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年轻生活贫困潦倒,一事无成

姜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别号飞熊先生,东海人。姜尚的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被禹封在吕地,故又称吕尚、吕望、吕子牙、吕太公。

姜子牙出世时,家道已经没落。为了生计,姜子牙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在家乡打工养家,他做过米店卖大米的店员,也做过酒店卖酒的酒侍,还做过宰牛卖肉的屠夫。无论编笊篱,卖粮食,还是贩牛羊,开酒肆,虽然贫困潦倒,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始终勤奋刻苦地坚持学习天文地理知识,研究军队工事谋略,思考治国安邦之道。姜子牙心怀大志,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后来,姜子牙为了生计和抱负,离开家乡,来到了商朝国都朝歌。姜子牙在朋友宋异人的帮助下,开始了新的艰难的生活。第一回,姜子牙自编了一担竹篱到朝歌城去卖,从早到晚,一个也未卖出。第二回,姜子牙磨了一担面粉到朝歌去卖,走遍四门无人问津,正当有人要买时,却突然跑来一匹受惊的马匹,把竹篓踢翻,加上一阵旋风,面粉被吹刮的一干二净。第三回,好友宋异人帮姜子牙在朝歌南门开酒店,却不料连续多日天气炎热无比,猪羊肉被热气闷蒸,肉也臭了,酒也酸了。第四回,宋异人又赞助姜子牙贩马、牛、羊、猪,待姜子牙赶着牲口到了朝歌城,正碰上天气大旱,皇帝出了告示求雨禁止屠杀牲口,结果牛、马、猪、羊尽数充公,连人也差点被官吏抓去。

像命运跟姜子牙开玩笑似的,姜子牙一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始终经营不善。十年中姜子牙未干成一件像样的事情,一直过得贫困潦倒。因此姜子牙的妻子马氏嫌弃他贫困没用,便离他而去。

后来姜子牙在王宫里谋了个下大夫的小官,生活才有所保障。在王宫任职期间,姜子牙特别留心国事,他看到商纣王在位日久,宠幸美女妲己,只顾享乐,修建鹿台,营造巨桥,酒池肉林,荒淫残暴,天下离心。

姜子牙听说西方周国首领西伯候姬昌修德爱民,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国力日益增强。商纣王曾将姬昌囚禁于羑里,姬昌长子伯邑考前去看望父亲,商纣王竟将伯邑考烹杀,做成肉羹,给姬昌食用。西伯候姬昌回归周国后,满怀仇恨,励精图治,也正在为治国兴邦而广揽人才。姜子牙看到全天下正义和人心都在向往周国这边,商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姜太公便下定决心离开了商朝,不辞劳苦地来到了周的领地渭水之滨。姜子牙每天以钓鱼为生,时刻观察着周朝世态的变化,寻找着大展宏图的机会。

姜子牙第三章(周朝篇第二章神机妙算的姜子牙直钩钓鱼)(1)

姜子牙神机妙算,破解西伯候姬昌“画地为牢”

西伯候姬昌的母亲太姜擅长推演五行八卦,在姬昌没有前往朝歌城被商纣王监时,太姜就道:“我儿,为母与你演先天数,你有七年灾难。”果不其然,姬昌随后在朝歌被商纣王监禁了七年。七年灾满,太姜命侍女焚香,取金钱演先天之数,结果也准确地算出了姬昌回到西岐故土的时间。等到某天姬昌踏进西岐的领土时,与母亲太姜算出的时间一分不差。

很早的时候,西伯候姬昌便在母亲太姜的教导下,开始研究和推演八卦。姬昌前往朝歌城后,费仲见到姬昌,打招呼的第一句话便道:“请问贤侯,仲常闻贤侯能演先天数,其应果否无差?”西伯候姬昌被商纣王软禁在羑里闲来无事,研究伏羲八卦,反复推理,将八卦变成六十四卦,又分成了三百八十爻象,这便是后来周易的原型。

殷商时期,朝歌城和周边诸侯方国,都有自己的监狱,只有西周没有监狱。西伯候姬昌命官吏在地上画一个圈,竖木为吏,将犯人禁于圈内,不用看管。因为西伯候姬昌善于推演天数,到了福祸不差半毫的境界,所以西岐的罪犯都不敢私自藏匿。罪犯如若私自藏身,姬昌推演八卦后能一清二楚地知道罪犯所藏地,官吏可以轻而易举得将其抓获,并罪加一等严惩不贷。这就是“画地为牢”,西岐顽滑之民,皆奉公守法。

有一天,一个叫武吉的砍柴樵夫,为了躲避姬昌的车骑座驾,挑着柴闪躲,不小心失手砸死了门卫,因此被“画地为牢”。由于武吉家里留有老母在家,无人奉养,武吉怕老母饿死,号啕大哭。这时正好被路过的散宜生听到,散宜生怜悯武吉的孝顺,便帮武吉向姬昌求情。姬昌便同意武吉回家,只是要求武吉回家后立即置办完母亲的衣物、米粮,办完后再回来领罪。

然而到了秋后,武吉并没有回来,西伯候姬昌便取金钱演先天之数,算到武吉已经掉落山崖摔死了。姬昌感叹道:“武吉并非滑民,因惧怕刑法自投万丈深潭而死。若论正法,武吉非斗殴杀人,乃是误伤他人,罪不该死。彼反惧法身死,深为可悯!”

然而,姬昌这一卦算错了,武吉并没有死,而是被高人改卦骗过去了。原来武吉回家后立即置办完母亲的衣物、米粮,办完后便要回去领罪,不敢有所耽搁。但是返回西岐城的途中不慎掉崖摔伤,正好被路过的姜子牙所救。姜子牙念武吉孝顺老实,为人诚恳有担当,便收其为徒。

在收徒之后,姜子牙对武吉道:“你既为吾弟子,我不得不救你。如今你速回到家,在你床前,随你多长,挖一坑堑,深四尺。至黄昏时候,你睡在坑内,叫你母亲于你头前脚后各点一盏灯。或米也可,或饭也可,抓两把撒在你身上,再在身上放一些乱草。睡过一夜起来,你只管去砍柴,便再无事了!”武吉按照师父姜子牙所嘱咐的一毫不差的做了一遍,果然改卦成功,官兵并没有来抓捕他。

姜子牙第三章(周朝篇第二章神机妙算的姜子牙直钩钓鱼)(2)

姜太公直钩垂钓,姬昌愿者上钩

当时西周国的国都在岐山,西伯候姬昌麾下已经有了散宜生、闳夭、南宫适等一批文臣武将,而且儿子姬发、姬旦等也有文韬武略,可谓人才济济。但姬昌觉得还是缺少一位可以统帅众臣的国相,只有这样一位国相才能辅助自已,完成兴周灭商的伟业。

这天,姬昌外出射猎,出发前取来铜钱占卜,占得的卜辞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熊,而是霸王之辅。”姬昌回想起梦中仙人说过的话"圣人出现之日,就是周拯兴之时”。于是姬昌大喜,率领众人出发射猎,不经意间就来到了渭水之滨。

在渭水之滨,姬昌远远地看见一位老人,头戴蓑笠,手持钓竿钓鱼。姬昌走近老人,看到此人年近八旬,却精神矍铄,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鱼钩却是直钩,没穿鱼饵,而且鱼钩离水面三尺,口中煞有介事地念叨:“愿者上钩!”

姬昌立刻被这一景象吸引了,向前恭敬地说:“老先生这样能钓到鱼吗?”老人不紧不慢地说道:“莫道钩离奇,自有负命人。世人皆知商王无道,可西伯长子伯邑考,甘愿上钩。商王自认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却糊里糊涂地放走了西伯。”姬昌听了这话,大吃一惊,断定老人不是凡人,忙问:“请问贤士尊姓大名?”“老朽不是什么贤士,东海草民,姜尚是也。”

西伯候姬昌料定姜子牙肯定是梦中所言拯救西周的圣人,便谦恭的和西伯候聊起来了。姬昌和姜子牙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已经聊了几个时辰,完全忘记了站在远处站着等待自己的王公大臣。

姬昌发现姜子牙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见解独到的人。姜子牙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姜子牙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有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姬昌诚恳地说道“先生刚才几句话,说透天下大势。实不相瞒,我就是西伯姬昌。今商王无道,天下纷扰。若先生不弃,助我匡扶社稷,救黎民于水火,可好?”姜尚故作惊讶道:“老朽乃山野之人,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恐负西伯候。”

姬昌说:“哪里哪里!我先君太公曾经预言:“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先生就是圣人,我先君太公盼望先生久矣!”姬昌亲手耕着姜尚登上自己的马车返回国都。

姜子牙第三章(周朝篇第二章神机妙算的姜子牙直钩钓鱼)(3)

姜子牙拜为国相,攻打黎国,邗国和崇国

姜子牙跟随西伯候姬昌来到西岐王宫,先被立为国师,统管西周军事;后来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姜子牙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帮助姬昌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提倡礼义,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操练兵马,征服各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同时假装尊商,暗中派人游说诸侯,散布流言,离间商纣王与诸侯和大臣的关系。

有一天,正在商纣王追求淫乐醉生梦死时,东方传来警报,东夷反叛了。商纣王怒不可遏,率兵二十万,前去平叛。这样一来,国都朝歌便空虚了。

姜子牙探得实情,建议姬昌抓住时机,采取军事行动。于是姬昌派姜子牙发兵,征服犬戎和密须,扫除了东进的后顾之忧。接着姜子牙建议姬昌发兵进攻黎国。

姬昌有些担心地说:“黎国接壤之地就是朝歌,打到了朝歌的大门口,商王必定警觉。”姜子牙劝说道:“我们进攻黎国,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商王若救援,我们即收兵,此谓攻朝歌为虚。商王若坐视不理,我们即灭黎国,顺道灭邗国和崇国,此谓掠地为实。”

战事果然如姜子牙所料。周军攻灭了黎国,商纣王毫无反应,周军南渡黄河,轻而易举地又攻灭了邗国,回师途中包围了崇国。

崇国是周国的东邻,首领崇侯虎是商纣王的亲信。正是崇侯虎当初告发姬昌有不臣之心,致使姬昌遭到七年囚禁。

姜子牙指挥周军包围崇国都城,下令周军连营扎寨,擂鼓呐喊,并不真的攻城。姜子牙再命士兵向城内喊话:“罪在崇侯虎一人,不管是谁,只要将此人献出,必有重赏!”崇侯虎平时为人尖酸刻薄,喜怒无常,不懂得体恤士兵。因此在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替他卖命,崇侯虎的手下毅然打开城门,投降周军。周军蜂拥入城,杀死崇侯虎,并将其首级高悬于城头。

攻灭崇国,对于周国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姬昌很快在崇城的基础上,新建宗庙和王宫,改称丰邑,将国都迁至这里。这意味着,周国的政治中心大大东移,即将与商朝展开决战。在西伯昌死前,周国已经控制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史记》原话是这样写的:“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姜子牙第三章(周朝篇第二章神机妙算的姜子牙直钩钓鱼)(4)

姜子牙帮姬发打败商纣王

姜子牙被任命为国相后,辅佐姬昌谋划推行仁德之政,并贡献了大量的军事谋略和奇谋妙计。当时,各国诸侯倾向周国,三分天下,其二已经归于周。姬昌踌躇满志,准备依靠姜子牙,给商朝以致命的一击。怎奈姬昌积劳成疾,于迁都丰邑的次年驾崩了。

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位,追封姬昌为周文王。姬发以姜子牙做他的师,周公做他的傅,召公、毕公一班人辅佐。姬发立姜子牙为太师,尊为尚父,决心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推翻商朝,夺取天下。姬发加强国都建设,新建镐京,丰邑和镐京隔沣水相望,合称丰镐。

姬发非常敬重尚父,事事向姜子牙讨教。一天,他问姜子牙:“我欲轻罚而重威,行赏而劝善,简其令而教化民众,何道可行?”

姜子牙回答说:“杀一人而千人惧,杀二人而万人惧,杀三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赏二人而万人喜,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令一人而千人得者,令之。禁二人而万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姬发心领神会,注重赏罚和教化,周国内部更加团结,国力更加增强。

姬发经常询问军事方面的问题,姜子牙说:“凡举兵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将有五才十过。五才,即勇、智、仁始信、忠。勇则不可犯,智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十过,即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姜子牙把军事理论用于实践中,因而周军将士训练有素,英勇能战,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姬发即位后的第九年,曾对商朝进行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周军浩浩荡荡,东进至孟津。姜尚向将士发布命令说:“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姬发渡黄河,船到河心,有白鱼跳进他的船中,姬发俯身拾起用来祭祀。渡过河之后,有一个火团从天而降,落在姬发的屋顶上,凝固成乌鸦状,它的颜色是红的,降落时声音轰隆隆的响。当时,不约而同前来盟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之多,说:“商可伐矣!”姬发听从姜尚的意见,认为时机尚不成熟,说:“汝等未知天命,未可也。”然后班师回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姬发正式起兵伐纣前,按照惯例进行占卜,结果占卜用的龟甲裂纹显示不吉利,这时更是暴风雨来临,电闪雷鸣。大臣们都很恐惧,只有姜子牙一个人非常坚定地劝谏周武王起兵,姬发最终决定起兵伐纣。

双方在牧野发生激战,姬发联军率领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穿戴甲胄的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而纣王的商军有七十万,但联军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而纣王让奴隶和俘虏们冲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压阵督战。于是,两军一接触,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举着戈矛,调转身去,杀向纣王自己的军队。商军的前队倒戈,再加上周军的勇猛冲杀,纣王的军队顿双方在牧野发生激战,姬发联军率领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穿戴甲胄的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而纣王的商军有七十万,但联军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而纣王让奴隶和俘虏们冲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压阵督战。于是,两军一接触,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举着戈矛,调转身去,杀向纣王自己的军队。商军的前队倒戈,再加上周军的勇猛冲杀,纣王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纣王在几个亲信的保护下返身逃进朝歌,商朝灭亡。周武王灭商之后,把代表权力的九鼎迁到了周国都城,周朝开始。

姜子牙第三章(周朝篇第二章神机妙算的姜子牙直钩钓鱼)(5)

姜子牙受封齐国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开始封功臣,姜子牙是第一个被分封的功臣,封姜子牙于营丘,叫齐国。姜子牙率领自己的随从和部队敢去齐国任职。去齐国的路上,因为长途跋涉,一行人行军十分疲惫,走走停停非常缓慢。一天傍晚他们来到离营丘不远的地方宿营,准备明日再赶到营丘。这时有店家给姜子牙建议道“有道是机会难得,你们这些人睡起觉来香甜安稳,哪像个赴国建都的样子”。姜子牙听后睡意全无,连夜穿好衣服赶路,急命整顿人马披星戴月赶路。

至黎明时,姜子牙带领人们到达了淄河西岸。这时只见莱国军队正在涉水奔营丘而来,剑拔弩张,形势危急。原来莱国与营丘离得很近,是商纣王的属国,莱侯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稳之际抢占营丘。两军在淄河西岸展开对垒,姜子牙指挥镇定自若,士兵作战英勇顽强,莱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悻悻而回。齐国就这样正式建立起来。

姜子牙上任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宣称要以所谓的“仁义”治齐,姜太公便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东海上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狂矞、华士兄弟,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为诸侯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态和平对抗新生的齐国,姜子牙认为他们自私自利,不为国家尽义务,是“害群之马”,就下令诛杀他们。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仅仅五个月姜子牙就去向周公“报政”,即向周公汇报其安邦定国的政绩。姜子牙因地制宜开始治国,他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很多百姓来归附齐国,齐国因此成为大国。

后来,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周公旦摄政,这时,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鼓捣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作乱,导致了淮夷地区都背叛了周朝,周成王派遣召康公传令姜子牙,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天下的诸侯,如有二心,你齐国都可以征伐他们。齐国从此开始有了官方承认的征伐之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姜尚活了一百多岁才死,死后他的儿子齐丁公继位,齐国开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了。

姜子牙第三章(周朝篇第二章神机妙算的姜子牙直钩钓鱼)(6)

姜子牙死后作法保佑周国

姜子牙将死临终前对儿孙吩咐道:“我曾经答应保周朝的江山二百九十四年。我死后,你们可将我的棺材吊在城头,如有来犯,哪边来兵就将棺材的大头冲哪个方向。”

姜子牙的后人遵嘱,将他的棺材吊在了城头之上。姜子子牙一死,果然有兵来犯周朝。士兵将棺材大头冲向敌军。霎时,从棺材中飞出无数乌鸦冲向敌军。但见这些乌鸦兵,遮天蔽日,漫天飞舞,张牙舞爪,连拉带尿,一下子就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周朝最后一个国君周赧王,是个昏君。有天他喝醉了酒,一抬头看到一口棺材吊在城头,就问是谁的。大臣说是姜子牙的。周赧王大怒,说荒唐,人都死这么多年了,挂在这里还有何用。他的话刚说完,立即从姜子牙的棺材里淌出一股血水,棺材随即风化,随风而逝。没过多久过了二百九十四年,周朝就灭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