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九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五脏气虚怎么调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五脏气虚怎么调理(五脏精气不强健)

五脏气虚怎么调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九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夫五臟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艱難,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后看,“背曲肩随,府将坏矣。”随就是垂的意思,肩随就是肩下垂。背曲就是后背弯曲不能伸,就是佝偻着背。有什么人上岁数之后就开始驼背呢?就是因为精气神不足,撑不起来,现在不用说老年人,很多中年人,我也发现他一说话就弯着背,喜欢把背弓着说话,我遇到过几个这样讲课的老师,他每次说话都是往前含着胸,弯着背,时间长了之后,胸中之气就容易不足,胸中之气不足之后,身体就不健康。所以平时无论是坐还是站,一定要注意把背给拔直,背拔直了之后,胸廓自然就开阔,肺气就足,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注意,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姿态。古人说的要“站如松,坐如钟”,一定要把姿态做好的,让内在的气血够畅通,让内脏的气能够强健。

再往后看,“膝者筋之府。”这一段刚才讲过,膝关节为什么跟筋的相连呢?张景岳在《类经》里边注解∶“筋虽主于肝,而维络关节,以立此身者,惟膝之筋为最,故膝为筋之府。”他说的全身的筋,哪里的筋最重要呢?就是膝盖这个地方的筋,我们站起来腿一弯一使劲,后边的筋就非常明显。《黄帝内经》选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关节来说明这个问题。大家想想,膝关节我们每天都在用,但是有时候你有可能肩关节用的就少,比如搬东西,穿衣服,抬胳膊用肩关节,但你走路你不会用肩关节,咱们走路一天有的人走一万步,走五千步,六千步的,你一天抬六千次胳膊吗?不会吧。有可能抬胳膊一天加在一起多的话,也就是抬上一百二百次,但是你走路怎么也得至少能走上一千步,你即使在办公室里,你一天也走一千步,多的话一天也得走五六千甚至上万,你说用的是哪个关节,用的膝关节,膝关节至关重要,所以叫做肝主筋。如果屈伸不利,这个时候一定要养肝柔筋,身体才能好。

再往后看,“骨者髓之府”,这段话马莳注解∶“髓为骨中之脂,今不能久立,行则振掉。正以骨将惫坏,病应有如是也。”我们以前学《金匮真言论》的时候讲过,“肾者做强之官”,“强”指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肾中的肾气强健。肾中肾气强健之后,骨髓就满,骨髓满了之后,髓是骨头中的这个脂,脂肪的脂,骨中的膏,还有脂,它是白色的,是非常精华的东西,髓满了之后骨骼自动强健,就比别人的骨头要粗大一些,这种人肾气就足,就不容易生病,有了病也容易好,为什么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肾气足,肾是藏五脏六腑之精华,在这里也点出髓的重要性,髓要不足走路就有点振掉,就是走路摇摆,然后不安定,总是来回晃晃悠悠,这就是在《黄帝内经》里边所说的髓不足。而且还不能久立,站一会儿脚后跟疼。肾虚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症状就是脚跟疼痛,他就不能久站,站一会儿脚后跟就疼了,这是什么原因?这也是骨髓不满,肾气虚弱的一个表现。

最后一句话叫做“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什么意思?就是五脏的精气如果旺盛,这就所谓的强,身形五府则强健。强指的是精气神强,而且身形也非常强,即使得了病之后,预后也非常好。如果是健康人,生命力也非常旺盛,叫做“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就是五脏精气神如果是衰败,身行五府,五府是什么?就刚才我们所说的“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这就是五府,外在的五府也会衰败,如果得了病就预后不好,或者是健康人身体虚弱,甚至得了病之后会出现危重症,或者死症这种情况。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里边所讲∶“凡若此五者,盖五脏在内而得强,则不至有以前诸证而为生,唯五脏在内而失强,故有以前诸证而致死矣。”五脏要是内在特别强健,就不会出现之前说的这些情况,“头倾视深,精神将夺”,“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转摇艰难,肾将惫矣”,“屈身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就不会出现这些症状,他身体会就会非常强健,因此就生命力强盛,就健康长寿。

如果是五脏内在不强劲,精气神衰弱之后,前面这些情况就会出现,身体就不健康。总而言之,就是通过五脏精气神的旺盛,在外在表现就是五府的身形的征象来判断身体各个部分如果得到滋养就会健康,如果五脏虚弱的话就会得病,身体就会衰败。通过五脏和外在身形五腑的这样一个相合的关系来观察五府的变化而测知脏的精气的盛衰,因此最后提出来“得强则生,失强则死”这种结论。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五百九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