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北京市文化局的一个领导,约新凤霞演出后,到他家里谈话。新凤霞去到他家,这位领导却穿着睡衣,靠坐在床上,嬉皮笑脸地和她谈话,新凤霞立刻夺门而出。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1)

1951年,新凤霞已经凭着新编评剧《刘巧儿》,在北京声名鹊起。那时候,北京的大街小巷都飘扬着她的歌声,“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人们都会跟着哼唱两句。

新凤霞的剧团领导很关心她的终身大事,给她介绍了不少人,都是一些从延安来的,新进城的中青年干部。

新凤霞都不太中意,她从小吃苦,渴望读书识字,内心里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文化人”

对于领导介绍的这些人,她都叫着“伯伯”“大叔”,巧妙地应付了过去。

老舍先生给新凤霞介绍了吴祖光。他认为这俩人郎才女貌,是很般配的一对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2)

吴祖光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父亲是书画篆刻名家、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的吴景洲。吴祖光20岁的时候,就凭借处女作《凤凰城》剧本,轰动文艺界。此后又创作了多部抗战话剧,被夏衍誉为“话剧神童”

对于吴祖光,新凤霞是闻名已久,极为仰慕。解放前,新凤霞在天津唱戏的时候,就曾经排演过吴祖光编剧的《风雪夜归人》。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3)

新凤霞和吴祖光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文化局的一次会议上。会议中途休息的时候,老舍先生把吴祖光带到新凤霞所在房间,介绍了双方认识。

两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好。新凤霞觉得吴祖光健谈幽默,又儒雅绅士。吴祖光觉得新凤霞美貌温柔,又真诚可亲。

不过会议时间紧张,两人匆匆交谈了几句便分开了。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4)

为了给吴祖光制造机会,相熟的《新观察》杂志主编,安排吴祖光去给新凤霞做一次专访

吴祖光便请朋友帮忙约了新凤霞,去饭馆吃饭顺便做采访,新凤霞高兴的赴了约。根据这次采访,吴祖光发表了《新凤霞与新评剧》一文

可是采访过后,吴祖光就再没有行动了。他会去戏院,听新凤霞唱戏,但是却从来不会去后台看望新凤霞。

吴祖光后来曾在文章中解释,因为他是从香港回来的,又结过婚,而新凤霞年轻貌美,是当时备受瞩目的评剧明星。他怕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对两人的关系很是谨慎。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5)

新凤霞有点儿着急,不知道吴祖光到底是什么意思。老舍劝她主动点,抓住机会,“演员应当尊重作家,你要联系他……”

不过一直照顾新凤霞的二姨认为,“男女婚姻,都应当男赶着女,一个女人不能赶着男人!”

当时的领导、剧团的同事也都不赞同新凤霞和吴祖光在一起。他们认为从香港回来的人,花天酒地惯了,不负责任,靠不住,找个女明星,肯定只是玩玩而已。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6)

身边的人越反对,新凤霞就越坚定。她对吴祖光很崇拜,敬仰他的学识,欣赏他的为人,她不想错过他。

这时一个机会来了,全国青联大会,新凤霞要作为青年戏曲演员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老舍给她出主意,让她找吴祖光帮忙写发言稿,他说吴祖光是个厚道的老实人,肯定不会拒绝。

果然,新凤霞打电话向吴祖光求助后,他没有犹豫,就答应来新凤霞家里,帮她写稿。

约好的那一天,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新凤霞在家里坐立不安,担心吴祖光来不了。二姨安慰她,如果有缘分,天就会晴的

不一会儿,天晴了,太阳出来了。新凤霞高兴的跑到门口,可是雨却又滴滴嗒嗒下起来。

新凤霞心急地向远处眺望,就见吴祖光骑着自行车从远处慢慢悠悠地过来了。新凤霞连忙将他迎进了屋。

进到屋里,二姨给他上了茶,又将一个烟灰缸摆在旁边。吴祖光连忙摆手道,“我不抽烟”。对于这点,新凤霞心里很是满意,因为她家里就没人抽烟。

两人面对面坐在椅子上,吴祖光帮着新凤霞理清思路,起草稿件,整理归纳,逐字逐句地教会她。

新凤霞看着吴祖光的手,皮肤白细,胖得显出一排小窝窝。她觉得这就是读书识字人的手

吴祖光很细心,发现新凤霞的脸上手上都有蚊子叮出来的包,新凤霞时不时地抓挠一下。

回去的路上,吴祖光就去买了锤子钉子挂钩,又回家翻出来一件从香港带回的珍珠罗蚊帐。当晚就去新凤霞家里给她挂了起来。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7)

两个人就这样谈起了恋爱。吴祖光邀请新凤霞出去约会,新凤霞十分高兴。一直以来她忙于练功演戏,从来没有好好地出去玩过。

两个人去了北海划船,遇见的划船师傅非常热情,原来北海公园的主办人就是吴祖光的父亲吴景洲先生。

吴祖光和师傅亲切交谈,又请他去吃饭,态度坦诚随和,新凤霞在一边看着,对吴祖光的喜欢更加深了一层。

她觉得吴祖光为人大方宽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有的男人小手小脚,凡事都要算计、计较。好男人应当拿得起放得下,有点气派,祖光让我很满意。”

因为剧团领导并不赞成新凤霞和吴祖光交往,为了免生变数,两人决定速战速决,尽快结婚。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8)

1951年9月,新凤霞和吴祖光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礼证婚人邀请了郭沫若,介绍人老舍。女方主婚人阳翰笙,男方主婚人欧阳予倩。

北京文艺界知名人士茅盾、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都有来参加。周总理不能亲自前来,也打来电话祝贺,后来又邀请他们夫妇去家里吃饭

新凤霞剧团的朋友,还有当初天桥卖艺的伙伴,包括杂耍、曲艺、相声、武术、杂技演员都来了,场面热闹至极,堪称当时北京文艺界的一大盛事

评剧李昆剧照(评剧皇后新凤霞勇敢追爱)(9)

就这样,新凤霞和吴祖光结为了夫妻。新婚后的那一段时光,是新凤霞有生以来最快乐的日子,她说嫁给他,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转折,进了一个“满室书香的文化人家”。

吴祖光也认为那是他一生幸福的开始,他们会永远这样幸福的生活下去。

可惜天不遂人愿,在“反右”和“文革”期间,他们遭遇了种种困苦磨难。但即便如此,此后数十载光阴,两人始终不变初心,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同谱写出了最美的爱情篇章。

参考资料:

吴祖光《“回首往事”——凤霞拟题,对她的永久怀念》

新凤霞《老舍先生为我和祖光做媒》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