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伙演唐僧耍赖不下台(青岛有位龙套哥常与大腕对戏)(1)

他是《决战南京》里的日本指挥官、他是《门第》里罗司令的生死兄弟、他是《岛城风云》里国民党要员、他是《我们八十年代》里的副厂长……看到这一系列演出记录,也许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高明、冯恩鹤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但实际上这些角色都是由隧道巴士福州路车队停车场的看门人李玉平饰演的。

从1971年开始,这名普通的公交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演了40多部影视作品,很多都是将领、高官、董事长等领导人物。而更让人敬佩的是,他还是一名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在他工作的40多年里,公交车出入调度有序,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平时我们丝毫看不出他是特邀演员,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普通员工。”车队宋文勇书记说。那么这名“龙套哥”为啥能获得这么多剧组的青睐?昨天,记者来到福州路车队了解他的表演秘诀。

年轻养殖工意外“触电”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福州路车队时,准备退休的李师傅正在整理个人物品,其中剧照装满了整整两大本相册。不过,让李玉平最难忘的还是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的《海带的成长》这部科教片,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出镜的影片。

李玉平告诉记者,1971年时他还是市水产局的一名年轻工人,当时剧组来厂里拍摄科教片,局里负责人觉得他年轻肯吃苦,就让他去剧组帮忙。在这部科教片中,他的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将海带从水中提起来,对着摄像机表现出丰收的喜悦,但实际拍摄过程却非常辛苦。“每天摇橹去找合适拍摄的海带,没几天胳膊就晒爆皮了。拍完这部科教片后,导演觉得我镜头感不错,让我去考上海戏剧学院,但我没当回事。”李玉平说。

那个年代演电影、当明星对于年轻人吸引力很小,李玉平没有去报考戏剧学校,而是在第二年参军入伍。从部队转业后,他到公交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公交职工。因为爱好唱歌,李玉平经常和喜欢唱歌的邻居们聚在一起演出比赛,其中就有青岛话剧院的专业演员,这些朋友在接到影视剧演出邀请时,往往都会叫上他,时间久了他就成了饰演大人物的“专业户”。

认真的门外汉获剧组青睐

对于一名从没有接受过系统表演培训的普通人来说,参加影视剧演出也就是混迹于几百人中间,当没有台词的群众演员吧?“我不演这样的戏,我现在算是特邀演员,有台词,而且经常会有特写镜头。”李玉平说。因为李玉平身材魁梧,而且说话中气十足,所以出演的角色大多是部队首长、高官、董事长这样的角色。作为一名车队服务人员,李玉平坦言,要演好这些角色,提前准备少不了。在等待演出时,李玉平就很注意剧中主角的走位和神态,不断总结其中演出技巧。等他上场时,不需要酝酿感情,也不需要导演再讲戏,这让许多导演觉得省心,慢慢地他从陪着主角散步的“龙套”演员升级为有台词的特邀演员。

第一次当特邀演员是在一部抗战剧中,李玉平在家中就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在准备演出时,导演问他准备得怎么样,李玉平随后回答了一句 “差不多”。“结果导演火了,说拍电影差不多能行吗?要没有一点问题。这句话至今记在心里。”李玉平介绍说。从那以后,李玉平准备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不论多复杂的剧情,都争取一遍通过,给剧组节省了时间。也正因为此,李玉平在圈内也变得小有名气,参演影视剧的频率越来越高。最近几年,他已经不再仅限于部队首长、高官这些角色,而是开始尝试新的挑战。在吴秀波主演的《马向阳下乡记》中,他就出演了一名普通技术员。

随机应变帮导演解难题

绝大多数时候,李玉平都只需要按照剧本演出,但有时候也会因为道具、拍摄地点气候变化等原因出现意外情况。2011年的时候,李玉平出演一部儿童剧,在这部连续剧中小主人公有严重的网瘾,为了防止孩子在外面上网,家长购买一台电脑。李玉平饰演一名电脑安装人员,将电脑送上门后,还要安装一个锁,可以随时将电脑锁起来,这需要一个闭合锁销的镜头。本来这一场戏很简单,李玉平准备也很充分,但是到了位于北京路的拍摄现场后,剧组却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

“这个楼上竟然连一个带锁销的门、抽屉都没有,但是这个情节万万不能少,这可把剧组的人急坏了。”李玉平说。当时他灵机一动,将一个桌子桌面朝内,拍摄时从桌子后侧伸手去找插销,同时多加了一句说明台词,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演戏不误工作同事点赞

随着演出的角色越来越多,李玉平经常会被市民认出来。当路人惊讶地问他是不是在某某电视剧中出演某某角色时,他都是轻轻点点头,然后挥手告别。在这个许多人遇到剧组就会发朋友圈的年代里,李玉平把他的剧照以及明星的合影都藏在自己的相册里,从来不向同事们炫耀。有时候同事拿着影视剧中的职务和他开玩笑,他也只是笑而不语。如果不是这次退休整理物品照片被同事发现,很多车队里的同事都不会知道自己身边还藏着这么个“大明星”。对于自己的这份兼职,李玉平有着准确的定位。“毕竟咱只是个特邀演员,离人家专业演员差得很远,离明星的距离就更远了,这没有啥可骄傲、炫耀的。我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把看门这份本职工作放在首位,退休了可能会在演出方面再多下点功夫。”李玉平说。对于演戏能获得的报酬,李玉平表示因戏而异不好确定,但总体上说并不太多。与报酬相比,他更享受参演影视剧的过程。

利用午饭时间接受记者采访后,李玉平又匆匆回到工作岗位,站好最后一班岗。“李师傅在车队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拍戏迟到早退,也没有请过事假。在岗位上也是认真负责,一直是年轻职工学习的榜样。”车队书记宋文勇介绍说。为了对李玉平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车队工作人员也在他60岁生日的当天送上了蛋糕和鲜花表示祝福。

与大腕对戏要“目中无星”

在拍戏过程中,李玉平经常会遇到明星大腕。陈道明、唐国强、张铁林、奚美娟、夏雨、刘烨……说起自己在拍戏时遇到的明星,李玉平会一口气说出许多家喻户晓的演员。因为通常演“大人物”,有时候明星大腕在戏里还会给李玉平服务。“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小家大事》中一个场景,李立群演大厨,奚美娟演服务员,而我演一名董事长,态度高傲地坐在桌边看着他们忙前忙后为我服务。”李玉平笑着说。面对这些明星,李玉平表示开始的时候也很紧张,有时候会因为这些演员就在自己身前而分神。为了不影响拍戏,李玉平都会提前进入角色,在拍摄前观察要合作的明星。

“在拍摄《想飞》的时候,张铁林饰演的机长要向我汇报工作。我提前到拍摄地观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张铁林比电视上看起来年轻很多,仔细观察他的动作表情,拍戏之余挤到他身边听他和别人聊天,慢慢就对他熟悉了。到了我上场的时候,感觉这‘皇阿玛’和我们身边的人差不多,做到目不斜视这一演出效果也就容易多了。”李玉平说。随着拍戏越来越多,李玉平面对明星时也越来越放松,入戏也越来越快。在《门第》这部连续剧中,李玉平在不同的剧集中分别饰演了部队首长和一名因贪污受贿而入狱的董事长两个角色。虽然角色跨度比较大,但他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对于他的这一优点,经常与他搭档的孙旭东一直很佩服。“有时候他入戏比明星还快,演鬼子能表现出那股子残暴劲,演特务能表现出那股阴损劲,演首长能让你感觉到将军气场,这种感觉很难得。”孙旭东介绍说。

专注是通往成功的密钥

在横店影视城、中山影视城、长影世纪城等国内知名影视基地中,有许多怀揣着明星梦的年轻人,希望能得到热门剧组的青睐一炮走红。对于这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李玉平又有怎样的建议?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李玉平不断摆手表示自己还在不断学习,没有啥先进经验。在记者的坚持下,李玉平才说出了自己的一点心得。“不管角色多小,有没有台词,都要把精力放在这个角色上,而不是满脑子都想着一夜成名,更不要去迷信什么‘关系’、‘潜规则’。”李玉平说。

拍摄《边缘追缉》时,李玉平的第一场与最后一场之间间隔了五场戏。最后一场开拍时,已经是凌晨3时左右,在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李玉平没有心浮气躁。除了适当的休息外,李玉平所有的精力都在拍摄的演员身上,通过他们的表演来增加对这部戏和角色的理解。等将剧情吃透,带着自信上场时,表演的效果非常好,很快剧组就完成拍摄计划收工了。“如果你是明星大腕,导演可以耐着性子为你反复拍七八场,可以为你多耗一天的时间。但如果你仅仅是一名普通群众演员,那么剧组是不会允许你犯很多错误的,这就需要拍摄前做好准备工作。你让导演省时省心,你上戏的几率就会越来越高。”李玉平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