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阳lp

《特战荣耀》是近些年来国内影视剧中反映军旅题材较为“提气”的一部作品。说它“提气”一是因为主要演员都很符合这类题材的形象要求——

摔打时就是摔打,动作不花哨,非常符合实战情景下的军事动作。此外武警机动部队的现代化、科技化包括军服的细节与枪械的型号标准做得都很到位。

特战荣耀杨洋表演得如何(特战荣耀杨洋的)(1)

在角色设置上,目前看每个出场人物都具有相当鲜明的特质甚至缺点。并通过很自然的情节安排让众多角色在一次次训练和并肩战斗中逐渐磨去棱角,学习团队协作,这也非常符合国内日趋成熟的年轻观众对人物成长的解读心态:

没有哪个英雄出场即巅峰。

甚至在某些方面,“英雄”的孤傲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特战荣耀》在这方面显然是有意引导主角团们收敛不必要的“荣誉感”,将“集体即成功”的思想导入一次次的挫折和战斗中。这在主题思想上是一次很值得肯定的提升。

至于主角燕破岳(杨洋 饰)则一定要带着“新鲜人”的视角去看待,无论角色的刻画还是演员自身的表演都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至少看到现在,我对这个角色最大的印象就是——

他一直在路上。

少年时的父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自己对自己近乎偏执的苛刻,步入军营后遇到的战友、班长、连长们对自己的帮助,以及从军就要面对的外部危险……这些都从正反两个方面不断地对他进行或主动或被动的历练,才得以让他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愈发通顺。

特战荣耀杨洋表演得如何(特战荣耀杨洋的)(2)

“破岳”的计划

“保家卫国”是军旅题材作品中的老话题。

“如何保家卫国”却是每一代军人在时代的变幻中总会面临的新课题。

主人公燕破岳的亮相显然就不是个“完美”型人物,刺头、不合群、有能力,但不招人待见。因为他一进军营就告诉人家带兵“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让连长和班长大感恼火,甚至觉得他是在哗众取宠,哪怕他在训练场上的单兵素质一直领先,但大家还是对他无感。

这些矛盾设置得很有意思,一方面暗藏了时代变化下年轻人的个性化势必与军营的传统文化有些冲突,另一方面也能让观众以旁观者的角度有一些客观的分析:

优秀是天赋,如何用优秀的能力取得成功却是要依赖团队协作。否则的话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猛虎”往往都敌不过“群狼”。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燕破岳从新兵连被“贬”到炊事班时我是生气的,这就是嫉贤妒能嘛!可随后在面对毒贩和“如何快速做出战地饮食”的遭遇中我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特战荣耀杨洋表演得如何(特战荣耀杨洋的)(3)

战友都是隐藏高手,炊事班班长更是一位“扫地僧”,自带体质优势的燕破岳在面临复杂的真实环境和“从不会做饭”的尴尬中险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深夜的密林中被老班长几次“手刃”更是丧尽自信,原因还是因为他“孤独且骄傲”的心态暂时让他没办法去思考一个问题——

优秀是相对的。

炊事班比武他单兵能胜,作为集体的一员却因为其他战友而“憋屈”,不成熟,但很可爱。因为这就是一个新兵“蛋子”,一个“新鲜人”的正常表现。

作为历来强调集体荣誉感的部队,他遇到的是用实践结果“教训”他的战友,用实际效果善意提醒他的班长。给了他底线,是因为他自己也有原则,进入炊事班的第一课就是让他在惊讶和不屑中明白“部队传统不能丢”,他也在反思“无论军队的科技化程度多高,有些东西是在骨子里的”,什么东西呢?军人的优良传统和天职。

因为有原则,所以他在面临塌方后还在努力照顾连长的母亲,因为有原则,所以在被战友解救之后也同连长之间解开了心结。一直看他不顺眼的连长把他带到山上的边境线边要他对自己这个老兵宣誓守住军人的职责。

这一幕投射到现实中,两位扮演者杨洋和吴健在微博长文的互动分享中作为演员对角色和角色背景、职业的感悟也颇有些交流。这是《特战荣耀》值得称道之处:

以戏“养”人,说明本身的思想高度始终围绕着主人公“闯关打怪”,在过程中对“使命感”也逐渐开始领悟。

特战荣耀杨洋表演得如何(特战荣耀杨洋的)(4)

杨洋的“野望”

“破岳”这个名字很有内涵,我想到的是宋代王灼《大雷雨中舟过苍溪怀杜子美》中的第一句“疾雷欲破岳”,大概是“飞快的雷电击穿山岳”的意思。

这个名字用在燕破岳身上恰到好处,幼年不幸遭遇让他必须在奔跑中寻找安全感,殊不知他已经身处在最安全的环境中,部队的战友们无论友好还是敌视都没有“出圈”,大家都只限于“认可”与否。

怎么“认可”呢?

即“你究竟是不是一位军人”。

军人者,保家卫国是本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却是个人的思想境界。入选特战队也是一个立分高下的重关:

选拔失败,燕破岳崩溃,战友劝他他不听,自己困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因为他一直以来力求“打败”别人的思想遭遇了否定。与其说是对能力的沮丧,不如说是对自尊的打击。直到他看到往昔的老兵,那些不幸、癫狂还有仅剩的执着让他瞬间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兵”。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也让他在后来的选拔中行为更加规范——

合作、共赢,学会“平视”身边的战友,甚至在决定入选资格的瞬间牺牲自己。这和同样入选的他一直视为超越目标的肖飞完全不同,后者在面临考验时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战友获得入选资格。结果可想而知,部队首长告诉肖飞“你永远不会进特战队”,因为军队者,要视同胞为肢体。

特战荣耀杨洋表演得如何(特战荣耀杨洋的)(5)

于是燕破岳在历练中找到了“优秀者”的定位,什么是“优秀者”呢?是敢于不藏私、为别人挡枪的同袍军人。这种思想来源于炊事班班长临别前的倾囊相授,还有演习得胜后连长当众迎头泼给他的一桶“血水”,极正、极真,也极有爱。

其实说了这些挫折,最后还是凭借燕破岳自身极高的自愈力和天赋悟性,决定了“是主角,但也是集体中的一员”这种必然性。

初看杨洋饰演的“燕破岳”感觉同样也是自然的,英气不娇气,健硕的身材被军服包裹着,举手投足就有一种军人的自然状态流露出来,从开始对军营和部队生活的理所当然到逐渐的感悟,我发现如果一开始看待他这个角色还总有些“穿军装的少年”的话,随着如今已经进入到特战队的选拔训练阶段,回头望去,这少年已经成为了一位合格的战士,至于他能不能通过选拔?目前还在播出中,结果未知。

现在在特战队集训营里,“燕破岳”坐在上铺听着战友们聊天时吐露的忐忑和顾虑,他眼中明显同样有了担忧的神色,这种担忧的情绪转变同他刚迈入军营时的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判若两人。

可见角色在逐渐升华,演员也在慢慢成熟。联想起杨洋之前塑造的人物印象,无论飞天遁地还是独闯龙潭,同这次身穿橄榄绿化身卫国军人相比,这个叫“燕破岳”的大男孩更加立体丰满,这是“燕破岳”和“杨洋”在镜头内外的双重进步。

无论“燕破岳”还是杨洋,无论是战士还是演员,也许正如“他们”在部队行进途中感悟的那样:

一切都在前进。

特战荣耀杨洋表演得如何(特战荣耀杨洋的)(6)

难得的“荣耀”

前面提到《特战荣耀》这种剧让人亮眼之处,除了现代中国军队实战战术的写实性与装备的严谨度可圈可点之外,对于演员塑造的角色在经历磨砺中“个人”与“集体”都在经历冲突和重塑,作为观众在追剧时也难以舍弃这个人物成长过程中的细节。

另外单独说一下,目前作为“主角团”主要面对的反派——贩毒集团,其必定会引发的最激烈的冲突还没有到来,目测后面的战斗会越来越真实和残酷。

抛开“战斗”看《特战荣耀》,我更愿意称其为“军旅版的变形记”——把一块璞玉雕琢成瑰宝的过程必须是细心雕琢,每一刀下去都“疼”,但不如此,“燕破岳”不足以成为合理的主角,《特战荣耀》也不会允许一个没有经历过集体意志和团队意识的“个人英雄主义”存在,否则很不合理。好在这部剧目测已经保持了思想的高度且不“脱俗”:

人就是这么个难得的好苗子,天生当军人的身板,再加上超强的领悟力和积极向上的三观,还有一副俊朗阳刚的形象,以及身边围绕着的一些群像——

搞怪、闹心、友善和危险,这些让《特战荣耀》非常能够调动起观众的那种“我倒要看看他下一关该怎么过”的迫切心态。

特战荣耀杨洋表演得如何(特战荣耀杨洋的)(7)

如果把主角形象再投射到杨洋身上,我认为这次《特战荣耀》对于他同样也是一种优质的表演体验。

帅,但不耍帅。酷,也更残酷。

这种从磨砺变经历的成长历程,无论是以“燕破岳”的角色诠释还是对演员杨洋的演技提升,甚至对于内地军旅题材的思想内涵都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也都能让观众津津有味的品观。

最主要的是,无论剧中人还是剧外人,无论是演绎者还是观看者,都能从《特战荣耀》明白“荣耀”到底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