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罗瑞卿将军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县一个农村的地主家庭,15岁时,因在学校学习期间接受进步的思想,开始与家庭产生严重的冲突和矛盾。

在当时国将不国的时代背景下,罗瑞卿作为一个有志青年,踏上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道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上阵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外,罗瑞卿的爱情经历也充满了跌宕起伏。

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1)

罗瑞卿的两段婚姻:浪漫而悲情

罗瑞卿一生有过两段婚姻,每一段爱情经历都充满着浪漫的悲情色彩。

罗瑞卿的第一任妻子是拱平。两人相识于1938年,这年冬天,时任抗大副校长的罗瑞卿来到延安的抗大给学员们做报告,这些学员是入党8个月以上的同志们。

当罗瑞卿走进报告会现场时,大家的目光都被台上这位威风凛凛的年轻军官吸引住了。同样被吸引的还有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女学员,她就是时年19岁的拱平。

会上,罗瑞卿一脸严肃做着汇报,台下,学员们一个个聚精会神,认真聆听着他的报告。期间,当罗瑞卿讲到高潮处时,还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短短的一个报告会时间,台上的罗瑞卿就这样入了拱平的眼。

会议结束后,拱平并没有立即离开,她一直站在大门外不肯走,但就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等了一会后,整理完东西的罗瑞卿走了出来,他发现门口站着一位女学员,周围也没有其他同志,以为她发生了什么事,关心地问道:“同志,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还是在等人?”

拱平一抬眼,便看见了近在咫尺的首长,她的脸突然红了起来,显得有些慌乱,一时间竟然结巴了起来,说道:“我,我,我……”

罗瑞卿看了看她,笑着问道:“那你要回哪里?住在哪儿呢?”

“抗大文工团。”拱平急忙答道。

罗瑞卿听后,说道:“哦,那我们是一个方向的,一起走吧。”

就这样,两个人并肩向文工团的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聊天。虽然罗瑞卿是首长,但他身上没有一点儿官架子,拱平跟他聊天十分舒服。

罗瑞卿对这个女同志的印象也很好,就这样,两人渐渐相爱,并组建了家庭。刚刚新婚的两人,时时刻刻都想腻在一起。但根据当时延安的情况,如果已婚夫妇不在同一个单位,又没有共同住处的,就每周六见一次。

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2)

罗瑞卿跟拱平说:“你不一定只有周六再回来。只要你寝室里的人都睡着了,就悄悄回来。”

不过,文工团的领导得知拱平偷偷去找罗瑞卿的事情后,还批评了她:“拱平同志,你应该爱护罗首长的健康呀。”

后来,拱平被调到了校部,跟另一位同志合编刊物,罗瑞卿跟拱平终于生活在了一起,同时,拱平的新闻专业也有了发挥的地方。

原来,拱平也是一个知识分子。1936年,17岁的拱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金陵大学,读书期间,曾有一位国民党的师长上门提亲,却被拱平一口回绝:“我绝对不会答应的,如果要是再来,我便立刻离开南京。”

没过多久,拱平便进入了上海复旦大学,主修新闻。上海沦陷后,拱平辗转多地逃到了重庆,并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革命志士。种种影响下,拱平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并离开重新到了延安。

罗瑞卿婚后,与拱平生活得十分恩爱。不幸的是,还没过多久,拱平便生了病。由于当时延安的医疗条件落后,这让她备受折磨。

1939年,罗瑞卿奉命上前线抗日,拱平因身体原因无法随军。为此,拱平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罗瑞卿见状,急忙安慰道:

“不要哭了,不然我也要哭了,罗瑞卿粉身碎骨都是你的。一定要记住我叮嘱你的话,要永远记住。”

罗瑞卿走后不久,拱平便被组织安排到重庆治病。可是,拱平在前往重庆的途中不小心将组织的介绍信弄丢,为了保护重庆党组织的安全,没有身份证明的拱平糊里糊涂地脱离了党组织。

而罗瑞卿则想法设法地打听着妻子的下落,但始终没有消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罗瑞卿得到的消息就只有简单的一句“拱平政治历史有问题”。此后两年里,罗瑞卿一边继续打听着妻子的消息,一边又极力压抑着内心的苦闷。最终,没有丝毫音讯的罗瑞卿彻底失望了。

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3)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多番打听,拱平终于打听到了关于罗瑞卿的消息,但这时的罗瑞卿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尽管很难过,但此后几十年里,她再也不曾去找过罗瑞卿,不想给他徒添麻烦。

后来,党组织经过多次调查查证,最终为拱平恢复了名誉。她身上背负的“政治历史有问题”的标签终于被彻底清理掉了。

郝治平是罗瑞卿的第二任妻子。1922年,郝治平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里,15岁时,便考上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由于受到中共地下党的影响,郝治平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心里种下的那颗革命的种子开始悄然发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关头,郝治平和同学们一个个壮怀激烈,萌生了报国的决心。

1938年1月,郝治平跟随另外七人,一起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辗转多日后,郝治平一行人终于顺利来到了这里。看着延安,郝治平下定决心:“从今天起,我就要真正地为治国平天下尽一个中华女儿的心力了。”

1939年,郝治平参加了时任抗大副校长罗瑞卿率领的深入敌后办学的“小长征”,两人由此结缘。此后,两人在相处中不断加深了情感。

郝治平虽然心中欢喜,但也有不小的顾虑,她对罗瑞卿说:“我很年轻,跟你比,在政治的思想层面上肯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担心当不好你的助手。”

罗瑞卿并不认为这会有什么问题,他真诚地表示:“正因为你很年轻,所以一切都能学,好学上进,这不正是你的长处吗?”

就这样,郝治平放下“成见”,继续跟罗瑞卿相处。1941年,罗瑞卿跟郝治平两情相悦,结为革命伉俪。婚后,虽然生活艰苦,但两人过得十分幸福,罗瑞卿曾说:

“婚后在太行的岁月确是艰苦难言的岁月,但也是我们感到十分美满幸福的岁月,这是我们的骄傲,亦足以见我们相爱之革命基础及其情真心挚。”

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4)

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曾担任第一任公安部长,后又担任了总参谋长一职。然而,在1965年时,罗瑞卿却因发表的一些言论,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拿来大做文章,他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1966年,随着政治形势越发严峻,罗瑞卿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起来,与此同时,罗瑞卿家人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家里的暖气、热水被停掉,买菜、买煤都需要自己去想办法。在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里,只要罗家的孩子们出门,一个胡同里的孩子拿起石头就砸他们,还会用语言侮辱他们,他们被完全孤立起来,也没有任何地方能够保护他们。

1968年初,郝治平也被关进了监狱,家里的孩子们纷纷离开前往祖国各地,有工作的、也有插队的。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郝治平和罗瑞卿互相安慰,抱团取暖,一起挺了过来。

1978年7月18日,罗瑞卿进入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接受手术,妻子郝治平陪同。8月2日,经过大约5个小时的时间,罗瑞卿的手术顺利完成。当天下午,他便清醒了过来。

主刀医生检查完后,高兴地对他说:“明天你就可以下床了。”

罗瑞卿则用英语表达了感谢,说道:“晚上好,谢谢你。”

说完,两人相视而笑。就在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意外又发生了。次日凌晨2时30分许,罗瑞卿突发心肌梗塞,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72岁。

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5)

罗瑞卿对儿女的寄托:建设这个国家就靠你们了

1938年,罗瑞卿的儿子罗小卿在延安出生,他一出生,父亲便已经到了前线抗日杀敌。在罗小卿有记忆以来,第一次与父亲见面是在延安的保育院里。

在回忆起与父亲的初次见面时,罗箭曾说:“我印象中,父亲高高的、瘦瘦的,看起来十分严肃。那个时候,延安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从前线回来就到保育院去接我。”

战争年代,罗瑞卿忙于战事,跟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真正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罗瑞卿是十分严格的。

由于工作繁忙,他跟孩子们见面的时间也不多。因此,他便想了一个办法:在墙上写下自己对他们的要求。如:“不抽烟不喝酒”、“学习必须是最好的,中学不许谈恋爱,大学不许结婚”……这样事无巨细、牵涉各个方面的要求还有很多。

为孩子们取名字时,罗瑞卿在纸上写下了“箭、宇、寰”三个字,让三个儿子分别挑一个。二弟挑了“宇”字,三弟挑了“寰”字,罗小卿当时不在家里,因此,剩下的“箭”字就给了他。这三个字分别寄托了罗瑞卿对于科技强国的期望,希望我们的新中国能够尽快拥有火箭、原子弹和宇宙飞船。

罗箭曾说:

“我们的名字寄托着父亲那一辈富国强兵的期望。不但我们兄弟三人走进了部队,我的两个妹妹也全部被父母送上了国防科技战线。”

从上学开始,罗箭在填写学校下发的任何表上的父母一栏,他从来只写母亲的名字。因为罗瑞卿从小便要求子女,不能到外面跟朋友吹嘘自己的父亲是谁,如何厉害。在孩子们的眼里,罗瑞卿就像是普通的父亲一般,他们从未感受过父亲的身份带来的任何特殊性。

1952年,罗箭进入北京101中学读书,他的供给关系迁到了学校。到了暑假,他领了伙食费后就交到大灶上,跟弟弟妹妹一起吃大灶,父母从不带他们吃小灶。

一天,还没上大学的孩子们在家里闲聊时,突然聊到了以后上大学学习什么专业,一向十分尊重孩子们选择的罗瑞卿听到后,突然看着他们,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打了一辈子仗,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但是,以后要怎么建设这个国家要靠你们。依我看,还是要选理工科,将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6)

1958年,罗箭以高考物理满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原子能专业。从此,他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自己培养的原子能专业人才。

后来,妹妹罗峪书高考选报志愿时,也选择了跟哥哥罗箭一样的专业,为此,聂荣臻的夫人张瑞华曾劝罗瑞卿说:“你们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孩子搞核专业了,它对身体有害,罗峪书是女孩,就别让她去了,换一个专业吧。”

罗瑞卿却一本正经地说道:“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去,我的孩子怎么就不行……”

于是,张瑞华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尽管身为罗瑞卿的孩子,看起来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但罗箭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父亲对他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从小他们就要学会自食其力,父亲虽身居高位,但从不给他们搞特殊,他们并没有享受过什么庇护。

因此,在中国刮起政治风暴的期间,罗瑞卿和家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牵连。罗箭被学校安排去了吉林插队。而二弟罗宇却被关进了监狱一待就是五年,这让他的身心遭受到严重的打击。

1944年,罗宇出生在延安,19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原本,未来有大好的前途在等着他。但被关在监狱的五年里,让他心理备受折磨。

随着罗瑞卿重新出山,他的子女也再没有了政治包袱,并凭借在各个领域展现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有关单位的重点培养。很快,罗宇便被提升为总参航空装备处长,军队的正师级干部。此后,军中武器装备的研究和采购以及其他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空军工作均由他负责。1988年,罗宇被授予大校军衔。

然而,曾经的五年牢狱之灾一直是他的噩梦,他从未放下过那段岁月,更是心存怨恨,在这样负面心理的累积下,罗宇渐渐偏离了正确的道路。

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允许军队经商的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宇利用职务不便搞起了军火买卖,在这一过程中,罗宇为自己谋取了不少私利,生活上更是十分奢侈腐化。

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7)

由于工作性质,罗宇需要经常出差,期间,他结识了香港艳星出身狄娜。狄娜转战商场,开展与航空航天设备有关的生意,这跟罗宇的“专业”正好对口。就这样,两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日久生情,最终选择了结婚。

罗宇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一边享受着权利带来的奢侈生活,一边又在夜深人静时惴惴不安,担心东窗事发。

1989年,在所谓西方思潮的影响下,罗宇到法国出差后便再也没有返回,他单方面向国内递交了辞职申请,从此,“出差”成了“出逃”。实际上,罗宇在去法国前,便已经察觉到组织上可能已经掌握了关于他的一些线索,所以,他早早便做了打算。

罗宇的这一举动令罗家人错愕不已,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作为将门之后,加之其工作的特殊性,一开始,组织多次对他进行劝诫,努力挽救他,但这始终没能改变他离开大陆的念头。

1992年,在多次沟通、催促回国无效后,罗宇被开除了党籍、军籍,其行为被认定为叛国行为。

2015年,罗宇还出版了个人回忆录,其中不少内容对祖国和军队进行了污蔑和抹黑,他成为了海外势力的一颗反华棋子,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2020年10月,罗宇在外漂泊数十载,最终客死异乡,时年76岁。在罗家,罗宇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禁忌,兄弟姐妹们也十分不齿于罗宇的所作所为。

罗瑞卿的其他子女们过着跟普通人一样的日子,生活得十分低调。

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罗瑞卿次子官至正师级)(8)

罗宇作为将门之后,却作出了如此不堪的叛国之事,令人扼腕。但罗瑞卿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名誉绝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老一辈的功绩不能决定下一代的思想和品德,而下一代的错事,也不应影响老一辈革命家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