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的来历意义(百科)(1)

国庆的来历意义(百科)(2)

国庆的来历意义(百科)(3)

新中国建立后,“国庆”一词用来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日。追溯其历史,可谓由来已久。

首次提及“国庆”一词的,当属西晋文学家陆机。他在《五等诸侯论》中说到:“寻斧始于所庇,制国昧于弱下,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不过这里所提到的“国庆”, 并不是国家建立的日子,而是指国家的喜庆之事,尤指历代帝王登基的日子或皇帝的诞辰日。这种说法在《晋书·武帝纪》中也可看到:“皓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

宋代王溥编撰的我国现存第一部会要体史书《唐会要》中,出现了“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的描述。44岁的唐玄宗欣然采纳,因为农历八月初五正是他自己的生日。于是,每年这一天,朝臣敬贺,把酒欢庆,热闹非凡,“其时,金吾及四军兵士陈仗而立;太常设乐;教坊大陈山车、旱船、走索、丸剑、杂技、角抵、百戏,又引上百匹大象、犀牛、舞马隆饰入场为戏”。而且律令规定,每逢千秋节, “天下诸州皆令宴乐休假三日”。从某种程度看,千秋节与现代的国庆节颇有类似,但是囿于封建社会的性质,节日主题仍然是围绕皇帝的生日展开。

五代时期,千秋节换了说法。如后梁有大明节和明圣节,后唐有万寿节、应圣节和千春节,后晋有天和节、启圣节,后汉有圣寿节、嘉庆节,后周有永寿节、天庆节和天寿节。当然,这些名目繁多的节日,其目的依然是给皇帝庆生。到了宋代,出现了长春节、乾明节、寿宁节、承天节等说法。就连游牧民族建立的辽、金、元,也各取名为“千龄节”“天寿节”和“名圣节”。

明清两代,皇帝的国庆节名称终于得以固定,被称作“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其实这是剽窃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万寿节。这个阶段,万寿节、元旦与冬至并称“三大节”,意义也更加崇高:天子的生日与“朝岁”“祭天”的节日并列,气氛是何等庄严?尤其是清代皇帝的寿典,其繁盛超过了任何朝代,其中康熙60寿典与乾隆80寿典最具盛况,慈禧太后的70大寿则最为铺张与隆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帝制。起义成功后议定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也称“双十节”,至今在中国台湾地区沿用。这是一个特殊而且值得纪念的日子,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之定为“辛亥革命纪念日”。

稿件来源:西藏

投稿邮箱:zgsrxwxc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