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的五千年文化,基本上都是发源于祭祀活动,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其实也是源于祭祀活动,丰富多彩的“年俗”后来演变称了节日活动,也成就了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难以磨灭团圆和美好的记忆。

农历正月十三民间习俗也很多,有上灯、吃汤圆、祭祀关公等习俗。一起来学习吧。

1、灯头生日

农历正月十三习俗是什么意思(农历正月十三的八大传统习俗)(1)

农历正月十三有一项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也就是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现在老百姓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不再用传统的煤油灯或者马灯,所以这种灯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滚龙灯

农历正月十三习俗是什么意思(农历正月十三的八大传统习俗)(2)

民间习俗元宵节前的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试灯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灯笼悬挂起来,灯光璀璨,如繁星点点,非常喜庆热闹,而且家家焚香放炮,鞭炮齐鸣。不过,说实话,儿时的很多活动和民俗都在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慢慢丢失了。

3、扎彩灯

农历正月十三习俗是什么意思(农历正月十三的八大传统习俗)(3)

因为元宵节的闹花灯,是从扎彩灯开始。所以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彩灯要开始挂起来啦。

4、祭祀关公

农历正月十三习俗是什么意思(农历正月十三的八大传统习俗)(4)

关公被称为武财神,所以关公被称为人们的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受到人们奉拜。祭拜方式叫做“添碟子”,具体方式大家可以网上查询。

5、祭祀龙王

农历正月十三习俗是什么意思(农历正月十三的八大传统习俗)(5)

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十三是海龙王的生日,所以海边的渔民肯定要在龙王生日当天对着大海祭拜啦,期盼新的一年在打鱼谋生的日子里,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6、放海灯

这个习俗在福建经常看到,也是渔民为了祈祷来年平平安安,向海神娘娘祭拜。方式就是摆设祭品,点燃烟花爆竹,把制作精美写满祝福的船灯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风顺幸福平安。

7、吃汤圆

“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是扬州人的又一旧习俗。正月十三晚上全家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其实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向大街,三扒两咽,把碗一推,就一溜烟地三五成群地急着跑到街上去看花灯了。

农历正月十三习俗是什么意思(农历正月十三的八大传统习俗)(6)

8、豆腐节

源于汉朝的一款食品,几千年来一直备受老百姓的喜爱,豆腐的腐与富谐音,所以传说豆腐寓意兜福,既能添丁,又能保丰收。据说豆腐节就是用豆腐进行大战,谁被豆腐砸中,来年就能万事大吉,吉祥如意,生活富足。

据说,在正月十三这天不可以看望老人,要不然老人容易得病,而且也不能探望病人,如果探望病人,病人很难治好。当然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还是要科学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