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此俗唐代已有记载,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牙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二月二,风儿开始变暖,大地开始苏醒,人们耍起龙来。这时候,人们对龙的崇拜又达到高峰,所以二月二又被称为“春龙”节。在青海,二月二这些风俗您都知道吗?

吃大豆

二月二这天,按照青海当地的习俗,大多数人都要吃炒大豆(学名蚕豆,青海人俗称大豆)。据说,这是因为春节期间喝腊八粥把人的心眼给糊住了,于是,在二月二这天吃炒大豆,把糊住的心眼给崩醒,人们就又可以开始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积攒来年再花的钱了。也有些人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青海最好的月份(青海这些习俗您都知道吗)(1)

炒大豆的方法很独特,须用土沫来炒,用铁锹端来干土,用筛子筛,那细细的土沫就筛了下来,把土沫也放在锅里,再放上大豆,火烧得旺旺的,只听见啪啪的响声,大豆在土沫里爆,颗颗裂开,颜色黄澄澄的,吃起来又脆又香。

民间二月二还有一个风俗游戏,孩子们在地面上画了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放一只大豆,另一个孩子站在一边三角形里扔大豆,若扔进去了,就将前面那个孩子的三粒大豆全拿走了,若扔不进去,这粒大豆就输给前面那个孩子了。

剃龙头

剃龙头

“二月二剃龙头

青海最好的月份(青海这些习俗您都知道吗)(2)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们习惯赶在春节前做个新发型,到了二月二,一个多月过去了,头发长了不少,也是时候理发了。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吃地莞儿包子

二月二还吃地莞儿包子

地莞儿是一种藻类植物,生长在山野草丛中,颜色紫黑,铜钱大小,形状有点象木耳,也叫“地皮菜”。一般在草把底下,一拦草把子,下面就有地莞儿。

青海最好的月份(青海这些习俗您都知道吗)(3)

回到家里,将地莞儿用温水泡了,捡洗干净,然后用小肉丁、粉条合成一快,地莞包子口味鲜美,可算作河湟地区的一种风味小吃了。现在上山捡地莞儿的人不多了,地莞儿包子也就不大容易吃到了。

二月二刚过,农家的犁铧就要插向泥土了,庄户人又忙碌起来了。

互助县:波波会

每逢农历二月二,青海互助县的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

土族波波会,“波波”为土族语,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仍香火旺盛,法鼓不停。

青海最好的月份(青海这些习俗您都知道吗)(4)

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不仅信仰藏传佛教,而且信仰从汉地直接传入的神。供奉神的寺庙每年都要举行酬神祭祀活动,一些地方没有固定寺庙,也要搭起帐篷神庙进行祭祀,届时要请“波”来作道场。

“波波会”的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卜卦等。在神殿前竖高10米的幡杆,埋地60厘米深,寓意为三十三天界和十八层地狱。用黄表和彩纸剪贴的云纹、水浪、万字纹、连环套等花样长幡和长线,挂在杆头,垂落于地,幡杆顶端横置两齿叉,叉尖各戳一个大馒头。因幡绳端拴着包有五色粮食、红枣、花生、水果糖、硬币等物的“粮蛋子”。

“波波会”的高潮是最后一天,作道场时把所有供品拿到广场上,煨桑、上香、点灯、磕头祷祝。然后由大法师领班,其余法师随其后,手举法鼓,身穿法衣,头戴法冠,齐敲鼓点,高颂祷词,左族右转,前移后挪,还做各种动作。法师跳神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随后大法师还要做法招魂,把一小瓷瓶勾倒,意为勾来一童男魂酬神。所以每到“波波会”时节,群众都给男孩佩戴一个装有蒜、五色粮、五色布的小红布袋,以免被勾掉魂。

放幡时,众人围观抢“粮蛋子”和杆头馒头,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粮蛋子”者可禳灾避祸。人们还撕一点幡纸,作为孩子冲邪时用。

龙抬头原因

青海最好的月份(青海这些习俗您都知道吗)(5)

为什么要“二月二”龙才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蛰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