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江
灵寿石牌坊
位于灵寿县县委大院西侧牌楼公园内的灵寿石牌坊,又称傅氏石牌坊和“三世中枢”透雕石牌楼,始建于明朝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是皇帝朱由检为表彰灵寿北关村当朝重臣傅永淳所敕建,也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保存完好的、世界有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牌坊通体为“三门四柱五楼三重檐”仿木式架构,因构思精巧、结构严谨、雕工精细、造型完美而享誉全国,在敕建落成至今的近400年间,曾历经过12次大地震、21次大洪水,依然完好无损,雄姿不减,堪称是古建筑中的精品、雕刻建筑中的奇葩。
石牌坊曾位于灵寿古城西城外的北关村大街上(2009年此地被辟为牌楼公园),为过街牌坊。因为是皇帝恩宠傅永淳而下诏敕建的石牌坊,又追赠其祖上“三世如其官”,所以路过此牌坊,文官要下轿,武官需下马,足见傅氏家族在当时的显赫地位。
(一)石牌坊品鉴
灵寿石牌坊座向南北,高12.6m,宽8m,进深2.6m,为“三门四柱五楼三重檐”式仿木结构。据《傅氏家乘》记载:“三世中枢坊在谏议坊之南,凡五檐三架,高五丈、东西广三丈、南北纵一丈。”足见是严格按照明朝一品官员宅第等级规范而建。它通体使用当地产的淡青细石料透雕而成,南北两面一体同式,古朴典雅、浑厚恢弘,造型完美,雕工精细,一派皇家气象,是明代晚期石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石牌坊四柱一字排开、主次分明,其基石、抱柱、斜线、额坊、斗拱、脊兽等构件之间均以石凿卯隼相连,透雕、高浮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精雕细镂,工艺精美。其动物雕刻生动细腻,云纹、须弥座与晚明家俱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属难得。特别是在每根柱面及中间的额枋上都匀部流云花朵及各种线刻花饰图案,可以说在全国各地的牌楼有无数个,但在石柱和额枋上石刻流云的,实属罕见。
在石牌坊的四柱南北两侧各有一块夹柱石,每块方形柱石上都雕刻着狮子,构成“天圆地方”的造型关系。每块柱石的三个外侧面均刻有吉祥图案,且南北两侧、东西两端的吉祥物都阴阳相合、相互对称。麒麟镇邪、犀牛望月、封侯挂印等十余种不同种类的吉祥物图形石刻,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十余种不同造型的吉祥物图案正在等着你去深入研究和解读)。八块夹柱石上共雕刻着8个大狮子和38个小石狮子。大狮子个个满头漩涡状的鬣毛,张口露齿,眼呈蛋形,回首俯视既威武勇猛,又微带笑意,乖巧可爱,既渲染了门第富贵威严,又制造出了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小狮子们分置在大狮子身上和周边,形态各异,或大或小,或立或卧,或蹲或伏,或骧首雄视、或跃扑嬉戏,形态传神,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令人迷恋忘返。狮子成双刻制又寓意着傅氏家族的事事如意。
石牌坊的脊顶正中,一狮独占鳌头之上,背负三节宝瓶,瓶顶配雕火龙,寓意傅氏家族都将事(狮)业有成、平平安安、步步高升、红红火火、飞龙腾达。脊顶两端作鸱尾,一对鸱吻兽面向中,口含枋脊,鸱尾高翘。据传鸱吻兽乃龙之九子,喷浪则降雨,置于脊顶寓意可防火避灾。同时,用神兽驮负宝瓶做顶饰,颇有南亚风格,也反映出了当时江南宗教文化在北方的渗透。
牌楼顶层枋檐由六朵斗拱承托,中、下各层枋檐分别由三朵斗拱承托,布局匀称,端庄有致、昂扬威严。三层枋檐每层两端又各有一对鸱吻兽做装饰,三三相对,两端对称,使得整个牌楼高大而不死板,华丽而又威严。三六九的布局又寓意着傅氏家族的步步登高、六六大顺、久久平安的祈愿。
上层枋檐下明间正中竖立旌表一块,边镶蟠螭图案,额题“皇恩宠锡”4个鎏金大字。古时“锡”同“赐”,该旌表匾额即表明该过街牌坊是经过申报,朝廷批准,并因皇帝的恩宠、赏赐而敕建。也昭示路人皇赐之尊,文官到此要下轿,武将到此需下马。旌表额匾下方是一幅“丹凤朝阳”石刻,双凤朝阳、飞凤相衬,图案既象征着吉祥,又寓意国家可太平盛世,与日月同光。同时日在阴,月置阳,阴阳平衡,又寓意此地乃一块阴阳五行相生的风水宝地,傅氏的子孙在该地将世代传衍,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荣升富贵。
中层枋檐正中匾额上阳刻着“三世中枢”四个楷体大字。相传是灵寿隐士朱仲福的劲笔,字体苍劲有力,力透石上,结构严格,笔法流畅,是石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匾额下配六鹤并排云游图和“双蟒(四爪为蟒,五爪为龙)游云”图石刻。刀法细腻、功力深刻,特别是“双蟒游云”图,玲珑剔透,酷似真龙行云,根根龙须如竹筷与流云相连,姿态逼真,达到了形态传神与力学相宜的完美统一。“仙鹤游云”、“双蟒游云”图,一是显示傅氏家族的品格高洁,超凡脱俗和天下平和,二是借助文官着鹤服,武官穿蟒袍的说法来说明傅永淳曾是当朝一位文武全能的朝廷国家重臣。
下层枋檐正中通间的横匾上恭书着三行二十四个楷字,书写着傅氏祖孙三代人的官阶和夫人的封号。其中上两行人名官阶前加“诰赠”二字,表明是皇封“三世如其官”同享兵部左侍郎官阶之意,中枢又为兵部别称,故书“三世中枢”。傅永淳受封后的一年中又被祟祯皇帝连续重任为督察院左都御史和吏部尚书。而此时牌楼正在建造,所以就在傅永淳的官阶前又增加了吏部尚书和督察院左都御史两个官阶。按理其祖、父也本应同享后两个官阶的皇封,但因傳永淳官拜尚书不久便病辞回到灵寿故里,也就未被皇帝加封恩准而了之。
通间下方是正门的顶梁,两端又雕刻鸱吻兽双目相对,口吞枋梁,寓意镇邪避火,祈福平安。中间坊梁上石刻龙神犀牛图案,是根据龙牛生麒麟之说寓意傅家后世人才辈出。另外据传犀牛原为天上神将,受玉皇大帝的指派,向下界传达起居规范,置于门上寓意警示过往行人要注重礼仪。
下层两侧枋檐下明间内各竖刊记一块,左侧一刊镌刻“大明崇祯十四年岁次辛已吉月吉日建”字样,标明了建造该牌楼的年月。右侧一刊镌刻“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宗邝一、灵寿知县曹良植等人监造”字样,标明监造该牌楼地方官员的职衔和姓名。更进一步显示出该牌楼是经地方申报,朝廷批准和皇帝敕建,地方官监造的历史事实。刊记下面两侧配枋三道横梁由上及下依次对称透雕着神豸、吉雉(锦鸡)、祥麟三吉祥物云游石刻。按照明朝监察御史织绣獬豸,文二品织绣锦鸡,武一品织绣麒麟的官服礼制,三幅石刻应该寓意傅永淳曾在朝廷任职的官阶和平步直云、为官秉直洒脱的主要为官履历。
望着牌楼四柱及大小额枋上精雕的各式流云及各种线刻花饰图案,“云、日、凤、鹤、雉、麟、蟒、犀、豸”静中有动,同中有异,分散其中,巧夺天工。在入石不足5厘米的石料上,雕出玲珑剔透的各式云朵,飘然若动,双蟒游云、飞凤相映等,给人以行云飞烟之感,又在四柱流云的衬托下,仿佛整个牌楼都飘于空中,处处彰显着吉祥,真是达到了最完美的艺术效果。据民间传说,在底梁顶正中曾刻有一个石珠算盘,如遇刮风的夜晚,就可听到牌楼上石雕算盘珠被风吹动而发出来的清脆的响声。
(二)石牌坊品鉴之四问①为何匾书“三世中枢”?在明代,“中枢”是兵部的别称。傅永淳受皇帝恩封,并敕建石牌楼时,官拜“兵部左侍郎”之职,所以就有了“中枢”的匾书。
那么,“三世中枢”是三代为其官吗?其实不然,而是“三世如其官”。在明清时期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叫诰赠。牌楼官阶牌匾上其祖、父的官阶前用“诰赠”既是此意。当时傅永淳官拜兵部左侍郎,崇祯皇帝为表恩宠,就同时皇封其祖、父同享兵部左侍郎的官职待遇。而其祖、父当时的官职只是通义大夫(担任三品达到一定年限所升任的官职)。至于傅永淳官阶前的“兵部尚书”和“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则是在受皇封后又升任的官职,因未再上疏请命便未被恩批。
②“三世”为何匾书四家人?当你仔细观瞻,就会发现额枋上的官阶横匾上镌刻的则是四家人的名字(傅承训、傅承问、傅铤、傅永淳)。既然是三世,为什么会出现四个男人的名字呢?原来,傅永淳的父亲傅铤是被父亲傅承训过继给其弟弟傅承问的,因此作为傅铤之子的傅永淳,就有了祖父母和生祖父母之分。敕建牌楼时,傅永淳便上疏请命将本身之官职待遇同样赠转给其生祖父傅承训,后得以批准,于是官阶牌匾上也就出现了四家人的名字。
③牌楼上有“皇帝敕建”字样吗?
既然说石牌楼是皇帝敕建之品,那么石牌楼上有“皇帝敕建”的字样吗?若不仔细品鉴,还真的难以找到。不过你若仔细观瞻,就会发现上层房檐下明间正中有一块边镶蟠螭图案的额匾,字迹虽模糊,但依然可以辨别出是“皇恩宠锡”4个鎏金大字。
“锡”与“赐”是通假字,“锡”有“命”和“赐”的双重含义,“皇恩宠锡”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恩惠,宠幸的赐予。这就是石牌楼由皇命敕建的标志。另外,在下层枋檐下右侧明间刊记上镌刻的“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宗邝一、灵寿知县曹良植等人监造”字样,更进一步显示出该牌楼是经地方申报,朝廷批准,皇帝敕建,地方官监造的历史事实。
④牌楼上雕刻的是“龙”吗?龙在中国有着重要的象征地位,而龙爪则是代表着龙自身的高贵程度,从商周起龙爪多是三爪,而越往后龙爪越多并且含义越明确。到了明清,龙爪已经成为不同阶层的代表,如果用错则是犯了礼制大忌。“五爪龙”代表皇帝,“四爪龙”代表皇族成员中的藩王亲王,“三爪龙”则用在各级官员身上的官袍上。五爪龙作为皇帝专用之物,其他人不可使用,而一般则是四爪龙,即所谓的“蟒”,所以绣有四只爪子龙的官服便称为“蟒袍”。
细观石牌楼上的龙为四爪,所以严尊礼制的傅氏便在《傅氏家乘》中记载其为蟒。另外在侧枋最上的那个形似龙身的石刻,若细观其足却是马蹄,这在《傅氏家乘》中则记载其为豸。按照明朝监察御史织绣獬豸的礼制,则昭示着主人傅永淳曾任过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职。至于中枋下龙身犀牛头石刻中的龙身当然也就是四爪龙身了。
由此,人们对“牌楼上有龙有凤”且“凤在上、龙在下”的有违封建礼制的质疑就不攻自破了。另外在傅氏祖传族谱《傅氏家乘》中也记载有此牌坊图案,并称“有蟒而无龙”。因此,那“云龙”图案应为“云中双蟒”,再说牌坊有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宗邝一、灵寿知县曹良植等人监造,其名称、规制、图案等应该不会有违礼制,更不会有“凤上龙下”之误的。
(三)石牌楼的传说
人们常说:“天下的石牌楼可不少,要说好的,只有一个半。”这一个就是灵寿北关的石牌楼,那半个呢?是北京城内团城南边的三座门,没有修起就中止了,所以只能算半个。
灵寿北关的石牌楼是明朝崇祯年间修建的。因为傅家在京做官儿有功,崇祯皇帝便龙颜大喜,降圣旨要给傅家修建“过街石牌楼”。“过街石牌楼”气派大,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很是威风!
傅家在京做官儿几辈子了,什么都见过,什么都经过,什么事都能办得到,就是修这过街石牌楼的能工巧匠可不知道上哪儿去找。怎么办呢?只得在各州各府发出告示招请工匠。不讲工价大小,只说手艺高强。告示一出,各地来报名的工匠很多,没有一个能被选中的。
一天,来了一个石匠。管事的人问:“你的手艺怎么样?拿手的活儿是什么?”这石匠没有答话,只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件东西,摆出来后才说:“这是我的手艺。”管事的人接到手里一看,哈!是一架七寸长的小算盘,沉甸甸的,仔细一瞅,啊!是石头的,这一下可把管事的人惊呆了。他的手稍微一抖,算盘珠儿还哗啦哗啦地响哩,不由得大声称赞道:“好啊!好啊!真是神手!”对石匠说:“你稍候,我呈上去看看。”说完,拿上这架算盘就往里去了。管事的人出来对石匠说:“行,这石牌楼就让你修吧!”接着商议石牌楼的规模、式样和修建地址。
正在这个时候,又来一个石匠报名,管事的人说:“你回去吧,我们已经找到修建的人啦。”那个石匠说:“可你们的告示还没有揭下来呀!”管事的人随口问道:“那你有什么拿手的手艺呢?”这个石匠不吭声,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件东西,递给管事的人,管事人接到手里,一看,又吓了一跳,原来是一挂石链子,每个环儿有指头肚儿大小,拉开来有一丈多长,一环套一环,光洁精致,管事的人请这位石匠稍候片刻,马上向上禀报,也被傅老爷收下了。
管事的人领着两个石匠一起去见傅老爷。傅老爷说:“你们二人各有各的手艺,我都看得上。这样吧,这个石牌楼你俩一起修吧!一个人修路东的,一个人修路西的,当间儿的四层,也让你们俩分开修,一个人修一、三层,一个修二、四层。虽说是各儿修各儿的,最后,合在一起还得严丝合缝。”
自那天起,两个石匠就分头动了手,都想在这次修的石牌楼上显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大明崇祯十四年,灵寿县傅家石牌楼落成了。十里二十里,百儿八十里的老百姓成群结队地来看石牌楼,京都部吏、府县官员专程来看的也不计其数。人人说好,个个矜夸。有的说:“这石头多细腻啊,好像玉石一般,这得花多少钱啊!”有的说:“好费事的工程啊!透花石雕不能错一点,一刀下去掉一块儿整块石头就报废啦!”有的说:“看最上层的那一对凤凰,翅膀离顶儿那么高,好像是离开牌楼飞起来啦!”有的说:“怎么有那么多狮子啊!你看大狮子的嘴里叨一个,脚下踩一个,头上顶一个,怀里抱一个,谁能数得清呢?”“狮子好像是活的。你看,那个狮子还会眨眼哩!”
总之,石牌楼的建成,处处显示出了傅家的威风和能工巧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能。后来崇祯皇帝要在北京修一架比灵寿石牌楼更好的牌楼,把工匠们全都调到北京来,拼命地干下去,时间不长,累死了大半,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停工了,牌楼只立起了几根石柱子,所以北京的石牌楼只能算是半个,据说就是如今北京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的那座石牌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