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想起一个成语于是百度一下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是一个姬姓诸侯小国,故址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区郑国虽然国土不大,但在春秋初期,它依仗是周王室的近族,地理位置又很重要,还真威风了一阵子对待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它多方周旋,能屈能伸,尽量跟他们搞好关系;而对待周围的几个小国,却常常摆出一副长者架势,轻则教训一番,重则大兴问罪之师,甚至干脆把它灭掉,完全是强硬的霸主姿态郑国的这些做法遭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但是因为当时郑国的实力很强,一些小国也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成语故事之乎者也完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成语故事之乎者也完整(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故事之乎者也完整

忽然间想起一个成语。于是百度一下。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是一个姬姓诸侯小国,故址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区。郑国虽然国土不大,但在春秋初期,它依仗是周王室的近族,地理位置又很重要,还真威风了一阵子。对待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它多方周旋,能屈能伸,尽量跟他们搞好关系;而对待周围的几个小国,却常常摆出一副长者架势,轻则教训一番,重则大兴问罪之师,甚至干脆把它灭掉,完全是强硬的霸主姿态。郑国的这些做法遭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但是因为当时郑国的实力很强,一些小国也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息国(今河南息县一带)是郑国的一个邻居小国,也是姬姓,论起来两国也算得上是兄弟之邦。这个息国的实力要比郑国弱得多但它也是一个气焰嚣张的国家。息国是侯爵,可能也就是凭着这一点,息侯有些目中无人,偶尔也出去欺负更弱小的国家。因此,他根本不把郑国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制造事端,和郑国对着干。

有一年,郑、息两国又因为一点儿小事起了争端,但是两国都不肯吃亏,所以矛盾越闹越大,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息侯本来就看不起郑国,认为自己的爵位比郑伯要高,区区郑伯怎敢和自己过不去,所以一看事情发展到了这步田地,也不采取谈判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事端,直接就率领大军奔赴郑都。郑国也不甘示弱,在国内积极备战,还没有等到息侯军队进到郑国的边境就把它打了个落花流水!息侯被打败之后很是气愤,但他根本就没仔细想想,那时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完全靠的是实力,哪里是靠什么爵位。就连周天子也得看这些诸侯国的脸色过日子,更何况一个小侯爵?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说,从这件事,人们就能预见到息国很快就会灭亡。它这次进攻郑国,犯了五条禁忌(即所谓的“五不韪”):第一是不度德,就是不衡量一下自己有多大的德望;第二是不量力,不考虑自己有多大的实力就出兵;第三是不亲亲,就是不想一想自己和郑国原本是同姓兄弟,不顾及亲情;第四是不征辞,就是不想一想有什么正当理由就出兵;第五是不察有罪,就是不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过失。犯了这五大忌,被打败也就理所当然了。从上面的这几条禁忌来看,息侯出兵郑国可真是做了一件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觉得不对的事情啊!果然没过几年,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