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是一首流传在华北地区、淮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民间歌谣,洪洞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大槐树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内,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清顺治八年汾河发大水时被冲毁,民国三年地方乡绅在原址上修建了“古大槐树处”碑亭。第二代大槐树是第一代大槐树同根孳生出来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孳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大槐树旁的广济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历经千年,遭洪水战乱被毁,后得以复建。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1)

从大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2)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地移民是有历史原因的,要从元末年间的历史说起。

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只有98年,由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天灾不断,民不聊生,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朝残暴的统治。正元年(1341),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发生了百余次人民反元起义。以后人民起义更加频繁,力量也越来越大。至正八年方国珍在台州起义,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号称红巾军,徐寿辉在蕲州起义。至正十二年郭子兴、朱元璋在濠州起义,第二年张士诚也在江苏泰州起义。其后十余年,特别是刘福通的红巾军与元军决战于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广大农民纷纷响应,元军出其精兵锐将与农民军决战,攻城掠地,掳掠杀人,干尽了残暴之事

后来元军正规军精兵使尽,无力把农民起义军镇压下去,一些地主武装,为了维护本身利益也配合元军与农民作战,山西的王保保父子,陕西的李思齐,也出兵豫、陕、鲁和两淮,终于把红巾军镇压下去。在这些战斗中,元军和地主武装,对农民军所据之地,多是“拔其地、屠其城”使豫、鲁、苏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扬州城中当时被杀的仅余有十八家。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3)

元末中原地区而且水患严重,蝗灾也频频而至,中原地区从元统三年到至元末年,大饥荒就达十五次,至正十七年河南大饥。十八年“京师大饥,彰德亦如之”。至正十九年冀、鲁、豫大饥,通州民间五杀其子而食之。保定路孽生盈道,军士掠孱弱以食。同时,危害极大的瘟疫又多次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以及南方诸省。

以上种种,兵乱天灾相辅而至,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政府只好把一些路降为州,如“降徐州路为武安州”。就是到了明朝,由于人粮剧减也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名城开封由上府降为了下府。

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多是无人之地,累年租税不入,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就连朱元璋也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4)

历史上的山西,由于地形等因素,很少受到战争的波及,所以山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口流入大省。

在移民浪潮中若是有同姓同宗的,不可以迁往同一个地方。如果一户人家里有四口人,则留下一口人不迁;如果一户有六口人,则留下两口;如果一户八口,就留下三口人……以此类推。这种移民条件硬生生地拆解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使得骨肉分离,痛不欲生。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5)

平民百姓无法对抗官方,这样的强制性迁移即便不愿面对,他们却也无力反抗。即将离别之际,亲人们在大槐树下痛哭流涕,并告诫和约定家人:若是以后不知家在何方,就以此大槐树为标记,再慢慢地寻找。因此,对于迁移出去的人们而言,“大槐树”是家的象征,有着浓厚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