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亮相后,不少网友在惊魂未定之余,纷纷戏称,这哪里是“开幕式”,分明就是“开墓式”嘛!

整体色调灰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BBC给搞的。场上各种阴森、诡异、恐怖、畸形且无法名状的元素汇聚一堂,再加上场外冉冉升起的那颗巨人头颅和那个时不时就吞云吐雾,表情狰狞的摩天人偶,整场下来,给人的感觉,除了惊悚,也就是丧了。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1)

这里就不放那些惊悚图片了,但即便如此,现场仍然显得很阴森诡异

当然,咱们也不否认,这场在“外行人”眼中,好似充斥着魑魅魍魉的“盛宴”,一部分是在表达日本的传统文化——“物哀之美”。

比如,中国人喜看花开,欣赏姹紫嫣红;日本人爱看花落,哀伤落叶凋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审美角度难免会有差异。

但话要说回来,审美特色这方面,确实跟民族性格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美好的事物,应该是能让全人类产生共情,体会出“美感”的——如果一种所谓的审美情趣,引起了除它自己之外其多数民族的不适,那一定是它本身也存在着问题。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2)

《源氏物语》字里行间都表达着“物哀”的情愫,但其他民族都可以欣赏的来,也能体会到其中的“美”


其实,原本的“物哀之美”,并非这般惊悚和让人目瞪口呆的。

日本文化的“物哀”,指的是一种悲剧之美、哀愁之美,也是一种对生命须臾,岁月无常产生的悲观之情。

大概意思是,当人达到一定境界时,会追求“瞬间的永恒之美”——这个世上唯有“无”是最完美的,因为存在必将残缺消逝。

“物哀”一向被认为是组成日本传统文化核心的要素,也是日本文学艺术的特色所在。

日本作为一个领土狭小(看跟谁比,其实把日本放欧洲可算是个大国),灾害多发的岛国,地震、海啸、火山、资源匮乏这些客观的自然环境条件造成了他们国民性打心底里缺乏安全感。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3)

把日本放欧洲可一点都不显“小”

但同时,日本又被雪山、海岸、溪流、温泉、瀑布等美丽的大自然所环抱。

因此,日本人长年累月看到的自然事物都呈现出一副虽然美好但又非常有可能在瞬间消失的状态,久而久之,“世事无常”的观念深根植入了日本人心中,尤其是在佛教传入之后,上述观念变得愈发强烈——即便是那樱花盛开的明媚春光,在他们看来,无限风雅,背后却也是无限哀伤。

于是,“美”在日本人眼中,往往带有一种稍纵即逝的哀伤和委婉且晦涩的表达。他们的潜意识里,世事是无常的,美好的下一秒就是消亡 ;心里纵是万丈的波涛汹涌,而浮于表面的只有眉间微蹙,不易察觉似有似无。

逐渐地,对一切的美好事物的那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对于“一刹那间的瞬间之美”的欣赏和追求,加上特有的婉转晦涩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物哀文化”。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4)

也正是如此,在咱们看来,日本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都缺少中国文化的那种浩然磅礴之气,和豁达开阔的格局。

长期以来,“物哀”浸透入了日本人的心,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充分体现在了日本人略显憋屈但异常细致、敏感的表达方式上——貌似在不顾一切的要把最完美的形象留住,哪怕是命也可以不要了。

这种奇葩“审美”,曾被诸多日本文学、艺术界的“大佬”们真的拿自己的命来实践过。

比如,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都选择了在文学创作的顶峰之际,突然自杀。

其中,富二代出身的太宰治还经历过三次自杀未遂,自愿陪他一起赴死的,分别是三名不同的良家女子。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5)

太宰治(1909-1948)

和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充满了政治色彩的切腹自杀不同,以上这些日本文学大师们,更像是在通过“死”,来追求心灵的解脱和自由,即,“物哀之美”——即把最光辉绚烂的时刻定格在了永恒,将自杀看成了“永恒”。

不过,虽然这个“物哀”显得有些过于矫情和多愁善感,但其演绎出的微妙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也给日本文化增添了很多颜色,甚至启发过中国近现代的文学艺术。

茅盾就曾说过,“之所以在1920、30年代之间中国能够出这么多优秀的白话文作家,和大多数作家都曾留学日本有很大的关联”。

比如郁达夫的文字,就颇具“物哀”的味道,但比纯日式的“物哀”又显得积极、入世。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6)

留学日本时代的郁达夫


只是,凄美空寂的背后总不免会带着一丝丝的邪恶和放纵,所以,日本的人的性格和爱好,往往非常容易走极端。

就看日本人的日常——他们在公共层面做得比谁都显得“精致有序”,平日里,情侣们在大街上都不好意思牵手,更别说去拥抱kiss了。

然而,压抑的部分是要在另一面释放的,于是我们又看到了日本人私生活之混乱,各种“放飞自我”的形式连西方人都会被惊得目瞪口呆;

日本人聚会酒后,无论男女丑态百出的,即便咱们中国人喝高了也闹,但绝对不是他们那个样子。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7)

在压抑要寻求释放时,由于社会规范的压力,他们的私生活领域就会显得扭曲。

此外,日本人崇尚的“礼貌”,其实更多的是不敢打扰到别人,不敢承担责任,这是日本国民性格里非常重要的一点。

表现在社会性上,就逐步演变成不愿出头,消灭个性,刻板守规矩,一切都要被动的无条件服从集体的民族性格。

实际上,他们日常的礼貌和“乖”,只是习惯不出头的守规矩罢了。

因为,日本人太在乎自己是否能融入社会被集体接受,生怕格格不入。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8)

基于此,日本人的个性是被深深压抑的,所以他们工作中一板一眼,工作后放荡不拘,甚至是行为变态,不过是摘掉面具后的自我释放罢了。

一个看似精致而有序的社会,太过整齐划一,背后必然是一个个不安分的灵魂。

而且,正是这个崇尚“精致有序”的民族,在格局上也又总是“只知小礼而无大义”——为了眼前的几分利益,不顾大局,把以后的路主动堵死。

典型的像日本对战争对历史的认知,以及执意排放福岛核电站废水,或者这次让奥运选手们在饮食方面心惊胆颤的“拆盲盒”——日方所提供的食物当中,有一部分原产福岛及其周边地区,但不会专门标注,待到闭幕后再“揭晓谜底”。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9)

结果,凡是有点能力的国家,他们的运动员都选择了自带干粮参加奥运会,甚至美国代表团嫌弃条件差,以“疫情防控”为借口,直接搬出了奥运村。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10)

奥运村内极为珍贵的空调,遥控还是全日文的——除了中国代表团,对于其他国家运动员来说,几乎完全无法破解

其实,要说这次东京奥运的开幕式如此之“丧”,都让传统的“物哀”审美背锅,其实也不太说得过去。

毕竟,那些所谓结合了现实的“日本特色”表演,连日本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在一档节目中吐槽,称自己在看开幕式时“睡得特香”,这个开幕式“令人羞耻到让我没面子去外国的程度”、“政府应该给我退钱”(暗指自己交的税被浪费了)。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11)

《体育报知》:北野武在直播中吐槽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把钱还回来,令人羞耻到让我没脸去外国

就算是普通日本网民,也纷纷吐槽,自己可是被“吓得不轻”,很难欣赏得了这种“艺术形式”。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12)

照说,即便是传统的“物哀文化”,在这种场合下,要表现的,也应该是美的一面,而非一些称得上是惊悚,甚至是“丧”的元素。

更何况,五年前在里约奥运会的闭幕式上,日本所展示的国家形象,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当年的8分钟宣传片中,北岛康介,高桥尚子这样的运动员和哆啦A梦、大空翼、马里奥等日本著名动漫角色轮番上阵,东京铁塔、新干线、隅田川、天空树、彩虹大桥、浅草寺、富士山等日本最知名的景点也穿插其中。伴随着劲爆的摇滚歌声,安倍化身马里奥从东京通过管道穿越到对角里约会场,给了世人一个惊奇的亮相。

日本丧文化的人叫什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13)

这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现代的、多彩的日本,一改人们印象中日本社会暮气沉沉,缺乏情趣的形象。

以至于当年咱们还曾五味杂陈的评价——你看日本,已经完全是一个现代国家了,不需要再通过炒传统文化的“冷饭”来展示自己的国家文化和风貌了。

然后,咱们就看到了这个以“情感团结”为主题的东京开幕式.....

也不知道,这五年,日本到底经历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