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活动美篇(拼好防灾减灾的另一块)(1)

气象与保险关系密切,在服务保障防灾减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中责任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与保险在巨灾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政策性保险等多个方面深化合作、积极探索,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中国气象局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与当地人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气象保险合作。“气象 保险”,正在补齐防灾减灾的一块重要“拼图”。

巨灾保险——为家园重建“添砖加瓦”

今年“龙舟水”期间,广东省韶关市遭遇6轮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暴雨之后,巨灾保险赔付的8280.46万元成为家园重建的重要助力。作为广东省巨灾保险试点城市之一,韶关市财政、气象、金融等部门建立以强降雨作为灾害因子、以指数保险作为保险模式的巨灾保险制度。通过建设暴雨巨灾保险指数模型运算平台项目,气象等相关部门实现雨量实况读取滑动计算、指标占权重系数、受灾因子、成灾指数及赔付金额的自动化运算和后台指标修正,同时完成165个自动气象站雨量三天滑动自动运算和致灾暴雨事件自动判断,为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和及时的灾后查勘理赔提供了支撑。

“龙舟水”结束后,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出具指数计算报告,加快了查勘定损和付赔款事宜等。针对“龙舟水”造成的损失,广东全省今年共有珠海、茂名、梅州、汕尾等16个地市触发巨灾保险阈值,赔付金额超过1亿元。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风险分散手段,十年间,针对强降水、台风设计的巨灾保险发展迅速。

防灾减灾活动美篇(拼好防灾减灾的另一块)(2)

在浙江省宁波市,当地从2014年开始试点巨灾保险方案。宁波市金融部门会同财政、银保监、应急管理、水利、气象等各部门共同制定方案,积极推动建立公共巨灾保险体系。气象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参与核灾定损,推动巨灾保险理赔更精准,提升巨灾保险灾后救助效率。

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提供气象灾害预警预评估报告等多种方式,气象部门为保险公司提前调度资金、精准快速赔付提供技术服务支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气象风险与保险联合开放实验室”,融合气象、保险、金融等多学科优势,针对制约我国巨灾保险气象服务发展的前瞻性科学问题和服务急需关键技术,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合打造气象风险管理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的平台;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为人保财险公司定制开发“预警信息 气象服务 专家咨询”服务模式,为人保财险大灾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台风物联风控服务平台的预警模块提供信息支持;江西省气象局与中国人保江西分公司等联合建立保险气象技术创新中心,并联合研发干旱、暴雨、雷电等多种气象灾害指数保险产品,提升保险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灾前介入、灾中防控、灾后勘赔能力,推动保险经营模式的转变。

天气指数保险——让农业有了“稳定预期”

天气是影响农产品供应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从“靠天吃饭”到“看天定损”,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出现,让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有了“稳定预期”。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东坝街道232户蟹农收到共计116.9万元的赔付款,该项理赔来源于蟹农投保的“螃蟹险”。南京今年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和气象干旱,全市水产养殖损失严重。灾害发生后,南京市气象部门加强与保险部门协作,依据“内塘螃蟹水文指数保险”“螃蟹养殖气温指数保险”等条款,主动为农户和保险部门提供理赔气象证明,促进快捷理赔程序快速启动,极大缓解了蟹农的急难愁盼问题。

这样的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正多点开花,快速起势。

2021年,河北省首单金银花气象指数保险落户巨鹿。据此,当地若出现连续高温和阴雨天气触发阈值后,气象部门出具气象保险指数触发告知书,提供相关气象证明,种植户即可获得理赔。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地气象局联合人保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平台、一体系、一模式”牛羊天气指数保险服务,有效提升了保险理赔工作的质量、提高了时效性,对牧民恢复生产、稳定收入和促进牧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北京市气象局与保险部门深度合作开发树体冻害指数保险、水果冰雹指数保险,探索应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提供保险服务;湖北省气象局参与研发并投入应用水稻暴雨洪涝灾害、水稻高温热害、小龙虾气象综合3类气象指数保险;海南省气象局探索制定南繁制种、深水网箱金鲳鱼养殖、芒果等热带特色产业的气象指数保险方案并提供相关保险服务。

防灾减灾活动美篇(拼好防灾减灾的另一块)(3)

荆州农试站开展水稻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控制试验,并与人保集团湖北分公司合作,联合开发气象指数农业保险产品,减缓气象灾害风险带来的损失。图源:荆州农试站

在助力茶叶、花卉、中药材、大闸蟹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气象指数保险采用自动理赔程序,从触发报案到核算赔偿只需几分钟。气象指数保险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还提升了保险理赔效率。

政策性保险——赋予传统险种创新“基因”

多地气象与保险部门把合作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如针对政策性保险,气象部门联合相关保险公司积极创新,成绩亦可圈可点。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气象局联合多部门推出政策性特色农业主体综合保险民宿(农家乐)保险,为民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根据该保险规定,当地气象部门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发布台风黄色及以上预警后,民宿(农家乐)若参与了投保,主因采取劝返客人等相关应急措施所导致的损失,保险公司将进行理赔,为民宿业主提供“双保险”。

内蒙古气象局与人保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呼和浩特、赤峰、巴彦淖尔、乌海等地气象部门联合当地人保公司共同开展玉米、大豆、葵花、甜菜等农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保险定损服务受到农牧民及保险公司的高度认可。

黑龙江省气象局与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银保监局联合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工作,气象与人保合作内容列入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办公室年度工作要点,促成省气象服务协会与省保险行业协会建立合作机制,为保险企业获取气象服务搭建了平台。

随着《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实施“气象 ”赋能行动,可以预见的是,“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和农产品期货气象服务”将成为气象部门和保险部门下一步深化合作的支点,并将激发出更多动能。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文科 王天巍

编辑:杨胜蓝 文科 赵晓妮

审核:段昊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