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间的小村,总是保存着世代沿袭的习俗。这多彩的风俗,在时光的流泻中延续着,绵绵不绝。尽管,总是在移风易俗,但是我们依然在努力保留生命中最本质和最有价值的东西。

童年时在姥姥家生活,姥姥总是在晚上纺线,她经常告诫我:晚上不能扫屋地,这样会把财气扫走了。衣服破了,缝补时忌讳将衣服穿在身上,不然的话,就是没人疼。如果是不脱衣就让别人缝补,自己嘴里要衔着一根笤帚蔑或筷子。

最古老的民俗 那些古老的习俗(1)

家乡的老年人,基本都是这样的打扮。

人生仪礼的各个环节都有禁忌。怀孕的妇女忌吃兔肉,怕生下孩子成为豁唇。出嫁的闺女不准在娘家生孩子,说这样对娘家人不利,会招致血光之灾。平时探望病人以上午为宜,下午则视为不礼貌。

最古老的民俗 那些古老的习俗(2)

一代代繁衍,留住生生不息的根脉。

在饮食方面,以面食和炒菜为主。主食一般是窝头,也有蒸馍、煮面、火烧、烤饼、烙饼、炒饼、锅贴、炒面等等。春夏季节,用野菜或树叶撒上面粉蒸出的食物叫做拨烂子,主要有榆钱、洋槐花、面条菜拨烂子等等。吃饭以前,大人总是念叨:“吃饭先喝汤,强去开药方。”吃馍馍、饼子、窝头之类的干粮,大多要熬些小米粥、面汤。吃完面条后喝点面汤,则是最为突出的饮食习惯。农忙季节,习惯往地头送饭,或带干粮在地头休息时进食。蔬菜主要有白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茄子、西葫芦、豆角、西红柿、辣椒、菠菜、芹菜、韭菜、山药、南瓜等,可炒、烩、渍、拌做鲜菜,还能腌制咸菜。这些腌制的咸菜,是平时主要的就菜。平常人们吃不到肉,在岁时节令总要买猪肉,俗称“割肉”。或者,买一副猪下货、猪头,用大锅炖了吃。

最古老的民俗 那些古老的习俗(3)

农村的老房子,保留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和乡愁。

婚嫁大多在农闲时节进行。待嫁姑娘在结婚前一两天要由“全福人”开脸,即用两条线反复绞合,把脸上及两鬓的汗毛拔除,新娘子显得更加漂亮,表示婚姻生活即将开始。闹洞房“三日无大小”,不分辈份长幼,都可以说笑逗乐。但是,闹洞房忌讳寡妇、戴孝的人参加,不然,会使新婚夫妇日后不和睦,或遭受灾祸。

最古老的民俗 那些古老的习俗(4)

婚车过来了,胡同口早就挤满了乡亲们。

家乡过去的喜宴,待客的席面不用盘子,而是用碗,一般是“八大碗”。在贫穷的乡村,能吃上“八大碗”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有人去参加喜宴,只要说去吃“八大碗”,大家就明白他是“坐席”去了。

最古老的民俗 那些古老的习俗(5)

河北正定八大碗。

平时待客,座次是很讲究的。客人要坐在八仙桌的内侧,主人在对面就坐。主人暖酒后,执壶为客人斟满酒,客人要以手护酒盅表示致谢。开席以后,先是所有人一起喝三盅酒。酒过三巡以后开始划拳,这是一场智力和酒量的比拼。客人喝得差不多了,要主动辞酒提出结束宴席。农闲时,如果是年轻人临时凑在一起喝酒,末了花销大家要分摊,称为“打平伙”。

过年,我们从来不说春节,就是过年、过大年,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缝制新衣服,置办年货。360天辛辛苦苦地忙碌,似乎就是为了过年这几天好好享受一下。炸鸡、炸鱼、炸豆腐、蒸年糕、蒸馍馍,炖肉、炖山蘑菇。写福字春联,买烟花爆竹。大年三十的傍晚,长辈带着儿孙拿上供品、鞭炮一起到野外的墓地祭祖。还有一种祭祖方式,是将祖宗请回家中,在祖宗牌位面前放上面食、果品,每次饭前都要为祖宗供食若干,点上几柱香。腊月里面的禁忌,就是小年以后已婚妇女不能住在娘家。

最古老的民俗 那些古老的习俗(6)

追根溯源,感恩祖先带来的一切。

年三十晚上,在大门后放一条“拦门棍”。据说,放置拦门棍一是挡灾避难,驱除邪物,二是防止家里财气外流,起到聚财的作用。记得还要在门后用煤灰洒一条灰线,不得逾越,一直留到年初一。

正月初一,要早起拜年。每到一家,都要给糖果、瓜子、花生,最后所有口袋都装得满满的。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一般是带着自家蒸的白馍,忌带双数。客人带来的馍馍主人不能全留,走时要回赠自家食品或土特产品。

最古老的民俗 那些古老的习俗(7)

几十年过去,现在没有人带着馍馍走亲戚了。

破了五,就期待着正月十五元宵节。放烟花、猜灯谜、踩高跷、游龙灯、舞狮子、划旱船、扭秧歌,元宵节还真是一场狂欢。小时候,我去看耍狮子,人挤人,我夹在一堆大人中间,脚不着地,快喘过气来,差点儿被挤死,从此再也不敢去看了。

最古老的民俗 那些古老的习俗(8)

红红灯笼,烘托出元宵节的节日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