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除暴》,我会选择——
狠。
故事,够狠。
咬死不放刑警小队vs无恶不作悍匪团伙,起起案件触目惊心,斗智斗勇惊心动魄。
角色,够狠。
吴彦祖饰演片中悍匪张隼,阴险狠辣喜怒无常。
杀平民挑衅警察面无惧色,干掉同伙灭口亦毫不手软。
笑递给小朋友一枚手榴弹,堪称新一代童年阴影。
演员,更狠。
吴彦祖、王千源浴室肉搏,拳拳到肉,看得人全身生疼。
阿祖置颜值包袱不顾,为行刑戏主动提出剃头,视觉冲击力MAX!
光头也很帅啊,阿祖!
但,最狠还要属片中种种细节。
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真实质感做足做透,又不乏充满惊喜的各色彩蛋。
你想让我举个栗子?
瓜子茶点请备好,即刻开扒——
「老鹰」
8年间纵横数省,率犯罪团伙“老鹰帮”犯案十多起,杀死、杀伤近50人。
张隼的为人处世,处处有“中国第一悍匪”张君的影子。
张君被捕照片
张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心思缜密,运筹帷幄。
电影中提到,“老鹰帮每次都比警察快上一步”,并出现过数次,张隼等人模拟抢劫过程,练习枪法的画面。
现实中,张君在作案前,也会组织手下人进行体能训练,甚至包括实弹射击训练,而且要反复演习。
他将抢劫当成工作,审讯时强调“自己是中国素质最高的犯罪分子”,窝点里全是《轻武器》、《公务用枪培训教材》等书籍。
为还原这一点,电影中张隼妻子文娟被抓后,警方也在她家中翻出许多同类书籍。
其次,他很自负,也擅长蛊惑人心。
被捕前,张君共有八个情妇,且每一个都心甘情愿的做他的“垫脚石”,比他大16岁的情妇秦直碧甚至直接女扮男装,跟张君一起抢劫杀人。
简直是反派版韦小宝。
不断蒙蔽女人为自己所用的特长,同样出现在张隼身上。
为什么总能轻松闯进银行?
仔细看,第一次抢银行时,一名女柜员在对张隼使眼色,她就是张隼勾搭上的“内线”。
在庆州被警方盯上,张隼便与文娟交往,并把对方的家作为藏匿行踪与枪支的窝点,甚至蛊得文娟想同他一起去死。
犯罪屡屡得手,情场无往不利,张君的嚣张可想而知。
他曾说,自己一定是两个死法:一个是在和警察对射时被当场击毙,另一个就是自杀。
总之不信自己会被抓。
电影中的张隼一样狂妄得不行。
抢劫前请警方吃面,给追查自己的钟诚留字条,多次直接叫嚣警方“你是抓不住我的”。
文娟怀孕,他说要给孩子起名“枭枭”“雄雄”,引得影院中不少人发笑。
事实上,张君的两个儿子,当真一个叫张萧,一个叫张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人,竟也有温情的一面。
最初看到张隼杀人前,总要对方“讲个笑话”,以为是什么恶趣味。
后来才发现,竟是为了讲给母亲听,逗她开心。
据记载,张君在走上犯罪道路前,也曾为实现母亲想喝肉丸汤的愿望,攒了一学期凑足5毛钱,跑了30多里路为她买回一点点肉。
罪大恶极的歹徒,也能是父母膝前的孝子。
只能说,人性之复杂,实在难以揣测。
幸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狐狸总会露出尾巴。
影片中,张隼企图最后一搏,联系卖枪人时留下暗号“在一直下雨的地方”,钟诚以此判断张隼在澡堂,最终将其抓获。
现实的张君落网,亦是因这一条信息。
在情妇杨明燕落网后,张君联系另一名情妇全泓燕,让她带上现金和武器,和自己在“上次下雨的地方见”。
警方通过严密监控全泓燕动向,最终抓获了张君。
绳子
角色有原型,注定这是个无需被剧透的电影。
因此,更要给观众惊喜感。
留心细节你会发现,张隼的结局,其实早有暗示。
还记得绳子吗?
第一次出场是在抢银行片段,张隼靠增益原理,仅用一根绳子就打开四个保险箱。志得意满,扬长而去。
第二次出现,是在文娟家的阳台。
此时张隼已被警方逼得难以行动,境况大不相同。
绳子第三次登场,在张隼逃回老家云峰市后。
在澡堂站在妈妈的位置上时,刚好有一根红绳子套住他。
最后一次,则是在枪决现场,张隼被绳子绑住,刑场的轮廓也是一个绳圈。
四次出现,一步步将张隼绳之以法。
如绳子般的预示性元素,在影片中随处可见。
整部电影张隼只穿过两次紫红色西服。
一次是和文娟拍结婚照的时候,一次是最后枪决的时候。
一个大喜,一个大悲。
文娟遇到张隼前,算命得到的结果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段不合时宜的感情,果然也以一个被捕,一个枪决告终。
初登场时,张隼头发很长,发型像玩摇滚乐队的。
后来张隼剪了短发,乐队总有解散的一天,也预示着老鹰帮最后的四散。
假张隼被抓时,和平戏院放映的是合拍片《西楚霸王》,同样暗示这群悍匪终将一败涂地。
最妙的一处“小心思”,藏在招牌上。
张母赖以谋生的澡堂,名为“洗心”。
只可惜,澡堂能帮千万人洗净身体,却始终没能帮她的亲生儿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面条
伏笔满塞,剧情自然紧凑饱满。
但,片中还有很多微不起眼的设计。
不影响剧情走向,可一旦get到,便会发现无论人物塑造或影片完成度,都更上一个台阶。
比如,带老鹰帮吃面时,张隼记得谁吃粗面,谁吃细面,谁不爱放葱花。
买冰棍时,也记得买荔枝和奶油两种口味。
乍看之下,这个老大当得心思细,有人情味。
可深入想想,是否也是种隐秘威胁——
“你们只能吃我让你吃的东西。”
同样是吃,张隼在文娟家、在浴池都吃过苹果。
而钟诚从病床上苏醒,发现床头放着一颗苹果。
张隼曾来看过他。
钟诚第一次来到普宁市,先撕了墙上的小广告。
与张隼的最后一战前,再次撕掉小广告,露出“打击犯罪,坚持不懈”的标语。
同他在贯穿全片“咬死不放”的精神形成呼应。
钟诚常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边,张隼也有一件衣服,写着“为人民服务”。
同样讽刺的是,张隼的手下大狗,平日跟着他为非作歹,脖子上却挂一串佛珠,时常祈祷。
张隼是孝子,大狗也是个“慈父”。
张隼给小孩手榴弹时,他深深看了对方一眼。被捕前还捏着佛珠喃喃“见我孩子”。
为什么洪浚嘉饰演的悍匪同伙,甘愿假扮张隼被捕?
其实剧情前半早有暗示。
张隼只有和他说话时用粤语,说明两人是同乡关系,这才更为亲近。
老鹰帮众人面罩上的粤剧图案,也都出自张隼之手。
张母打扫房间时,能从照片发现,张父就是名粤剧演员。
如果你的记忆足够好,会发现钟诚与张母说的第一句话,用的也是粤语。
二刷,三刷,N刷……每次都有新细节。
卫诗雅饰演的女警陈倩,衣着从警服到便服,寓意她在一步步成长;
张隼在家里翻书的时候,露出了手表、赌钱的筹码,原来每次抢劫的钱都花在这些地方;
假张隼被捕后,警方报道宣称结案,其实是为让真张隼放松警惕;
枪贩自杀前,录像厅门口黑板写着“后会无期,再也不见”……
整场电影令我印象最深的配角,是由金像影后鲍起静饰演的张隼母亲。
钟诚来到澡堂,说找张隼“找了几年”时,张母一下愣住。
钟诚和张隼打斗时,她犹豫许久,不忍再听,颤抖着拿下助听器。
立刻你就能明白,这位母亲一直都知道儿子在做违法之事。
可面对孝顺的张隼,她只能装聋作哑。
BP机
有年代感的故事,容易得观众喜欢。
但要把年代感拍得真实,意味着大量考据置景工作。
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这种,距现在有些距离,又不至于被忘记的年代,细节处稍有疏漏,都会让人出戏。
看过《除暴》我想说:
这个味儿,对了!
片头被抢劫的友谊商店里,有个巨大的熊猫盼盼,它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
作为比较高端的商场,张隼在打劫时还顺出一瓶XO洋酒。
商场、面馆等很多场景中,都能看到松下电器、金立波酒、好喝可乐等熟悉广告。
陈倩穿的是90年代绿色警服,警车也是清一色的老桑塔纳。
还有最具年代代表性的建筑——录像厅。
跟随张隼、钟诚的脚步走进录像厅,能看到墙上贴满《英雄本色》《流金岁月》等经典影片海报。
张隼对老板说的“洋妞泳装印花挂历”,表面看是当时的特色商品,实际指的则是手枪。
“洋妞”——走私的外国牌子手枪;
“泳装”——当时流行的勃朗宁牌子手枪;
“印花”——枪身上有标志性的印花图案,俗称“花口撸子”。
洋妞 泳装 印花就代表:走私来的比利时产的勃朗宁M1910手枪。
当然,能屡次从警方手中脱逃,老鹰帮的武器配备也远胜警方。
彼时警方用枪主要是“64式手枪”和“79式轻型冲锋枪”。警察们行动前需要到枪房领取枪支弹药,并签字确认领取人、核对枪械,再上子弹。
张隼等人的枪支样式就很多了。
除了从军工厂流出的和警察一样的“64手枪”、“79冲锋枪”,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散弹猎枪”、俗称的苏联“AK-47”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以及境外走私的如勃朗宁手枪等,子弹不计其数。另有手雷、手榴弹等大规模杀伤武器。
那个年代有如此配置,说句“小型武装部队”都不为过。
钟诚刚到普宁市时,提及自己“蹲了7天抓住姓鹿的”。
这里指的是90年代另一知名悍匪鹿宪洲。
影片中农业银行前面的运钞车上是押送员,后面的押款车配真枪。前后两辆车运钞押款的模式,便是取材自96年“鹿宪洲案”的真实情况。
当时警察刑侦条件和技术落后,甚至没有指纹鉴定,更别提DNA技术,连基本但物证分析都很初级,警察只能靠人力,靠土办法,靠排查、走访。
电影里也是将银行原本用于监控员工的摄像头,临时从朝里改成朝外,这才阻止了张隼等人进一步行动。
警方街头走访
刑侦手段不发达,通讯设施也不完善。
影片中最具时泪标志的道具,非BP机莫属。
无可取代的功能与时代感,也令BP机成为破案关键道具。
警方截获BP机,破解暗号后摸清老鹰帮底细。
钟诚最后发现张隼藏身之地,靠的也是从枪贩处缴获的BP机。
迷影梗
最后,作为港片爱好者,院长还要念叨念叨,我在《除暴》里发现的迷影梗。
早就知道导演刘浩良是资深影迷。
《冲锋枪》里四个主角阿发、阿宝、阿杜、阿东,就是致敬周润发、尔冬升、杜琪峰以及林岭东四位香港警匪片的代表人物。
这次《除暴》中,也能找到不少小彩蛋。
比较明显的一处,是张隼和钟诚在不同时间走进录像厅,观看同一部影片《喋血双雄》。
张隼、钟诚不同时间、同样空间的交叉蒙太奇运镜,也和《喋血双雄》一样,同样是对该片及导演吴宇森的致敬。
另一处致敬则比较隐晦。
BP机上633的代号,实际是《重庆森林》里梁朝伟的代号,暗示张隼和钟诚都是资深影迷。
其他如《西楚霸王》的隐喻,录像厅墙上满满的港片海报等,之前也都有提过。
总之还是那句话,只要留心,处处有惊喜。
掐指一算,距离《新警察故事》已过去16年。
从“外边都是成龙”到“外边都是王千源”,阿祖依然没有收手。
不过,又有谁舍得看他收手呢?
想再重温港风旧梦的话,《除暴》无疑是近期最好的选择。
你能找到更多院长都没发现的小细节吗?
记得二刷三刷N刷后,留言告诉大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