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紧凑的剧情频繁出现锦衣卫和东厂的身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今天,小确幸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明朝的特务机构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1)

其实,特务机构不并非明朝首创,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有特务性质的组织历朝历代都存在,比如汉朝的“绣衣直指”、宋朝的“皇城司”,为维护皇权,在隐蔽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到了明朝,特务机构却一改地下工作者的风范,以具象化、专业化、公开化的方式存在,故而知名度极高。但是,各位知道吗,明朝的内廷侦察特务机构其实有4个,也就是“三厂一卫”,分别是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合成四大“厂卫”。在这里,小确幸按自己的理解,给四大“厂卫”分别定义了三宗“最”,希望能以最精练的概括将他们介绍清楚。

锦衣卫: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地位最低

锦衣卫,出生年月:洪武元年(1367年),四大“厂卫”中的“大哥”,父亲:朱元璋,乳名:拱卫司,曾用名:亲军都尉府,别号:天下第一卫,正式设立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首领:锦衣卫指挥使,编制人数:一般为2万余名,最多时达到6万余名。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2)

明《出警入跸图》中的锦衣卫

作为由朱元璋亲自设立的机构,锦衣卫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说白了就是干2件事,一是保镖兼传话筒,每当皇帝朝会、出巡,他们就杵在旁边,不仅保护皇帝安全,更是充当仪仗队的角色,同时还执掌廷杖之刑,负责打官员屁股,和传统的禁军没什么两样,这类锦衣卫一般被称为“校尉”、“力士”和“大汉将军”;二是捕快兼情报员,朱元璋全家都因元朝官员而死,所以他天然对官员极其不信任,为了实现对大臣思想和行动的绝对控制,为了方便自己解决掉开国功臣,他就赋予了锦衣卫国安局、中情局、反贪局的职能,充当皇帝的私人警察,为朱元璋办理李善长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立下了赫赫功劳。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3)

锦衣卫腰牌

到了朱棣靖难上台后,为了扫清建文帝余党,再次强化了锦衣卫的职权,负责巡察缉捕的锦衣卫开始往栽赃、陷害、杀人、灭口、监察、抓捕等方向全面发展,任何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官吏军民都在侦缉和惩治范围之内。这类锦衣卫归属的部门分别为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相当于锦衣卫纪检组,负责锦衣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掌管着著名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所以,锦衣卫中真正具有特务机构功能的,只有北镇抚司。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4)

北镇抚司衙门

那为什么说锦衣卫地位最低呢?因为从三厂一卫的性质看,厂是由太监统领的宦官机构,是内侍;卫是由指挥使统领的军事机构,是外官,一内一外、一近一远,孑然一人的宦官对皇权的威胁最小,自然更受皇帝信任。所以,在锦衣卫的发展史上,除了陆炳、袁彬等个别杰出的指挥官在位时外,绝大部分时候,锦衣卫几乎都是三厂的附庸,有的锦衣卫指挥使见到厂都甚至还要下跪磕头。所以,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中,锦衣卫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既忠诚于皇帝,又受制于宦官;它既对加强皇权立功赫赫,又因贪赃枉法劣迹斑斑;它既力图维护明朝的统治,却又为明朝的灭亡种下了祸根。是非功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东厂:风头最盛,名人最多,冤案最广

东厂,出生年月:永乐十八年(1420年),四大“厂卫”中的“老二”,父亲:朱棣,全名:东缉事厂,首领: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又叫东厂提督,人称督主、厂公),编制:数百名。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5)

东厂位置示意图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汲取东汉、唐朝宦官乱政教训,对宦官管理非常严格,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宦官的地位非常低。朱棣造反上位后,极度缺乏安全感,将所有人都视为潜在敌人,利用锦衣卫排除异己、监视百官。但是,他最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胆大妄为、蓄意谋反,让他意识到了锦衣卫也不是完全可靠的。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制衡锦衣卫的机构,这就是东厂,他还打破父亲“宦官不得干政”的诏令,任命联系紧密、沟通方便、忠于个人的宦官担任东厂提督。自此,宦官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史料记载“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因为事情太多忙不过来,他开始教宦官读书,让宦官帮忙处理政务,解除了宦官参政的最后一层禁锢。从此,有文化、没道德,有组织、无纪律的宦官集团,开始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在祸国殃民的路上一路飞驰,最终成为了大明王朝的阿喀琉斯之踵。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6)

东厂腰牌

咱们回头继续说东厂,它的职能主要是刑狱审讯和社会监视。刑狱审讯,和锦衣卫差不多,主要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绝大部分时候,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将嫌犯交给北镇抚司审理。东厂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的人坐班,甚至北镇抚司拷问重犯时,东厂也会派人听审,可以说,锦衣卫也在东厂的监视对象。社会监视,对象主要包括政府官员、社会名流、知名文人等各种政治力量,当可疑之人社会地位较低时,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对高级官员和皇室宗族,则禀报皇帝后再执行逮捕。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7)

明英宗朱祁镇

应该说,在朱棣、朱高炽、朱瞻基这些强者手里,东厂这把利剑还真挺好用。但是,皇帝总有弱者,东厂总有猛人,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无能的皇帝终于遇到了有才的王振,东厂终于开始走向巅峰。明英宗正统七年,在朱祁镇的信任下,王振彻底掌握朝政,并将朱元璋同志挂在宫门口的“宦官不得干政”铁牌摘下,成为了明朝第一位专权宦官。此后,东厂有了榜样、有了旗帜,在王振“伟岸”身影的指引下,刘瑾、魏忠贤等“能人”辈出,谱写了一曲“你好毒,你好毒,你好毒呜呜呜呜”的“英雄赞歌”。在这些毫无底线的大宦官的统领下,东厂摆脱了皇帝的控制,自主开展了敲诈勒索、抢劫绑票、栽赃陷害、贪赃枉法等系列业务,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只要不听东厂的话,就捏造罪名、打入打牢、折磨致死、抄家灭门。这进一步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最后,再澄清一个认识误区,东厂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太监,东厂中的属官,如贴刑、缉事、隶役,都是从锦衣卫的官兵中调拨过去的,他们都是正常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东厂和锦衣卫之间的关系。

西厂:素质最低,口碑最坏,人缘最差

西厂,出生年月: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大“厂卫”中的“老三”,父亲:明宪宗朱见深,全名:西缉事厂,首领:西厂提督,编制:千余名,寿命:前后两段,共10年。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认为,有太监的地方就有人想当厂督,御马监太监头头汪直就有当厂督的崇高理想。但是,时任东厂厂督尚铭深得皇帝信任,汪直扳不动他,于是,汪直趁着破获妖道李子龙弑君篡位阴谋的机会,鼓动明宪宗开办了新型特务组织西厂,终于圆了厂督之梦。西厂成立后,他从锦衣卫中选拔了一批能力出众、心理变态的优秀人才,再让这些人自行扩充部下,几个月时间,西厂的势力就超过了东厂。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8)

但是,汪直知道,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组织,不做出一点业绩,是不能与东厂相提并论的。于是,他亲自拟定了“东厂害不了的,我们害!东厂整不死的,我们整!东厂做不到的,我们做!”的厂训,只要有风吹草动,就大办特办,短短几个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制造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拘捕人员之多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对此,明宪宗非常满意,准许汪直一旦发现异动,可以不用汇报直接抓人。从此,汪直更加肆无忌惮,不管是文官楷模杨荣的孙子,还是南京镇守太监,或者外地进京官员,甚至是东厂、锦衣卫同僚,西厂都手下无情,《明通鉴》中记载:“汪直气焰熏灼,凡西厂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请。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9)

宦官陪皇帝玩乐

俗话说,物极必反,西厂的所作所为惹得天怒人怨、群情激奋,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都对其群起而攻之,终于明宪宗关闭西厂、流放汪直。后来,明武宗时期,大太监刘瑾怂恿皇帝恢复了西厂,但短短5年后,刘瑾身死,西厂也就昙花一现后,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结西厂短暂的一生,是耀眼夺目的,是积极作为的,在厂督汪直的率领下,西厂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至此,明朝的司法权尽落于宦官之手

内行厂:权势最大,酷刑最烈,存在最短

内行厂,出生年月:正德初年(1506年),四大“厂卫”中的“老四”,父亲:明武宗朱厚照,别名:大内行(háng,办事之意)厂,小名:内厂,首领:刘瑾,寿命:5年。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是个爱玩儿的皇帝,天生懒散、不理朝政,大太监刘瑾专权,被称为“立皇帝”。当时,东厂由马永成掌管,西厂由谷大用掌管,两人都是“八虎”之一,深得皇帝信任,不买刘瑾的账。刘瑾虽然是“八虎”之首,却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自行创立并掌管了新一代特务组织内行厂。相比于其他三个“厂卫”,内行厂规格更高、做事更绝、侦缉范围更广,除了监视大臣民众,还要监视东西两厂和锦衣卫,史料记载:虽东西厂皆伺察中,加酷烈焉。可以说,厂卫之中,虽然内行厂出现时间最晚,但权力却凌驾于其他三个兄弟之上。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10)

同时,内行厂的刑罚也极其恐怖,除了常规的廷杖、凌迟、弹琵琶、老虎凳,内行厂还独创了重枷之刑。史料记载:内行厂罪无轻重皆决杖,永远戍边,或枷项发遣。枷重至百五十斤,不数日辄死。试想,给人戴上一个一百五十斤重的枷锁,让人活活被压死,是有多残忍。在内行厂存在的几年间,官吏军民死于非命者达到数千人,所有人提到内行厂就谈虎色变。终于,在正德五年,刘瑾因谋反被处死,内行厂和西厂一道,被永远封存在了历史记忆中。

揭秘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详解明朝四大厂卫历史渊源)(11)

综观厂卫的发展历程,不管是东厂、西厂、内行厂还是锦衣卫,其实都是皇帝皇权膨胀的产物,皇帝想要独掌乾坤,要么就像朱元璋那样有能力,要么就像朱厚照一样有帮手。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昏庸无能,本来应该集中于皇帝之手的权利,自然而然落到了亲近之人手中,这些人拿着皇帝赋予的生杀大权,肆意破坏社会的稳定,随意践踏法制的公平,毁坏了朝廷的根基,放大了朝廷的腐败,令社会陷入混乱、民众陷入恐慌,最终让大明病入膏肓。所以《明史》说: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

小确幸将持续为大家奉上大明风华系列文章,和大家一起品味历史、启迪智慧。如果大家喜欢,请点赞关注!也希望大家与我留言互动,畅谈你心中的厂卫制度,谢谢鼓励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