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银耳羹

文/图 芒果君爷爷

经常吃红枣银耳汤有什么好 银耳雪耳白木耳(1)

羹,从羔,从美。二字叠加造出的会意字。中国古代以羊肉为主,故用“羔”“美”会意,以示羊肉的鲜美。《说文》道“五味和羹”,即带汁的肉。看来,古早的“羹”是荤食。

肉羹为达到黏稠,常用勾芡之法,所谓羹,就是浓汤。

红枣与银耳熬煮的汤汁,谓“红枣银耳羹”。烹煮虽简单,但食材大有讲究,不能敷衍草率。那硫磺熏烤的银耳和虫卵蜗居的红枣,用之煮羹,是对胃肠的亵渎。

经常吃红枣银耳汤有什么好 银耳雪耳白木耳(2)

银耳,色白,但多为浅米黄色。荆沙称作白木耳,也有文人附庸风雅,另起“雪耳”之名。雅士当然不知道“雪白木耳”是硫磺熏烤的杰作,不然,他们不会挖空心思弄出个“雪耳”来。

干燥的银耳手感坚硬,可一旦沾水,坚硬忽变柔软。若用清水浸泡,银耳变得更加妩媚,“化干戈为玉帛”,原来仅须一盆清水。

四川通江的段树白木耳最为名贵,但荆州少见。古田的银耳因价格适中,占了荆沙的半壁江山。古田位于福建闽江北岸,境内山峦起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的气候最宜银耳生长。荆沙人很少见过白如秋菊的鲜木耳,它仅以干品展现在鄂人面前。干品白木耳预处理一点都不麻烦,没入水中即见端倪。如泡发一夜,干品银耳恰如枯木逢春现出真身,白色的叶瓣尽情绽放。

银耳羹中的红枣,同样是干品。

经常吃红枣银耳汤有什么好 银耳雪耳白木耳(3)

枣树非荆楚乔木,江汉平原偶尔可见。记得枣树灰褐树皮,小枝绿叶尖刺裏身。看见枣树,总让人想起北方院落那绿叶枝桠探出的粒粒红枣,犹见累累硕果挂满枝头。荆沙枣树稀少,稀疏几株经不起顽皮小儿竹竿横扫,不等枣红之日,树上青枣悉数告罄。

新疆若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古丝绸之路直通中亚。若羌盛产灰枣,也称楼兰红枣。它是中国独一无二树上吊干的红枣。若羌红枣之所以叫灰枣,缘于它在成熟伊始忽的通体发灰得名,奇特的变化,让人不解,天知道它为什么由青到灰再变红。

若羌红枣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域楼兰古国,那是公元前三世纪的事儿,距今太过久远。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中,若羌远离海洋,一年长达210天的无霜期,使红枣的生长期极其漫长,正因为若羌奇特地貌,才造就若羌红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若羌,名符其实的中国红枣之乡。

分享红枣银耳羹的烹煮之法,才是拙作的初衷。

一夜之后,泡发的银耳花瓣绽放,摘去深黄的耳蒂,将其掰成小朵。灰枣无灰,但要洗净,保持囫囵方显完美。

加几块冰糖入电饭煲,功能调至煲粥档,拟定四小时精细熬煮,银耳在热力下尽情释放十七种氨基酸,与灰枣的甜润相拥,冰糖融蚀汤羹中,食之,粘稠细滑。

红枣银耳羮,银耳尽显粘稠,灰枣圆润甘甜,若冰镇后饮之,蜜汁沁人心脾。好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