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包的来源故事(故事粘豆包)(1)

在北京工作四十多年的表哥退休了,回到肇源老家旅游,同时来哈尔滨看望我们。

我急忙预订了饭店招待表哥。看着一桌子山珍海味,表哥却没吃几口。我开玩笑地说:“表哥,咱东北可比不上你们北京,没什么特色菜啊!”表哥推了一下眼镜笑着说:“我没那么矫情,其实就想吃一顿纯正的粘豆包,品尝一下家乡粘豆包的味道。我一听笑了:“那还不好说,市场有的是卖的,下顿饭咱就吃粘豆包!”

粘豆包对表哥来说,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离开肇源县城已有四十多年了,但粘豆包的那种软糯,那种特有的香味,还有那些有关粘豆包的故事依然藏在他的内心。

表哥是我舅舅家的儿子,小时候我们两家住前后院,我们都是五十年代出生在肇源县城的孩子。那时候日子穷,家里没什么好吃的,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粘豆包对我们来说就是好东西,只有过年的时候我家才会蒸粘豆包。记得有一年天旱,收成不好,过年了,舅舅家没有黏米做粘豆包。表哥就跑到我家来过年,准备吃粘豆包。其实我家也没有多少黏米,我母亲把黏米面掺进一半玉米面,做了一屉粘豆包。那时候肚子空,特别能吃,母亲把粘豆包刚放到桌子上,我们四五个孩子就狼吞虎咽地抢着吃起来,最后看着盖帘上没有几个粘豆包了,表哥就往自己碗里加,我和姐姐不让他夹,和他打了起来。姐姐说这不是你家,上我家吃啥,你走!气的表哥摔筷子就走了,回到家里一说,舅舅不但没向着他说话,还打了他两巴掌,说他没出息。

酸菜包的来源故事(故事粘豆包)(2)

如今说起这事来,我们都笑了。表哥感叹地说那时候的生活水平太低,各家粮食都不够吃,能吃顿粘豆包就觉得是最好的美味了。我也由衷地说,是啊!六十年代是国家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匮乏,那时粘豆包对我们来说就是高级点心,看到家里要包粘豆包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要兴奋好几天,感觉特别幸福!

表哥说他对粘豆包有感情,还有下乡时的一段往事,让他难以忘怀。表哥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在县城,也做为知青下乡插队接受锻炼。当时正是春天开始种大田的时候。俗话说农时不等人,表哥和社员起早贪黑地抢种玉米、谷子等作物。那时候都是人工种地,刨坑、点籽、陪坑,三人一条垄,天刚刚放亮就上工,太阳不落山不收工,非常劳累。这时候当地社员家都开始蒸粘豆包,好吃又顶饿。可表哥的青年点没有黏米,又都是城里的孩子也不会做粘豆包,还是天天吃大碴粥、大饼子。下地的时候听着社员们议论着自己家里蒸多少粘干粮,有的说家里包的大豆馅的;有的说家里包的是小豆馅的;有的说包的是大黄米面的;有的说包的是小黄米面的。表哥一边铲地,一边听着他们热烈地议论,本来就没吃饱,此时肚子咕咕叫得更响了,只能不断地往下咽口水。

酸菜包的来源故事(故事粘豆包)(3)

一天表哥正在地里薅草,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表哥累得汗流浃背,腿也蹲麻了,就想站起来踢踢腿,伸伸腰,没想到刚一站起来,就眼冒金星,晕了过去。生产小队长忙叫人用马车把表哥拉到他家,叫他媳妇熬绿豆汤给表哥喝,晚上又做了粘豆包,还蒸了一碗鸡蛋糕给表哥吃。表哥真是太饿了,感觉粘豆包那么好吃,于是一顿狂吃,最后感觉粘豆包已经吃到嗓子眼了,表哥才停住了筷子。而这顿粘豆包的味道,深深地留在了表哥的记忆里,乡亲们的厚爱,就成了永久的怀念。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粘豆包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喜欢吃的人也都是我们这些老年人,那种弥香的味道,依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最爱。表哥想吃粘豆包,我想不仅是为了换换口味,更主要是对留在生命深处的某种东西的怀念。

酸菜包的来源故事(故事粘豆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