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人口出生率在下滑,结婚率也降到了谷底。
01
结婚率走势如何?
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自2013年以来连续7年下降,且创下200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相比结婚对数,结婚率则创下了42年来的新低。
根据《2020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结婚率为5.8‰,相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相比2013年则下降4.1个千分点,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
上一轮历史高点分别是在1981年和2013年。
1981年,得益于新婚姻法的正式实施,婚姻进入自由登记时代,结婚率创下历史高点。
2013年结婚对数为1346.9万对,创下近20年来的历史新高,当年结婚率也触及9.9‰的历史高点,主要得益于处于生育高峰的80后群体进入婚姻年龄。
相比而言,离婚率在持续走高之后突然回落。
根据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离婚人数为433.9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这与疫情、离婚冷静期的推进不无关系。不过,3‰以上的离婚仍旧处于历史高位,而在20年前,离婚率还不到1‰。
02
年轻人为何突然不结婚了?
一个原因是疫情冲击,但这只是短期因素。
突发而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人既定的结婚日程,再加上新冠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加强针的推进,许多家庭的生育日程也在不断后推。
新冠疫情,就这样直观地影响到了结婚率和出生率。
然而,就在疫情爆发之前,结婚率和出生率就已经连续多年下降,可见更核心的原因在疫情之外。
一方面,年轻人口数量在下降,适婚年龄人群整体规模在萎缩。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我国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作为结婚主力的90后、00后整体人数在下滑。
这与出生率可以形成印证。
40年来,我国生育高峰出现在1987年,当年出生率高达23.3‰,但从1987年之后就一路下滑,到2000年仅为14.03‰。(参阅《人口出生率再创新低,影响有多大?》)
与此相对应,2013年全国结婚率达到了9.9‰的历史次高点,这对应的正是出生人口相对较多的80后群体。
然而,出生率下滑是大趋势,未来结婚率仍旧很难乐观。
另一方面,男女比例失衡,客观上加剧了婚姻紧张的格局。
男多女少,一直都是我国人口结构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目前,全国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万人。雪上加霜的是多出的3000多万男性,恰恰集中于80后、90后、00后等群体。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性别比超过110的年龄段集中在0-29岁,对应的正好是正在成为婚姻、生育主力“Z世代”群体。
其中,性别比最失衡当属00后,15-19岁群体的性别比高达116,10-14岁的也超过115。
性别失衡,导致婚姻市场一直都是女方市场,这也是天价彩礼屡见不鲜的原因所在。
当性别比明显失衡时,彩礼就成了争夺配偶的资本。
这在人口普遍流出的乡村、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03
与人口结构相比,婚姻成本和观念变迁无疑是更大的影响因素。
婚姻成本很好理解。既包括住房、教育、生育、养育等物质成本,也包括投入的时间、精力等软成本。
单说房价上涨,代际差距的存在,造成了年轻人买房负担的倍数级暴增,早生几年晚生几年,面临的房价环境有着天壤之别。
50后和60后是福利分房的受益者,70后则是住房商品化最早的一批受益者,80后算是搭上了房价上涨的末班车,到了90后和00后,就只能在高速飞驰的过山车上抢一个座位。
除非他们的70后父母已经成了有房一族,有了六个钱包的支撑,否则面临处于历史最高点的房价,年轻人是极其无力的。
相比于婚姻及生育成本,单身社会的到来,也让结婚率再难以回到过去。
根据官方数据,早在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就已突破2.4亿,其中独居人口超过7700万人,以及2021年将上升到9200万人。
这其中,既有男女比例失衡导致的被动单身,也不乏经济社会观念变迁的主动单身。
这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也提供了印证。2020年,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其中,一人户家庭高达1.2亿户,占比接近1/4。
这背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婚姻观念的变迁,个人自主意识的觉醒,女性地位的提升,养儿防老作用的退化,都对结婚率、生育率的走低,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比于出生率,结婚率的历史新低同样值得注意。毕竟,连婚都不结了,遑论生娃?
这注定是一个超级系统工程。
整治天价彩礼,降低住房、生育、养育、教育等成本,提高婚假、产假天数……都已在路上,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