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爱憎分明的情怀,他们对一切假恶丑现象恨之入骨。于是他们便以笔为刀,对这些厌恶的人和事极尽讽刺,读后让人扼腕深思。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著名的讽刺诗:

官仓鼠

唐代: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唐朝最被低估的诗人(唐代一位知名度不高的诗人写下一首词)(1)

这首诗名为官仓鼠,官仓指的是官府的粮仓,官仓鼠就是躲在官府粮仓里的老鼠。提起老鼠肯定是人人喊打,历来有关“鼠”字的词汇都是贬义词,比如“鼠目寸光”、“鼠头鼠脑”、“贼眉鼠眼”等等。

但是作者看到的老鼠更加让人恶心。“官仓老鼠大如斗”,它居然形大如“斗”,“斗”是古代盛粮食的器皿,十升为一斗。如此看来,这老鼠大的的确让人毛骨悚然。至于官仓里的老鼠为什么会这么大呢,那当然是它整天在偷吃粮食所致。

官仓里的老鼠不仅块头大,胆子也大“见人开仓亦不走”,看到有人打开粮仓走了进来,它也不会逃走,这就和我们传统的老鼠形象大不相同了。一般老鼠都是非常胆小的,只敢偷偷摸摸地出来弄点吃的,只要听到有一点响动,就会逃跑。但官仓里的老鼠却一反常态,看到人来丝毫没有胆怯的意思。

唐朝最被低估的诗人(唐代一位知名度不高的诗人写下一首词)(2)

“健儿无粮百姓饥”,这里的健儿是指守卫边疆的战士,“百姓”值得是勤勤恳恳劳作的普通大众。这句的意思就是前方的将士正苦于没有粮食,穷苦的百姓正在挨饿。这一幅凄惨的图景和上面肥大的老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只只官仓的老鼠吃得大腹便便,而真正需要粮食的人们却在挨饿,这是怎么样的不公平啊!

难怪诗人在最后要狠狠地谴责那些贪得无厌的老鼠:“谁遣朝朝入君口?”是谁每天把粮食送到你的口中呢?这句问得似乎很奇怪,谁会傻乎乎地把粮食给老鼠吃呢?其实读到这里,诗人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官仓鼠比喻的是那些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更让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必定有人做后台。“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

唐朝最被低估的诗人(唐代一位知名度不高的诗人写下一首词)(3)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的诛伐。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比喻妥帖,词浅意深。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