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到了,大家又可以开心吃月饼赏月亮了。历史上有大量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就家喻户晓。当然了,历史上还有许多不出名的诗词,值得我们品味一番。我是真游泳的猫,关注我,一起来欣赏描写中秋的3首不出名古诗,虽不是一等佳作,却也让人刮目相看。
第1首,《和沈掾中秋月》:月入高天更漏迟,天香消尽桂花枝。金晶气爽飘风露,银汉波翻动鼓旗。蟋蟀满林罗袖湿,骆驼千帐笛声悲。柴门此夜光如练,喜与休文一咏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王逢。从诗歌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和诗。诗歌开篇的桂花点出中秋佳节的气氛,而颔联的风露和鼓旗都体现了秋高气爽的特征,这种秋风与愁苦的秋声悲鸣不同,乃是一种充满喜悦气息的“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面主要写的都是没有生命的景致,颈联两句则抓取了中秋节时候比较有特点的动物,描写蟋蟀和骆驼这种动物,利用动来写静,让人们眼前一亮。最后两句则是照应诗歌题目的“和诗”之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中秋美景的欣喜之情。这首诗主要的优点在于叙事比较生动,缺点则缺乏一种境界,略微平铺直叙了点。
第2首,《中秋对月》:旧是他乡月,今从故国看。但闻吹玉笛,无复忆长安。仙桂分秋早,嫦娥耐夜寒。年年约相见,烂醉草楼端。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九思。王九思是明代复古诗人群体“前七子”之一,在当时诗坛颇有影响力。复古诗人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所以王九思的诗风文风苍古,多有出彩之处。
这首诗开篇就十分惊人,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大家都一定听过杜甫的名句“月是故乡明”,而王九思有意创新,直接在杜甫的名句上推陈出新:“以前是在外地他乡看的月亮,未免有些隔离。如今回到了故乡,看中秋的月,那真叫一个舒服!”
化用了杜甫的名句后,王九思又不放过李白的名句。李白曾经写了一首名篇《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在外地听到玉笛,忍不住想起了长安城。而王九思在故乡听到玉笛,那是没有思乡之情,反而十分惬意。这种巧用古人名句,暗中将古人的愁绪与今人的欢乐进行对比,可以说十分巧妙。
诗歌颈联则是比较老套采用月里嫦娥和桂花飘香这些俗套景物来描写中秋的景色。结尾两句则是直接表达王九思中秋饮酒望月的快乐心情,虽然这种情绪颇有感染力,但以此俗套结尾,未免落了下乘。所以说本诗算不上一等一的大作,却也有可赞赏之处。
第3首,《中秋夕诸先辈邀饮使院有作》:还冯蜡屐据胡床,不数南楼在武昌。城外青山排坐入,月中瑶树对分行。呼来渑酒寒逾绿,歌罢齐讴夜未央。自是诸贤多意气,留髠莫遣醉时狂。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王世贞学问渊博,诗名鼎盛,为后七子的旗帜,乃是明代文坛的巨星。这首诗是王世贞和前辈们一起在中秋喝酒赏月而写下的一种情绪。
开头的蜡屐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代指悠闲的生活转态。胡床,大家都比较清楚,类似小板凳功能的轻便坐具。前两句写了喝酒赏月的地点,写了他们穿着蜡屐,坐在胡床上的惬意状态。
而颔联两句可以说写中秋月写得比较精妙,写景用词细致入微,炼字水平炉火纯青,令人刮目相看。颈联两句,具体写饮酒唱歌的快乐。渑酒典故出自《左传》:“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齐讴则是古代齐国的讴歌,后人于是有《齐讴行》等诸多乐府诗。
留髠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主人留髠而送客。”意思为留客。诗歌最后两句意思与王九思的“烂醉草楼端”差不多,都是不醉不归的意思。这种结尾方式虽然容易留白,但是见多了未免有点俗套的感觉。
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的诗词呢?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中秋的诗词呢?欢迎留言哦。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