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零下3℃。宣武门外,路灯昏黄。车很少,人,脚步匆匆。路边一家多点便利店,在寒夜里亮着光。店里,宋有玉帮客人打了一杯热咖啡。

“谢谢。”“不客气,欢迎再来。”

这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在每天凌晨,总会迎来晚归和早出的打工人。夜班班长宋有玉,熟悉城市的凌晨,也熟悉客人的需求。有人会在回家前顺手带走一瓶酒,有人会在上班前来要两个热包子。在飘雪的时候,店里会聚集取暖的人。有时候,宋有玉会站在一旁,听他们讲起这个城市发生着和发生过的事。

凌晨1点:下夜班的人有时会带走一瓶酒

宣武门外大街的庄胜广场,原先是老宣武最有名的综合商场,也是北京南城的潮流之地。2017年,庄胜广场开始转型改造。如今,原先的商场,有很大一部分变成了写字楼。2019年12月25日,这家多点便利店在写字楼一层开业。除了过路的客流,这家便利店最主要针对的人群,就是写字楼的上班族。

宋有玉是安徽人,不满30岁,早年学汽车装饰美容,后随着父母在北京做生鲜零售生意。生意不好做,父母去了南方打拼,他自己留了下来,在便利店打工,专门做夜班。晚上9点半上班,第二天清晨7点半下班,北京喧闹的白天,跟他没有关系。他说:“早习惯了,晚上清静。”

这天晚上跟宋有玉搭档的是兼职店员俞金超。老俞比小宋年长,白天在一家商场做冰糖葫芦,最近客流不多,销售不旺,他就晚上来做个兼职,补贴家用。“我一般隔天来一次,明天一早,还要去做糖葫芦,明天晚上就休息了。”

到凌晨1点钟,楼上写字楼的灯,一盏一盏开始熄灭。店里的客人也变得稀少。要咖啡的小伙子,睡眼惺忪,他话不多,说声谢谢,出了店又上了楼,看样子,还得再加一会儿班。在夜班时间,卖得最好的是香烟和咖啡,熬夜的人,需要它们提神

时间渐渐接近两点,加班的人,终于全部离开工位。他们大部分直接回家,有一些会在回家前,习惯性地进便利店走一圈。冰柜里,照烧鸡肉脆海苔饭团,3.8元一个,有人拿走了最后两个。饭团、三明治、寿司卷、便当,货架上所剩无几,它们也最适合在睡前,用来垫垫肚子。

酒,是这个时段,另一个畅销单品。“我以前在社区店干过。社区店,白酒卖得好。这边,红酒卖得好。”小宋说,在夏夜,便利店门口的广场上,总会坐着几个人,边聊边喝,时不时到店里再补点下酒零食。冬天,尽管星空很美,但人们喜欢把酒带回家。

小宋和老俞,都认识一个30岁左右的小姐姐。每次,都在凌晨1点左右光临。每次,都不说话。每次,都拿走同样的酒——两瓶燕京,常温。每次,都再挑点鸭货回家。

疫情之下,大家都戴着口罩,看不清彼此的表情。但这些加班的人,深深的黑眼圈,小宋还是能看得清楚,“在北京打拼,都不容易。回家喝点小酒,犒劳一下自己,睡个好觉。第二天醒来,又是奔忙的一天。”

为什么很少有私人开24小时便利店(北京24小时便利店)(1)

凌晨2点到4点,宋有玉要为第二天白天的销售做准备。

凌晨4点:早餐的大肉包开始慢慢加热

2点之后,店里就只剩下小宋和老俞两个人。偶尔,会响一声——“您有新的外卖订单”。又是咖啡,四杯,送到附近的小区。10分钟过后,外卖员来了,小宋早就把咖啡包好,“不会还有人在加班吧?”外卖员微微摇头,他更关心这一单能否准点送到。

3点半,夜里补货的货车,第二次到店,这次是送低温商品。上一次,在1点半,送来的是常温商品

为什么很少有私人开24小时便利店(北京24小时便利店)(2)

凌晨3点半,补货的货车到了便利店。

货车一次要送6家店,到庄胜广场这家店,与预定时间,分毫不差。两个人一趟一趟把货物卸到店里。小宋开始把新到的饭团、果汁、牛奶等等,往货架上码放。老俞开始另一项重要工作——准备早餐。玉米,要放进微波炉提前加热。大肉包要放进蒸箱里,缓慢加热。关东煮,要分类放进方格里,慢慢咕嘟着。早餐时段最受欢迎的商品,都要在凌晨4点,开始制作。“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老俞说,第一批需要早饭的顾客,会在5点半到6点之间到店。

为什么很少有私人开24小时便利店(北京24小时便利店)(3)

凌晨2点到4点,宋有玉要为第二天白天的销售做准备。

长时间的工作,两个人早就掌握了经营规律。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哪种商品放在哪个货架,背后甚至还有大数据支撑。“便利店和超市大卖场不一样,便利第一。放在最显眼地方、最好拿的商品,就是这家店卖得最好的。”小宋一边把酸奶往冰柜里放,一边说起货架的“奥秘”。

为什么很少有私人开24小时便利店(北京24小时便利店)(4)

货架上最显眼,最方便拿的,都是卖得最好的商品。

顾客进店,迎面第一排货架,是应急商品,比如雨伞、数据线、充电宝。这家多点便利店南边不远,有家酒店。所以,洗漱用品、一次性用品,也放在第一排货架。

再往里走,方便食品货架。传统的泡面已经渐渐让出江山,自热米饭、火锅、螺蛳粉,地位显著提升。更传统的火腿肠、八宝粥退到最底层的位置。

饮料区域,咖啡种类繁多,罐装、杯装、冷的、热的、现磨的,几十种。酒水区域,就像小宋所言,葡萄酒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新世界、旧世界、干红、干白,一应俱全。热饮区域的饮料,用的是冷热可调节柜,冬季加热,夏季制冷。

从2点到4点,是这个城市熟睡的时间,也是小宋和老俞最忙碌的时间,店里几乎没人光顾

为什么很少有私人开24小时便利店(北京24小时便利店)(5)

凌晨4点,俞金超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早餐。

也有例外。比如11月7日那个凌晨,初雪降临。“我们店门前这一片,是一个‘窝’,风打着旋。”按常理,在凌晨,店门是紧闭着的,但在那天,小宋记得,门时不时就要打开,有人看见亮灯的便利店,就进来避风躲雪。店里免费提供热水,即便不购物,进店的人也能抱着热水,暖暖手,喝一口,热热身。

有的人说,刚来北京,就见到雪,很幸运。有的人说,幸好是周末,不然耽误第二天上班。有的人,不断回着微信语音,说自己没事。还有的人,就坐在那发呆。

小宋那天就在一旁站着,不一会儿,给大家添点热水。

清晨6点:那些为他人服务的人来吃早饭

凌晨5点,店里的活忙得差不多了。小宋和老俞,走到店外,活动活动筋骨。高高低低码货,腰早就感觉有些紧。两个人叉着腰,扭一扭,抬头看看天。冬天的北京,星空清澈。

不远处,能看见夜班公交车,有很多空座。环卫清洁车,缓缓地在街道两边移动。早班出租车,已经发动,司机坐在车里,先让空调把车吹暖和。

小宋回到店里,热一点饭,他自己从家里带了两个馒头和一盒菜。菜是冻的,看不清楚本来的面目。这是他的夜宵,也是早餐。

在这个时段,有些下班的代驾司机会到店里来找些吃的。有一个大哥,北京人,看起来有50多岁。就住在附近的小区,小区房子不便宜。大哥看起来也衣食无忧,做代驾,更多是不想让自己闲着。每次下班,回家前,大哥到便利店来吃点东西,跟小宋聊天。“天南海北地聊,北京人特有的热情。”小宋很喜欢听大哥讲老北京的典故或是最新的国内外形势,他也喜欢给大哥推荐店里的促销活动,“大哥每次都挺乐意尝试的。”

在5点到6点,来便利店的,更多是那些需要早起为他人服务的人。写字楼的早班保安、保洁,会到便利店里来买两个热包子。附近有一个面包房,每天早晨现烤面包,店员没地方吃早饭,就到便利店来买。附近有个学校,学生们在清晨7点多钟来买早饭,但老师们会在6点多钟就先来一步。

为什么很少有私人开24小时便利店(北京24小时便利店)(6)

凌晨的便利店,有打工人的故事。

老俞在早晨7点下夜班,小宋比他晚半小时,他需要跟早班同事,交接一下工作。7点之后,天开始大亮。便利店内,顾客越来越多。店外的街道,开始喧闹起来。整个城市,逐渐苏醒。

此时的小宋,已经忙了10个小时。他迎着朝阳,步行到宣武门,坐地铁回磁器口的家中。再过十几个小时,又是一个夜班。在北京每一个凌晨的便利店,都有一个小宋、一个老俞,里面有热水、有咖啡、有面包、有酒、也有故事。

为什么很少有私人开24小时便利店(北京24小时便利店)(7)

宋有玉的夜宵兼早饭。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毅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