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丨每天学点新鲜知识

这年头啥都更新极快

这不

前阵子火得“一塌糊涂”的

“佛系”

如今差不多都过时了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

什么是佛系?

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懂

来来来

小编翻译一下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2)

虽然“佛系”已过时

但“佛系”词语的却在千年以来

流传沿用

看看下面的“佛系”词语

你是不是经常说到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3)

“世界”这个词

小学就开始学习使用了

对吧

但你肯定想不到

它竟是最早一个佛系词汇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4)

佛教经典《楞严经》有云:

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佛语中

“世”即是时间

“界”是空间

“世界”

所指的就是整个宏观宇宙

现在我们所说的“世界”

所指的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5)

现代人所说的“世界”放到古代

应该用“天下”一词来表达才更为准确

不过因为“世界”后来渐渐变成了

一个偏义副词

只保留了“界”的意思

所以我们现在才可以用“世界”

来指代寰球、人世间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6)

一个“小确丧”青年

每天哼唱的“我真的比较烦”

可是“烦恼”从哪里来呢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7)

现实里

烦恼可以来源于任何地方

词语里“烦恼”的源头

竟然来自佛经!

玄奘法师编译的《成唯识论》中就有一句: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

“烦恼”

在咱们这些凡夫俗子眼中

就是各种心塞的事情

佛系的“烦恼”指的则是

各种扰乱心性的因素

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贪、嗔、痴三毒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8)

有了贪心、嗔心、痴心

就生出贪欲、嗔怒、愚痴

生活也就过得不自在了

所以

不要动不动就说“好烦”!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9)

如果盘点那些让老外蒙圈的汉语词语

“方便”绝对榜上有名

我希望你能给予方便

这里说话不太方便

我出去方便一下

不结合语境根本看不懂!

然而如此百变的“方便”

竟然也是一个佛系用语

“方便”最早是出自《维摩经·法供养品》: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

意思是要用灵活方式因材施教

才能让众生都悟出佛法真义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0)

如果把这个词语

加入汉语等级考试试题

对老外来说

可是九九八十一级的难吧!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1)

每当我们胡思乱想的时候

身边的亲戚朋友总会这么说

“做人要实际一点!”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2)

其实

这个烟火气如此重的词语

最初竟然也是个佛系词语

像《金光明最胜王经》中就有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如来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槃。

佛语中的“实际”

跟我们凡夫俗子所说的“实际”不同

它指的是“万有本体”

佛家认为

世俗认识之一切现象都是假相

只有摆脱世俗认识

才能显示诸法真实相状

而这种真实的相状

也就是一种“实际”的境界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3)

在相亲时如何判断一个人

是不是佛系青年

有一条未经检验的定律

就是看他的择偶条件里

有没有一条“心地善良”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4)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心地”也是佛系用语!

“心地”里的“心”指的不是心脏

而是人的思想、意念

佛经《心地观经》里面说了: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5)

通俗点儿说

在佛教的观点里

心像大地一样滋生万物

其中就包括了善恶

因此才有了“心地”这个词

所以“心地善良”就被用来

形容纯真温厚,具有同情心的人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6)

我们常用“佩服得五体投地”

来表达对大神的一种极度崇拜之情

但“五体投地”实际上

是一个相当佛系的词语

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里说致敬之式,其仪九等:

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

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

五、屈膝,六、长跪,

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

九、五体投地。

可见“五体投地”

是佛教里最为恭敬的礼仪

但人明明只有一个身体

“五体投地”

到底是怎样一种操作呢?

实际上

“五体”指的就是左右膝、左右肘

还有头顶这五个部位

所以“五体投地”就是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行礼

请看示范↓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7)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8)

“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故事

我们都很熟悉了

但我们猜到了结局

却猜不到它的出处

这个典故竟然是源于

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19)

经中说到有位国王

问摸过大象的众盲人

知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

每个人都说知道了

但说出来的答案却众说纷纭:

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20)

于是

“盲人摸象”就用来

比喻看问题时

目光短浅,以偏概全

无法掌握事情的真相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21)

“女大十八变”这句俗语

是形容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貌容易发生变化

特指转变得娇美好看

所以也经常被人用来

夸妹子越长越漂亮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22)

这句俗话出自北宋时期,僧人释道原所著的《景德传灯录》有尼欲开堂说法。

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

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

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后来经过民间的演绎

就成了“女大十八变”

其中“十八变”既不是“十八岁时的变化”

也不是“十八般变化”

而是泛指“很多”的意思

比喻在从女孩到女人的过程中

女性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23)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24)

“家丑不可外扬”在现在

是家庭伦理剧里的

必备台词

但这如此接地气的俗话

竟然也有佛系渊源

它最早出自宋代释普济写的《五灯会元》中的一段对话。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曰:“不欲说似人”

曰:“为甚么却如此?”

师曰:“家丑不外扬”

家庭内部发生的不体面事情

就不要向外人宣扬了

不然大家脸上都挂不住

也正是因为意思浅显

这句话渐渐地成为俗语

在民间传播开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25)

看了这么多“佛系”的常用词

是不是突然觉得

自己根本不用刻意去“佛系”

就已经是

佛系一词是怎么来的(佛系已过时)(26)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对于“佛系”一代

也许想要追求具有个性的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无关对错

但勿忘初心

做好自己

|扫一扫 支持观观雅集 |

☟喜欢就点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