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1)

那天早晨,我从瑜伽馆晨练回来,路遇一个送垃圾的人。我被那个普普通通的男人的步伐吸引了!远远看去,他的步伐太有节奏感了,几乎是舞场里的舞步,走近一些我才听到他身上带着音乐,那音乐正欢快地进行着,怪不得那男人的步伐那么有节奏感!

与那个男人已经错过,各自走自己的路,但错过去之后,我仍然情不自禁地回头观望那个男人,观望那个男人的舞步以及他的腰姿。是的,他不仅踏着节拍,还扭动着腰姿,而他手里拎着的却是垃圾!

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2)

看得出那节奏绝对是来自内心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在我走出很远,再回头看他时,他正把垃圾丢到垃圾箱里,而他这一丢垃圾的动作都带着一种美感,只见他腰身一扭,胳膊往上一抬,手往外一甩,那一包垃圾便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到了垃圾箱里。然后他又踏着节奏去了对面的超市……

这个男人太有情趣了!我在想,在他的心里,该是涌动着多少热情,才能让他拎着垃圾走在路上也能踏出节奏感,也能扭出线条美?是因为他的职业吗,是因为他的爱好吗,还是因为别的什么?我想什么都不是,是因为他的心情,是他的心态,确切地说是他生活的一种姿态。

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3)

写这篇文章时,恰逢“六一”儿童节,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往事。

记得小时候,我很早就表现出了一种表演天赋:我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演小节目。我至今还记得我跟小朋友们一起表演的《我有一个小弟弟》《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等等小曲目的各种动作,那些跟小朋友配合默契的快乐时光!似乎登上了小小的舞台,整个世界就是我们的了:我们画着浓眉毛,涂着红嘴唇,抹着红脸腮,扎着蝴蝶结……我们翘着兰花指,踩着小碎步,扭着小腰身,扮着小表情……台下虽然有几百双眼睛,但我们却目中无人,忘乎所以,我们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只在乎我表演得是不是淋漓尽致,丝毫不考虑台下人对我们的评判,我们只当台下都是些大白菜,即使最后听到了掌声雷动,也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看,小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地不知天高地厚!那时的我们多么无拘无束,多么天真烂漫,多么没心没肺……我们啥都不在乎,只在乎快不快乐!

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4)

而长大了以后,便有了许多的顾虑,许多的在乎,许多的身不由己……常常做的跟心里想的完全不一样,不是做不到,而是怕别人笑话……其实何必在乎那么多,我们本没有那么多观众;与其说是怕别人笑话,不如说是自己的内心在作祟!时时听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按照那个声音去做就好!倘若我们有几个观众,那么也是我们得到了他们的欣赏,就像我路遇的那个踏着节奏走路的男人,我之所以眼光一直不愿意离开,是因为我在欣赏他那走路的节奏,是因为我在欣赏他的旁若无人的发自内心的表演,他在踏着节拍边走边舞动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路人是不是在看他。

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5)

我也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已逝去十多年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乐观的人,从我记事起,我对老父就是这样一种印象:在他那里,好像没有什么愁事,也没有什么不快。他喜欢音乐,他喜欢变魔术,他还喜欢搞发明……

记忆中的父亲常常一手捧着歌书,一手打着拍子,学唱他喜欢听的歌曲,像《蜗牛和黄鹂鸟》,像《采蘑菇的小姑娘》,像《大山里的孩子》……我最喜欢听父亲唱那首民歌《蜗牛和黄鹂鸟》: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著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哪,

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6)

我感觉这首歌恰好就印证了父亲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什么样的困难都吓不到他。每当我带女儿回家的时候,父亲总是招呼他的小外孙女:“过来,姥爷教你唱歌!”而他常常唱的就是这首《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我也在父亲教女儿时不自觉地学会了。几十年了,感觉父亲擎着大手在半空中给自己打着节拍唱歌的镜头就在眼前。其实父亲唱歌并不好听,他没有唱歌的天赋,也没有动人的歌喉,但他却从来不吝啬他的热情,哪怕有时拔不上那个高度,他也用心把它唱完。父亲不管自己唱得好不好听,无论在家里、在门口、在庄稼地里,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唱着他喜欢的歌。在我的印象中,没有人笑话过他,提起父亲来,从人们嘴里发出的是啧啧称赞:“这个人如果读书就反了!”

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7)

父亲还喜欢捣鼓一些乐器,像吹笛子、箫,葫芦丝;像拉二胡,都能玩得像模像样,让我常常心生敬畏,因为我的父亲从未上过学堂,所有的他会的都是他自学的,包括他玩的魔术,还有他搞的小发明小创造!这里都不一一细说了。总之,父亲的一生是有着很强的生命节奏感的,我想,我应该继承了父亲的一些基因吧?

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8)

感谢父亲!到现在为止,我的生活并不是一潭死水,还是有源头活水的,貌似还有些波澜,生活还是比较有节奏感的——正像爬山,一会儿一马平川,一会儿攀援向上,一会儿俯身向低。像极了音乐中的中音、高音和低音,每个人的生活不就是由这三种音谱写成的一首首乐曲吗?

生活总得有所盼头(生活总得有点节奏感)(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