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1)

- 当你爱上一个人,你会怎么表达? -

我们在诗词中看到这样的表达:“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对爱人的寂寥情思;“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人间的难分难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生死相隔的悲凉。这些精致而婉转地表达,将情绪描述得这般贴切而动人。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2)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3)

爱情是一个古老且永恒的话题,它令人叹,令人歌,令人向往,也会令人惋惜。

徐志摩曾在《致梁启超》信中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人们为什么会愿意花上自己的一生去追寻爱情?从社会学层面来看,人是群居动物,如果脱离了群体,便会产生孤独感,会有爱情的需求。人,同样也是关系动物,会产生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我们常常终其一生去找寻的也就是一种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当中,能够产生对情感的渴望、对自我尊重满足的需求以及对自我价值感认同的追求等。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4)

- 何为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是人类社会最为根本的关系。它能让个体存活与成长,也能够使得个体有归属感,并对人生之中何为情感、信任、忠诚、责任等产生真切的感受。

宽泛地讲,家人、恋人、夫妻及朋友等都属于亲密关系,而根据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者所达成的基本共识,其核心议题主要是围绕情与爱展开的。

而今天要说的婚姻,在亲密关系中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 爱情和婚姻中,有哪些常见话题? -

结婚是否需要恋爱?是否惟有先恋爱,婚姻才会持久?

婚姻只是男女间自己的事,还是关乎其他更多相关者的事?

生不生孩子对夫妻感情有影响吗?

家长们为何热衷于给子女相亲?

离婚是正常行为还是反常行为?

在爱情和婚姻里,为什么付出得越多的人,往往就越受伤?

......

面对这些话题,你肯定会想,要不我们就不结婚了,只恋爱?或者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

诗人顾城说:“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害怕受到伤害。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5)

爱情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修饰语来加以领悟,诸如有吸引力的、理想化的、忠贞的、激烈的、相思的、忧伤的、痛苦的,甚至是不顾一切的、死去活来的等等,而这样一种理想类型的形塑往往跟“浪漫”相关联。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6)

在爱情的意义上,人们总是试图将婚姻定义为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而在情侣之间才会有浪漫之爱。但其实如果没有浪漫爱情作为夫妻之间生活的基础或是起点,婚姻真的会久远吗?

那我们设想一下:在茫茫人海中,为什么是这两个人彼此结识?

即使发生了吸引、相爱,但中国式的回答也不指向爱情的力量,而归结为缘分,即一种外在性的关系表达。其内涵可能在于偶然相遇,只是这个“偶”字不指人与人之间的遇见是因社交活动或由自己萌发的感情追求,而是具有前定性的。表面上看起来,“缘”说的也是两个人偶遇,并发生了互相爱慕,似乎是出自两情相悦。但这一表象的背后预示着在其未偶遇之前甚至未出世之前就注定了这场遇见。中国谚语“前世缘分,今日婚姻”、“五百年前姻缘天注定”、“一日夫妻百世姻缘”、“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等,都想表明男女之间所发生的亲密关系并非来自于他们的自我选择。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7)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8)

那么,这样的事先安排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时,民间就虚构出了一位“月下老人”,他会为世上男女的婚姻做安排。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9)

说到“月老”,在李复言的《续幽怪录》中的《定婚店》有这么一个故事。

故事大意是说一个年轻的读书人看到月下有一老人在翻阅他看不懂的书信,上前询问此书信为何,被告知是天下人的婚约,由此有约之人都会被一根看不见的红绳拴住。年轻人问自己的未婚妻在何处,老人带他去街角,指着一个卖菜老妇怀中的女孩子说就是她。年轻人大怒,命仆人将该女孩杀掉,可一刀只刺到了她的眉心。十四年后这一年轻人在一地做了刺史的副官,要娶刺史的女儿为妻;但发现她在眉心上总贴着一个花片,一问下来才知道她正是十四年前他想刺杀的那个女孩。婚后他们彼此恩爱。显然,故事中的爱恨情仇及离奇婚姻也是被缘分所左右的。

在中国民间,婚姻上的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或者“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应该都是出自这根看不见的红线之喻。

缘分的含义并不与爱情的意思相悖,只是对爱情发生有一种中国式追问,即为什么他们俩会相爱?

西式的回答是源自其内心的冲动和自我感知,而中式的回答是他们俩有缘分;反之,面对无以成对的男女,西式回答是他俩不相爱,而中式的回答是他们没缘分。又或者问的是原本一对恩爱夫妻为何没有善始善终,西式的回答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没了,而中式回答是他俩的缘分尽了。

- 缘分天注定? -

“缘分天注定”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其中还有“分”的作用。“分”有“天道酬勤”的意思,说明人自身的作为或者谋划能力,这点将为男女各方的努力以及“媒”的运作留出了空间,自然也不同于宿命论(destiny belief)的解释。

很多时候即使男女间的缘(偶遇)发生了,但依旧未能终成眷属,则可以用“有缘无分”来解释,指人事方面的努力或者谋划得不够。可见,缘分的解释框架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一再强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西方人的亲密关系是个体内在性的,而中国人的亲密关系则是关系外在性的。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觉得,中西方传统的婚姻观念和今日人们追求的亲密关系或者婚姻生活好像并无多大联系。

是这样吗?那么下面的小结,我们将看到各自的文化脉络还是给婚姻或者亲密关系留下了一些偏向性特点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10)

首先,“我爱你”三个字是不是经常出现在西方人的表达中,并且在行为上亦有不厌其烦地亲吻或者拥抱,可是在中国人这里则少有这样的言行,甚至不表达。

人们可能会说是因为中国人比较含蓄,其实未必如此,更主要的原因会不会是缘分婚姻没有这类言行也并不影响婚姻生活。

中国人在婚姻中最喜欢说的话是“过日子”。夫妻发生争吵后,要解决的往往不是争吵的问题,而只问这样的日子还能不能过。何谓能不能过?就是彼此维系住基本生活关系。它是一种对姻缘底线的坚持,是指有一种双方都认为“必须如此”(也就是:“婚姻可以凑合”、“大家都是这么过的”)的价值系统,而这样的价值系统对稳定婚姻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我爱你”的反义当然是“我不爱你”,这是爱情婚姻解体时或恋人分手时的常用语。但这点在缘分婚姻中意义不大,即使男女或夫妻间真的没有爱,也不表示男女不能成婚或婚姻本身不能维持。婚姻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成年人尽力寻求到的生活方式,可一旦其中一方或者双方说出来的话是“咱俩的缘分已尽”,那就表示双方的亲密关系真的无法挽回了。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11)

I LOVE YOU

如果把婚姻想象成一个保险箱,无论这个箱子是光鲜的还是生锈的,是清香的还是恶臭的,都不妨碍它依然是保险的。

因此,男女双方会认为身处其中本身就是很安全的,这点显然大大减少了彼此努力或付出的动力。保险箱式的婚姻最不能容忍的是出轨,因为这也意味着保险箱被打开了。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12)

再者,亲密关系的外在性还体现于夫妻应该考虑家庭中其他人的期待与感受,由此夫妻都希望其他人看到其婚姻状态的好的一面。

在这一结构性压力的影响下,缘分婚姻对彼此矛盾一般具有极高的忍耐度,还催生了婚姻双方的自我调节和息事宁人的能力,诸如退让、回避矛盾等。中国夫妻还相当顾及家长、亲属和朋友的看法,有了孩子后也非常顾及孩子的想法及对其成长的影响。

相比之下,婚姻的内在性也就是爱情婚姻则注重自我的感受,或者说自我感受决定着婚姻的存亡。很多情况下,其他人的建议和劝阻都可以忽略不计。正因为此,爱情婚姻在解体时,其中一方带着子女乃至多个子女可以多次再婚,而缘分婚姻对这样的行为存在相对抑制,导致有婚史及带子女者再婚困难。

爱情、缘分与姻缘并非水火不容,更不是非此即彼。

就好比我们不能说因为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就一定不幸或就始终培养不出感情;反之,也不能说通过爱情步入婚姻就一定幸福或能将爱情进行到底。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13)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14)

亲密关系的真正感悟(缘分真的那么重要)(15)

必须承认的是,缘分婚姻在“进步论”的影响下一直努力在向爱情婚姻靠拢,许多中国传统婚姻中的“外墙”在现代化中几乎被拆除殆尽,但“相配”依旧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婚姻标准。

有这样的标准在,那些看似已经消失的部分将隐而不显地潜入爱情婚姻当中,让中国人在体会到爱情欢乐的同时,依然有其框架上的稳定性做保障。所以,近来还出现了一种混搭式的说法:“命中注定我爱你”这样的亲密关系谁不向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