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铁骊列入辽五国部内,其理由是:《辽史》中有:“命东北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盆)奴里,铁骊等五部岁贡貂皮六万五千,马三百”的记载这个理由是不对的,它只是在说明一个当时的事情,不是在说五国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上翟骊比芈月小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历史上翟骊比芈月小吗(铁骊与五国部无关)

历史上翟骊比芈月小吗

有人把铁骊列入辽五国部内,其理由是:《辽史》中有:“命东北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盆)奴里,铁骊等五部岁贡貂皮六万五千,马三百”的记载。这个理由是不对的,它只是在说明一个当时的事情,不是在说五国部。

《辽史·卷三十三,志第三,营卫志下》载:“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以越里吉国人尚海等诉酋帅浑敞贪污……”。

这里是专说营卫事情的内容,其中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五国部包括哪些国家,是不容质疑的。在《辽史》的“营卫志下”和“百官志二”中,都十分明确地把五国部列在辽国境内部族中。五国部中,只有盆(蒲)奴里国,被列在境外部族和属国序列中。《辽史》中,五国部与境外部族和附属国,是严格、且明鲜区别开来的,不能混淆。

铁骊,是在辽太祖时加入辽国,是辽国境外的附属国,早于五国部入辽时间60多年。辽国在辽黄龙府设有“黄龙府铁骊军祥隐司”,由辽国南府管辖。而辽五国部,则隶属于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由辽国北府管辖。

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以下还有:北唐古部,奥衍突厥部,隗衍突厥部及宾、龙、祥、信等州(见《辽史·百官志二》)。在辽大康八年(1082年),“黄龙府女真部长术乃率民内附,予官,赐印绶”,设黄龙府女真大王府(详见《辽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和百官志二》),所以还应有黄龙府女真部。

在辽国五十九个属国军中,列有铁骊和盆(蒲)奴里,而其它五国部的军队却是列在国内部族军序列内(辽史,兵卫志)。

辅带说一句:《辽史》中的这些记载,显然与《契丹国志》中“五国东接大海”有出路,东接大海之说不符合历史事实。

如果以《辽史·卷十六,本纪第十六,圣宗七》中载:开泰七年“三月辛丑,命东北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盆)奴里,铁骊等五部岁贡貂皮六万五千,马三百”所述,说铁骊是五国部之一,理解是有误的。

在《辽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圣宗五》载:统和二十一年(公元1003年)三月,铁骊来贡。夏四月,“戊辰,兀惹,渤海,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等五部遣使来贡”。这时,明显说铁骊与五国部不属于一类。同文又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秋七月,“丁亥,兀惹、薄奴里、剖阿里、越里笃、奥里米等部来贡”。

——这里都是与奥里米、越里笃等相关的“五部”,“五部”岂不乱套了?!

《辽史·卷二十四·本纪二十四·道宗卷》中载:大康八年(公元1082年)“丁酉,铁骊、五国诸长各贡方物”。——这里,很明确地把铁骊和五国部分开得明明确确。

铁骊不属五国部是不容质疑的,但和五国部相邻却是可以看得出的。原因:一是它们都同归黄龙府,二是辽国对它们的进贡政策相同。从此看出,它们之间可能有相邻、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共同的经济类型。

关于五国部,还有一点赘述如下:

《辽东志·卷九》中说:“元明两代水陆站中有奥里米站”,“在松花江和黑龙江合流处有奥里米和屯”等。这个内容,被有关书刊多次引用。

这个地名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否应考虑如下问题:金建国以后,曾多次进行大移民活动,如:金天辅五年的移民及“天辅七年二月,尽徙六州氏族,富强工技之民于内地” ,天会五年、尤其是天会十一年,女真人又大批南迁……。这样多次的向北、向南的大迁移活动;特别是,历史上东北民族夏逐水草,冬避严寒的生活习性等。很难使奥里米这样附属性的小部族,能历经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和中原明朝的多次巨大变迁,而一成不改地居住在原地生活。如果有变化,那么元、明时的奥里米站,还能是数百年前辽国时,原封不动的奥里米吗?我不是说这个奥里米就不是原先的奥里米,而是觉得应当多考虑一些历史上的特殊情况。

从《辽史》,及相关的《契丹国志》、《女真史》、《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等书,记载的辽国东北边境的情况看。五国部属于国内部,它与铁骊、兀惹、生女真、蒲卢毛朵等国或部相邻。这些部族和属国,都在临近辽国的境外。再考虑与它相关的辽国境内黄龙府和龙、宾、祥、信州及北唐古等部的位置,则辽五国部极有可能在拉林河与牡丹江流域,滨松花江东流段南岸的范围内生存。这个区域内考古出土的物品证实,该区古代铁业发达,正符合五国部善铸铁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