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作为北京特殊历史文化产物,其排列紧罗密布,数量更是多如牛毛。而在这些胡同中唯独“八大胡同”为世人熟知,这不仅仅因为它是北京胡同的突出代表,更因为它曾是当年花街柳地的代名词。

“八大胡同”主要是指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的八条街巷,而人们传统所说的“八大胡同”红灯区,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主要指的是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又叫前门“八大胡同”。在这前门八大胡同里分布着近百家大大小小的风花雪月场所,不过在此八大胡同内的J院与当时全国各地相比多为一二等,从业的J女档次也相对较高,因此才会被如此知名。当年无数商贾士绅对此地趋之若鹜,每到傍晚,来此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顾客如云。

北京八大胡同都去哪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老北京)(1)

当时八大胡同街景

最初阶段

当时老北京城内的J院分为不同等级。最早的分布在内城,多为官J,主要集中在现在东四南大街路东的几条胡同,是明清时期官J乐队演习奏乐之所,当时“勾栏”为J院别称,到后来清朝实行“旗民分城居住”政策,八旗都住在城内,汉人迁移至前门以外。内城不允许商业发展,所以,娱乐中心和商业中心就由内城全部迁至外城,而八大胡同就处在这之间的交叉地带。到了清末年间,八大胡同形成了来往游客聚集、商业娱乐繁华、吃喝玩乐于一体的繁华之地。

北京八大胡同都去哪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老北京)(2)

盛行阶段

古代J院,并不是我们传统以为仅仅只做肉体交易,大部分都是高雅之地,J女通常都是多才多艺,只卖艺不卖身。直到后来慢慢才演变为靠出卖肉体来进行生活的群体,大部分都经历着逼良为娼或强制买卖的凄惨经历。而后期的八大胡同也是如此,在当时从业等级严格区分和激烈竞争之下,有的下层J女,甚至出现“人肉竟比猪肉贱”的惨状。尤其在民国后,由于军阀混战,乱象丛生,导致其发展极度膨胀,八大胡同在声名鹊起的同时,也开始沦为臭名昭著之地。

当时的八大胡同也流传着如今为人所识的故事

位于陕西巷的名J赛金花,不仅经营着当时“八大胡同”有名的怡香苑,也在当时给“八大胡同”订立了一等J院的各项规定。后来与当时参议院的魏斯炅相识结婚。

北京八大胡同都去哪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老北京)(3)

图为赛金花

“云吉班”的头牌小凤仙,与当时的云南都督蔡锷相识,并掩护其逃离了袁世凯的层层监视,返回云南发起“讨袁护国运动”,后来也被传为了一段佳话。

北京八大胡同都去哪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老北京)(4)

蔡锷和小凤仙图

虽然此时的“八大胡同”夜夜笙歌,经常客满为患,但不管你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头牌,还是糊口生活的下层J女,最终都无法“血泪风尘,痛苦无言”悲惨归宿。

“八大胡同”的血和泪

根据保存下来的资料记载,当时这里的J院分别归七个管理局分管。当时老北京当地登记造册的J院就有三百多家,人数高达2000多人,这还不包括一些未经注册暗地经营的场所和人员。

当时几乎每一所J院,都有一根用来抽牲口的皮鞭,那些J女们如果不情愿或不服从主家时就会被残忍无情的抽打,为了不让来客看到被打伤口,他们就会用烫红的火钳把伤口烫合。加上花柳病等病痛折磨,又无人医治,最后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当时她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超过一半以上的不过40岁,死后甚至只是草席简单加盖,就被抛到野外,连安葬之处都没有。

北京八大胡同都去哪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老北京)(5)

没落阶段

在解放战争北平和平解放后,当时北平社会依然动荡不安,而只有当时的“八大胡同”是个例外,可以说是灯红酒绿,夜夜笙歌,门前不乏风尘女子,过巷招摇。

而“八大胡同”的消失也在一夜之间

作为红灯区的“八大胡同”,终结于解放后的一次有计划的突然行动。1949年5月,北平社会治安状况基本趋于稳定,一只由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成立,开始对当时的J院进行集中清理和取缔。

同时,北平出台相关整治办法。对J女采取统一集中,分别处理的办法。除命令其强制停业和取缔外,对罪恶累累,伤害人命者依法惩治;对其敲诈剥削非法致富的财产予以没收;对相关茶房、跟妈、伙计人员一律遣散。在集中整治的当晚一共出动了37部大卡车,27个行动小组,共2400名干部和警员出动。曾经红极一时的“八大胡同”由此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