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骏马,是与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相关的。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说:“造父幸周缪王,造父取骥(小立按;骥字恐当作“冀”)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史记》中的“周缪王”,现在写作“周穆王”。他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早期,约公元前976年至公元前924年在位的第五位君王。周穆王在位时期,周朝强盛。他很可能与西北少数民族有过睦邻友好的交往,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代君王。历史上他可能是第一位重视养马强国的君主。早在战国时代出现的《穆天子传》描写他驾八骏马周游天下的故事,令后世人想象他有日行千里的马。其实,马哪里能日行千里呢?还是司马迁理解的比较准确,他说“缪王日驰千里马”。千里马是良马的美称,日驰千里马,就是每天都在飞快奔跑的意思。古人从中找到了想象的空间,夸大其词,引出了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大神话,还把司马迁的“日驰千里马”,改造成“马日驰千里”了。这显然是古人对马的一种神秘崇拜。

龙马精神历史故事(龙马精神与八骏传说)(1)

周穆王之所以有日驰千里马的传说,是与一位为他善驾千里的御手造父的功绩分不开的。造父是秦人,他的后代在春秋时代的登上了政治舞台,还建立了战国时代的赵国。所以造父善御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于是也产生了一些造父学御的传说。如“学御泰豆”,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传说。这个传说里说,造父年轻时拜驾车神手泰豆为师,三年,泰豆什么也没教。造父还是像刚拜师时一样侍奉老师,老师看他真是爱御马这一行,终于想好好教这个学生了,并且把御马的秘诀告诉造父,造父才成为一名著名的御手,直至被周穆王看中。其实,这个故事真的不错,只是绝没有真实的历史可信度。

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载,造父的爷爷孟增在周朝建立之初,就是周成王的御手了,造父这个家族的先祖中衍在商朝的大戊时代,就是一名商王的御手。这是一个世代以御马为业的王室御者家族,他们的学习承传,显然是一种世袭家传的学习方式,可敬的是,在近千年的承传中,这个家族一直都保持了人才兴旺和技术领先的优势,恐怕在世界家族技术承传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了。难怪后世的人们对造父驾马的本领赞口不绝呢。难怪千里马和造父永远分不开。

龙马精神历史故事(龙马精神与八骏传说)(2)

实际上,千里马一天是跑不了千里的。据现代科学实验,最快的马,每天只能跑200公里,这连古人所说千里的一半都不到。不过,赛马在一分多钟以内,倒也能跑出一公里。例如,汗血马1分零5秒跑了1公里。似此“推算”,一日24小时是1440分钟,那么,马不停蹄地奔跑24小时,不就”日行千里“了吗?古人想象之有“科学性”令人忍俊不禁。

中国从西周时代起,文明程度已领先于世界。当时国家把养马看得相当重要,特别据说黄帝发明的车,经夏禹时期的奚仲改制,到商周时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66)已经相当发达了。当时贵族出行,生活、生产、狩猎、战争已经以车为尤了。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描写商周时代用车的场景,俯拾皆是,例如《大雅·仰》中说“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大雅·卷阿》中说“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

当时的车有卧车(辒)、小车(轺)、兵车(輣)、战车(车童)、还有侦查敌情的望车,叫做“轈”。如此种类和名目繁多的车,没有养马和驯马做基础,是不行的,没有健壮快速的马做动力,车的文明就会陷于瘫痪。所以,良好的快马,就成为推动这种文明的天然动力和时代符号。周天子驾八骏马,也绝非文学渲染,而是那个文明兴起的标识。造父家族善御的数百年历史,也说明中国车马文明的发达程度绝在世界先进行列。

龙马精神历史故事(龙马精神与八骏传说)(3)

不过,八骏马到底还是有着神秘的传说色彩的。大概最早的穆王八匹骏马的名字,出自西晋从战国时期魏王墓中发现的《汲塚书·穆天子传》。在这部书中,传说 “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这样八匹骏马,周穆王驱车驾车周游天下,还曾为平息一次诸侯王的叛乱立过大功,因此,后世对这八匹马非常赞赏,西晋末年学者郭璞(276—316)为《穆天子传》做了注,在学者中很有影响,说“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东晋方士王嘉在《拾遗记·周穆王》中又说:“王御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焕: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于是在民间就有了对八骏马的种种想象。

事实上,八骏马的传说在孔子、孟子的著作中都没有记载,屈原的诗中也没有记载,甚至战国晚期大儒荀子的著作中也没有,就连汉代伟大历史著作《史记·赵世家》虽然也提到了一部分八骏的名号,但还是没有穆王的八匹骏马之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造父御四马,驰骤周旋,而恣欲于马”,这说明关于八骏的传说,是有不同于史实的文学成分的。战国晚期严肃的学者还是持很谨慎的态度的,甚至还没有出现穆王与八骏的联系。

龙马精神历史故事(龙马精神与八骏传说)(4)

唐代大诗人元稹从人、车、马三者的科学可能性,对于驾车日驰千里是很怀疑的。他在《八骏图并序》中说:“良马无世无之,然而终不得与八骏并名,何也?吾闻八骏日行三万里,夫车行三万里而无毁轮坏辕之患,盖神车也,人行三万里而无丧精褫魄之患,亦神之人也。无是三神而得是马,乃破车掣甲御,踬人之乘也,世焉用之”?可见,并不是古代所有的人都只有艺术的想象,而没有科学的思考。

不过随着历史文化的演进,我们的文化里也不可能完全都是科学,一些艺术的文化也是构成历史进步的要素。八骏马的传说,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速度的喜爱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民族精神里面很积极的要素。杜甫诗中的八骏马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唐代画马大师韩幹就有《八骏图》一类的作品。清代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为爱马的乾隆画了不少八骏图,其中一幅乾隆还题了“云锦呈才”四个字,是乾隆对盛世繁荣人才济济的向往之情。

近代画马大师徐悲鸿一生很少画八骏图这个题材,他认为那是古代的题材,已经有些俗套了,应该画出现代的骏马以发扬龙马精神。可是在特殊情况下,他还是热情画了一些“八骏”这样的画。例如抗战时期,就为援华美军将领陈纳德将军画过一幅《八骏图》,将军十分喜爱,一直把这幅《八骏图》留在身边。陈纳德将军死后,他的夫人陈香梅认为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战功赫赫,现在留在自己身边很不般配,于是将此画赠给了美国国家收藏。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前线战士,写信要求徐悲鸿为他们画一幅《八骏图》,当时徐悲鸿身体状况很差,几乎不能执笔作画,但他接到援朝前线战士的信后,非常感动,终于画出了八匹骏马,拼成一幅《八骏图》寄给了前线战士。

龙马精神历史故事(龙马精神与八骏传说)(5)

龙马精神历史故事(龙马精神与八骏传说)(6)

我们说,不论自古还是至今,八骏马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那就是不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也要勇往直前。那些日行三万里的三十二蹄,正是千千万万个英雄的中国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岂有四蹄疾于鸟,不与八骏俱先鸣”杜甫虽然写的是一匹唐代的马,但这匹马的精神却有着与时俱进的品格,因而至今还是那样激励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