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鄘风·干旄》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粤语词汇典故,诗经里的粤方言俚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粤语词汇典故,诗经里的粤方言俚语

粤语词汇典故,诗经里的粤方言俚语

《鄘风·干旄》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方言“祝”或音通“咒”、“祷”、“咀”(嘴)、“招”等。《金史》卷六五列传第三载:“国俗,有被杀者(造反者),必使巫觋以诅祝。”《史记•孝文本纪》云:“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诅祝”、“祝诅”即诅咒是也。《史记•外戚世家》载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祝唾”当读为“咀唾”,即亲吻是也。《吕氏春秋••慎大》云:“(武王)命封黄帝之后於铸。”梁仲子云:“《淮南·俶真训》‘冶工之铸器’,注云‘铸读如唾祝之祝’,祝不读如字。《周礼·疡医》注云‘祝读如注病之注’,则知铸、祝同一音也。”可见,“祝”可读音如“注”、“铸”、“咀”。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博物志》云:“祝鸡公养鸡法,今世人呼鸡云祝祝,起此也。”程大昌《演繁露》卷八载:“无名子为诗,有云:‘呼鸡作朱朱,呼犬作卢卢。文官称学士,武官称大夫。’”《三言两拍》中叫鸡写成“喌喌”,粤语谓“招招”。又,“祝”(“招”音)或亦音通“兆”,意谓裂,故有断义。《战国策•赵策二》云:“祝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祝发”指断发。诗谓“祝之”,意指纰丝组布,断而成匹,言情廋语。

参见篇目:《小雅·楚茨》:“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大雅·荡》:“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注音用宽式国际音标,声调用数码表示,近汉语拼音之四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