,更情不自禁哼出商丘四平调《小包公》里这段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就觉得商丘、合肥真的很亲很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